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张伟生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张伟生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为了有效节省城市中的土地资源,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高层建筑。在高层建筑设计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现象比较多。由于高层建筑地下室常年面对着渗水的影响,其钢筋有可能会发生一定的锈蚀现象,给地下室的建筑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高层建筑地下室采取防水施工工艺技术是十分关键的,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1.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特点

1.1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平面尺寸比较大,在设计的过程中都不进行伸缩缝和沉降缝的设置,而是采用后浇带形式来对不同结构部位的沉降差和混凝土早期干缩问题加以解决。

1.2高层建筑地下室中的底板混凝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范畴,在对其浇筑之后,混凝土的内外约束和水泥的水化热会使混凝土自身形成温度裂缝,而这些裂缝就会成为渗水的通道,直接影响到地下室自身的抗渗能力;

1.3高层建筑的常用设备通常都存放在地下室中,这些设备需通过许多管道从地下室导出,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从在墙上穿过,这穿过管道的部位亦是防水工程的薄弱环节;四、地下室的外壁结构是砼墙,对其支模进行定位过程中,如对止水片的处理不得当,就会导致地下室外墙渗水。

2.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施工工艺

2.1.1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如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应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坚持对施工中每一批砂石料进行含泥量、级配和水泥的细度模数取样测定,即砂含泥量≯3%且不得呈块状;石料含泥量≯1%,石子最大颗粒粒径≯40mm,以保证混凝土配比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2.1.3混凝土浇筑工艺

采取连续浇筑混凝土,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凿毛混凝土表面,清除杂物,冲净并湿润,然后用1层2cm~3cm的厚水泥砂浆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铺上一层。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浇筑,第一步浇筑的高度是40cm,以后每步浇筑50cm~60cm。

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应用机械振捣,振捣时间一般10S为宜,直到无气泡,不下沉为止,不应漏振或过振,因为振捣延续时间会使混凝土表面浮浆。

2.2特殊部位的防水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中,对于特殊部位要重点进行施工,以防止出现渗漏现象。在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施工中,特殊部位主要包括底板的后浇带、地下室的侧墙、底板以及侧墙裂缝等等。针对底板的后浇带来说,很多工程中都采用普通的木模板来代替,这样就导致了后浇带留的整体长度过长,同时也为后期的凿毛工作带来困难,从而对工程带来影响,鉴于此,可以采用钢板网膜替代普通的木模板。针对地下室的侧墙来说,回填施工时,要预留好为后浇带以及涂料防水施工层的洞,迎水一层要特别加强处理措施。最后是对地下室的底板以及侧墙裂缝,可以采用橡胶止水带做全封闭式的防水,在内墙涂抹防水材料,进行加厚,并且最好要做到多层防水的目的。

2.3变形缝处理

变形缝是伸缩缝和沉降缝的总称,它的作用是为了适应工程结构的不断伸缩、沉降、位移和变形,以避免结构物的损坏。因此应严格控制变形缝处的混凝土浇筑、止水带的安装防止固定,宽度的控制,填缝的处理,封缝的处理等施工工序,以确保工程不再渗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具体措施为:应清除变形缝内杂物,排干明水;将缝内两侧基面打凿宽约80mm~100mm;选用特种水泥加氰凝材料搅拌细石混凝土,作基层封堵,在其上铺设注浆层,即干铺石子一层,后再于其上作与基层同样封堵;注浆顺序为先底扳后侧墙,每根管注浆要求达到相邻管内向上涌浆为止;注浆管底伸到干铺石子注浆层底,在上层封堵材料凝固强度达到前,起到导排渗水、消除水头压力的作用;上层封堵材料强度已经达到,则从此预埋管口高压注氰凝堵漏浆;最后按设计要求在变形琏上部槽内做柔性材料处理,完工后确认不再从管口渗水时,用气焊烧平注浆管。

3.某高层办公综合楼的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3.1工程概况

某高层办公综合楼地下2层、上部主楼25层,总建筑面积41000m2,地下2层为人防工程,地下1层为设备层,主楼地下2层最大埋深达10.8m,整个地下室部分均要求防水,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设计为刚柔结合的防水体系:地下室底板、外墙采用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S8,柔性防水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851”聚氨酯防水涂料。

3.2.2混凝土浇筑

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泵送混凝土宜控制在13cm~16cm,由于掺用了膨胀剂、粉煤灰和TW-6泵送剂,故混凝土可泵性强、和易性好,流动性大。底板混凝土浇捣采用斜面分层、自然流淌、连续推进、一次到底的施工方法。分层厚度为0.4mm~0.5mm,按1.5~6的坡度斜向推进。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减少面层混凝土的收缩量。为了确保底板混凝土施工可靠性,在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对表面原浆进行找平、抹实、压光等3次抹压。初凝后铺上塑料薄膜盖上草袋,进行保温养护,以防混凝土干缩和温差引起裂缝,并请建科院来布控测温,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外墙混凝土亦采用斜面分层施工法,遇坡道、楼梯等高低处的混凝土采用二进施工法,即先底部的混凝土向前施工5m~8m,再倒回施工高处,以防墙角混凝土产生漏浆。浇捣时由2个小组在南向开始分开,至北向结束闭合,不留施工缝。为了防止外墙混凝土干缩和温差引起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后,墙顶盖上草袋加强养护,养护14d后将外墙模板拆除。模板拆除后外墙混凝土质量良好,未发现干缩、裂缝现象。

3.3加强特殊施工部位的防水处理

3.3.1施工缝处理

在工程施工中尽量避免施工缝的出现,在底板与墙体连接处必须留置时,应做成企口并增设钢板止水带(-300mm×2mm),做法是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板墙起台(200mm高)时,将已加工定型的钢板焊接连接后,插入榫头。钢板焊接要求满焊,钢板带埋入混凝土上下各一半,施工后起到增加渗水路径作用达到防渗目的。

3.3.2穿墙螺栓止水处理

混凝土墙板结构施工时,需要采用对拉螺栓对模板进行固定,但在地下室墙板施工时采用,极易形成渗水点,破坏混凝土结构自防水的效果。本工程地下室外墙施工中采用加焊止水环片的螺栓,克服了这一弊病。混凝土浇筑完毕,模板拆除后在对拉螺栓根部剔凿20mm左右的缺口,气焊烧断螺栓端杆,用防水砂浆封堵抹平缺口,消除漏点达到防水目的。

3.3.3穿墙管道处理

该工程地下一层穿墙安装管道较多,且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施工中均进行了防水处理。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前于穿墙管道处留置套管,套管焊止水环,浇筑时套管周围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同时注意套管选用,内径要求与穿墙安装管道间有10mm~20mm缝隙,管道安装后用聚氨酯灌缝密封,且管道根部做防腐、防水等处理。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关系着建筑物结构主体自身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在具体施工时应控制好每一环节,如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特殊部位的防水施工及变形缝处理等环节,都应严格要求并重点处理并精心施工,最终确保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良好防水功能。

参考文献

[1]周纳新.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J].工业建筑.2013.

[2]储劲松.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施工的理论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

[3]张鹏飞.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综合防水施工技术分析探讨[J].四川建材.2014.

论文作者:张伟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_张伟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