浅谈中医“治未病”论文_陈泽冰

浅谈中医“治未病”论文_陈泽冰

陈泽冰

(广州中医药大学 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05)

【摘要】“治未病”乃中医一大特色,其主要思想为“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未病先防”重在于养生,主要为法于自然之道,调理精神情志,保持阴平阳秘这三方面。“既病防变”是指已经生病了就要及早治疗,预测到疾病可能的发展方向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

【关键词】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170-01

后世医家对《金匮要略》“治未病”思想的观点,大多为以下两种观点:①未病时的养生就是要使后天的生命活动顺应自然规律,为各个脏腑的生理活动提供符合其自身特性的环境;②疾病发生后,应把握疾病发生传变规律,分析目前病变所在,结合具体情况,预测可能传变的途径,及时采取措施以防传变。[1]笔者认为“治未病”就是在疾病未发生、萌发时、已发生的时候及时采取措施遏制其发展,在现代的医学思想上可分为养生保健、防微杜渐、防止病变。

一、养生保健:在当今社会,现代人多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所谓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既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又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具体来说,亚健康人群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躯体方面,可表现为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脘腹不适、便溏便秘、疲乏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眼部干涩、头昏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精神心理方面则可表现有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足、反应迟钝、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记忆力下降等;社会交往方面可表现有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如学习、生活、工作等,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2]

这些病症在中医看来,这就是一种疾病,疲乏无力、肌肉及关节酸痛、头昏头痛、心悸胸闷、睡眠紊乱、食欲不振、便溏便秘、性功能减退、怕冷怕热、易于感冒等,在中医上可表现为脾胃、心肾等问题,可运用健脾祛湿、温肾、补心气等治疗原则来治疗。二、防微杜渐:防微杜渐是指在疾病发展的萌芽期就及时采取措施遏制其发展。部分病案提示,部分患者初期为肝炎,为引起重视,最终导致疾病一步步恶化,最后成了不可逆转的肝癌晚期。所以防微杜渐对疾病的预后很重要。

三、防止病变:笔者认为防止病变在中医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个是六经传变,一个是脏腑传变。在《伤寒论》中提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这句话体现了仲景“治未病”的思想,其从经络运行的角度阐释了疾病的发展规律,六经病的传变基本规律为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而重、由实至虚,反之则由里出表、由虚转实。

《金匮要略》中开篇就举了脏腑传变的例子“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肝属木,见肝之病,知肝木虚,肺属金,金克木,故肝木虚则肺金会侮其所胜,所以既要补肝体,又得助心火,心属火,木生火,火为木之子,子能令母实,补肝的同时补其心使肝更实,才能与肺金相抗衡,木不受克而肝病自愈。这就是仲景应用脏腑五行生克制化的思想来防止疾病传变的精妙之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结合病例探讨:徐**,男,44 岁,已婚,汉族,于2013 年11 月26 日入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其主诉为右踝红肿热痛1 天,据描述,患者于1 天前无明显诱因感右踝关节红肿热痛,局部肤色红,肤温高,压痛明显无关节变形,无晨僵、无发热、全身未见痛风石,无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病史等,查体格检查均正常。

初步诊断:中医诊断——痛风病,湿热下注;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方药:关黄柏15g,薏苡仁30g,苍术15g,盐牛膝15g,泽兰12g,泽泻12g,牡丹皮15g,赤芍15g,土茯苓30g,粉萆薢15g,丹参20g,野木瓜30g,炙甘草6g痛风的西医发病机制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主要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病变部位多在第一脚趾的跖趾关节,其次是踝、手指、腕等小关节,而肩、髋及脊柱等大关节极少发病,更有甚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1] 一般痛风的发作都伴随有血尿酸增高,多发于男性,且与饮酒、多食海鲜等高蛋白的生活习惯有关,蛋白质可产生大量嘌呤,导致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增高,诱发痛风。

该患者初次发作,所以出于疾病的萌芽期,应该防微杜渐,首先要确定清热祛湿的治疗原则,及时解决患者当前的痛苦,其次还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使患者身体达到阴平阳秘,注意平时的生活饮食起居,如不能嗜酒、吃海鲜产品,要控制好尿酸,定期做检查,并且要适当地运动,增强抵抗力,注意加减衣物,外避风邪,保持心情舒畅等,即达到内外调和、天人相应的状态,符合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末病”。中医的“治未病”思想贯穿于临床实践中,指导着临床实践的发展,如若能把“治未病”思想完全很好地应用于临床中,则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也可以减轻医生的负担,缓解医患矛盾。

参考文献:

[1] 郝嫩平. 五脏元真通畅”与《金匮要略》“治未病”学术思想相关性的文献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2] 姜良铎. 健康、亚健康、未病与治未病相关概念初探[J]. 北京.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0.25(2):167-168就需要适当采取行政措施强制其改变想法,辅助思想政治工作,从而让人们再进行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效率,推动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发展[5]。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思想政治工作在计划生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工作人员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性,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为人民群众着想,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推动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

[1] 文平. 加强思想工作的光辉指针——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体会[J]. 人民教育,2010,18(03):259-261.

[2] 韩晓伟. 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与军队战斗力生成提高若干问题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2012,20(05):12-14.

[3] 苏士红. 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郑州大学,2011,10(8):158-159.

[4] 李莹. 浅谈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问题及对策——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J]. 南方人口,2013,14(01):265-267.

[5] 姜恩来. 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2009,12(5):123-125.

论文作者:陈泽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9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医“治未病”论文_陈泽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