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成课堂中的问题解决策略_文本分析论文

语文生成课堂中的问题解决策略_文本分析论文

语文生成性课堂的问题解决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语文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语文知识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生成的知识性问题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所谓的语文陈述性知识是指命题网络或图式表征的、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语文知识,如学生个体积累的词汇知识、作家作品知识等,这类知识的习得、保持和运用,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陈述性知识包括听说读写方法的知识、语言知识、逻辑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等。程序性知识(即语文学习能力)是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并在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而程序性知识的习得过程又是智力开发、智力训练的有效途径。

解决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生成的知识性问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自我搜索。积累丰厚的语文具体材料是培养中学生语文能力基础的首要功夫。这个功夫包括两点:一是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大量的语文感知经验;二是要下点笨功夫,熟记一定量的语文具体材料,包括字词句篇,形成中学生良好的书面语的个体经验系统。在遇到语文知识性问题的时候,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搜索,包括语文工具书的搜索、网络相关知识的搜索。

2.同伴互助。在学习中遇到语文知识性问题的时候,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去解决问题。一方面可以帮助有问题同学更好地解决,同时也是对提供帮助的同学的一次锻炼。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也为学生开展同伴互助学习作了铺垫。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寻求组内或组外同学的帮助:一种是通过小组内合作解决生成的问题,一种是通过班级交流解决生成的问题。

3.师生互助。教师在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显然比学生更全面更专业,因此,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同伴无力帮助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提供帮助。但是教师提供的帮助的问题绝非包办代替,提供一个答案,而是通过提供资料,参与讨论,引导思考,让学生在和教师共同探究的过程中逐步解决生成的知识性问题。

二、学生个性解读与权威解读矛盾问题的解决策略

个性化解读是解读者带个人经验的解读,既包括生活经验(生活积累),也包括阅读经验(阅读积累)。尽管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但由于每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不同,经历有别,从小受到的教育各异,他们的生活经验必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阅读经验也是如此,每个学生的阅读条件、阅读兴趣不完全一样,他们阅读过的作品和形成的阅读积累也就不会完全相同。当他们把自己所独有的这些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带到文本解读中去,每个人的感悟就会呈现出多元的、丰富多彩的状态。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和权威解读不同甚至完全矛盾的情况,怎样处理好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和文本权威解读的矛盾关系呢?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提供背景。学生要准确地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有时候离不开一定的作品背景资料。教师在学生阅读中,适当地提供文本的相关背景,比如作品的创作时间、创作原因,作家的生活经历,作品风格等等,使学生对写作的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2.提供资料。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适当提供对文本的多种解读资料,甚至可以提供与权威解读完全相反的解读资料,让学生在自己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多角度的阅读思考与比较,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

3.教师引领。这是由教师在教学中所处的主导地位决定的。教师是“教”的主体,教师的阅读经验比学生丰富,能力比学生强,就应该组织和带领学生去进行生动活泼的文本解读。这种引领具体体现在:一是平等参与。教师应该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解读活动,例如各抒己见、讨论交流等等。二是客观评价。解读过程中的态度、方法、结果等,都有一个评价问题。不能以“多元解读”为托词,放弃是非好坏评价;对于与文本内涵严重偏离甚至南辕北辙的解读,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恰当不健康的解读,更应该有实事求是的评价。这种评价当然可以是“生—生”评价,但也应该有“师—生”评价。由于就一般情况而言,教师的阅历和能力优于学生,教师的评价就显得更为必要。三是有效促进。深入解读文本是件艰苦的工作,有些学生难免懒惰,难免浅尝辄止,也难免走“终南捷径”,这除了需要教师的指导外,还需要促进。

4.自我判断。个性化解读,从动机和过程看,应该是解读者主动的参与,真心的投入。就学生而言,不应该有教师的强迫,不应该有被动地应付,身心应该是自由的。他们主观上想与作者对话,想与文本交流,想去了解对方,也想丰富和提升自己。从阅读结果看,他们有真实的获得。无论是多是少,也无论是深是浅,都是自己的阅读所得,是自己浇开的感悟花朵,自己练就的思维结晶。这里可能有教师指导和学生互助,但获得的知识、形成的认识、撩动的情感,应该主要是阅读主体自我解读的结果。

三、文本赏析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文本赏析性问题,主要是指在语文阅读课中,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关于文本形式的问题,即一篇文章怎么写的问题。针对学生课堂学习中生成的文本赏析性问题,主要可以运用以下两种策略:

1.提供范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关于文章写作手法的赏析问题。而这些看似难以理解的问题,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都已经简要地接触、学习过,只是学生在知识上还未加以系统。当遇到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时,如果教师能适当地提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作为学习的一个范例,学生可能会很好地实现问题的自我解决。

因此,教师适当地为学生提供范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类比,可以使学生很快明确并解决学习中形成的文本赏析性问题。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课堂中有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课文中为什么出现一种反复的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说明学生对文章中的反复这一手法作用还不太明白。课堂中教师随即想到这一手法在前面学过的《黄河颂》一文中已经出现并讲解过,就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很快便明白了此处反复的作用。

2.就近迁移。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

解决问题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的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就是通过对当前问题的合理表征,将这种生成的问题表征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的问题类型进行类比,也就是问题间的类化,然后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具体运用到当前问题情境中,这种问题的类化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迁移的过程。因此,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造性与已有技能和知识的积极迁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会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四、情感碰撞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文章包含有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感受体验文本蕴涵的感情,逐步形成一定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但是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相同,阅读同一文本就会有丰富多彩的个性情感反应。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常会出现在情感价值判断方面与文本、老师、同伴的理解相悖的情况。

面对学生课堂中生成的情感碰撞性问题,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去感受体验文本中的感情,并说出、写出读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文本情感因素的熏陶、感染。解决此类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主流引导。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种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对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这些反应都是建立在主体此前所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己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与感情基础上的。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通过设计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模仿、尝试和实践中逐渐习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要用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用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如声情并茂的朗读、惟妙惟肖的演示,随文喜怒哀乐的情感流露、正确恰当的价值评判等来感染、影响学生逐渐形成正确而深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班级辩论。作为辩论本身,它有着多种作用,比如:探求真知真理,张扬价值观;关注社会生活,激发社会责任心;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吸收和整合多元化的知识和信息;展示语言风采,弘扬口才魅力;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扩大人际交流的范围,培养公众情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特别是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情感碰撞性问题时,学生往往很难单纯地被另一种观点简单地说服,这时候有必要通过辩论这样一种方式,让学生在互相的争辩中逐步地理解、接受另一种观点,从而转换角度去理解自己对文本的情感、价值观的判断。因此,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领悟文本情感、价值因素,是解决此类问题较好的方法。

3.走进生活。一方面,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语言教学中所指的体验是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语言活动。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情感碰撞性问题,很难简单地通过教师的传授加以引导与改变。所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或进行某些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经历中去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形成对文本情感、主题的正确的认识。

五、结语

问题的课堂生成,仅仅是开始,虽然这种开始是极为可贵的。如果我们不注意问题的解决,或者说,问题的解决又是以单向的讲解来进行,就会毁弃先前可贵的问题生成。问题和问题解决的策略,当然不限于我们所枚举的,但我们将自以为重要的、可以交流的解决策略和盘托出,既是想得到大家的共鸣,更是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正。

标签:;  ;  

语文生成课堂中的问题解决策略_文本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