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巍山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_冯改荣

东阳市巍山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_冯改荣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322100

摘要:本文在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提炼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思路,以东阳市巍山镇为例进行分析,如何建设好,管理好,提高农村文化礼堂的利用率。

关键词:农村文化礼堂;基本经验;可持续发展

文化设施建设是文化活动的前提条件,文化设施管理是文化设施作用发挥的关键环节。浙江省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通过这一公共空间的活动形式被村民建构并加以强化利用,维系人情和精神家园的建构。这一公共空间具有公共领域的某些精神要素,又具有自己的特质,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体现中国农村社会的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以及当今社会的民主意识、多元化的公众自觉精神,是要建构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精神寄托的精神家园。

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意义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通过建设村级文化设施,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有利于夯实农村文化建设基础,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有利于打造农民群众共有精神家园,对加快推动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建设成果来看,东阳市巍山镇各村的文化礼堂展示了本村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域、历史特色,比如王宅文化礼堂内设:村史村情栏、乡风民俗栏、崇德尚贤栏、美好家园栏、乡愁记忆馆及道德讲堂,这些主题的设立,很好地展示了村史、民风,其深厚的人文基础,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各村历史久远的地域特色文化。

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可持续发展必要性

文化礼堂是村民的,不是政府的。文化礼堂实现政府与村民共建共享,在投入建设文化礼堂的同时,充分利用整合了当地的资源,通过文化礼堂建设,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财富,实现产业化反哺,不仅富“脑袋”而且富“口袋”。东阳市巍山镇这几年在文化礼堂建设中,满足了村民的文化需求,村民在实践中感悟到文化礼堂焕发的强大精神能量,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农民自觉参与文化礼堂建设的积极性。

农村文化礼堂贵在管理、重在使用。为此,东阳把“十比十看”内容贯穿文化礼堂建、管、用、育全过程,通过比生动、看内涵,比个性、看风格,比规范、看机制,比尽心、看履职,比活跃、看活动,比持续、看保障,比给力、看服务,比热心、看奉献,比口碑、看满意,比出彩、看成效等方式,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广大百姓文化生活的大舞台,成为党委、政府主流声音的大讲台,成为农村社会引领风尚的大平台。

建筑文化、木雕文化、墙纸文化、农耕文化、影视文化、法制文化、竹编文化在东阳市巍山镇农村文化礼堂得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里得到体现。

三、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发展现状

2013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浙江省政府连续四年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建成4959个农村文化礼堂。2016年随着两会结束,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全省农村文化礼堂进入全面建成收获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意味着物质的丰富、制度的完善,也体现为精神的充盈、文化的振兴。如今,农村文化礼堂不仅是村民们文化娱乐活动的地方,也成为传承文脉记忆的“乡愁基地”、凝心聚力的“精神家园”“红色殿堂”,在传承优秀文化中找回记忆、留住乡愁,滋养人心和灵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但在取得这一发展成果的现实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村民的主动参与度偏低。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文化礼堂建成之后村民主动参与度并不高,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村民缺乏对农村文化礼堂的深度认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历程中,外在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可以通过修建快速完成,但是农民思想观念的认知转变却是渐进性的,这使得有些农民依然按照传统思想看待文化发展建设,认为农村文化建设是国家政府的事情,与村民自身没有任何关系。这种事不关己的新农村的文化礼堂建设缺乏动力,相应的文化活动也因此无法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因此阻碍了农村文化礼堂的可持续发展。

2、资金的匮乏致使文化礼堂的持续运行受阻。

农村文化礼堂的改建、扩建和修建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工程。它的完成需要充足的资金提供作为保障。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决定了有些农村经济负担不起这样一大笔建设经费,致使建设资金存在着投入不足的实际状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使有资金投入的农村在后期礼堂维护和发展方面依然需要投入资金。所以,对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维修就客观地要求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一现状也直接地制约了我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发展。

四、提高农村文化礼堂利用率几点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把政府建设文化礼堂的外部推动力转化为村民普遍的内在需求,如何把文化礼堂从物质的外部形态转化为村民观念中的精神和情感要素,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接下来的重要任务。

1、挖掘本土文化,做好保护和传承

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目的是展示各村特色文化,农村文化不仅体现在各种年代久远的古董、村史、传说里,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形式,那就是存在人的记忆里。各村可以邀请本村土生土长的老人家讲讲那些老故事,既可以让他们讲讲他们所见证的本村历史变化,也可以讲讲他们所知的故事、传说,更可以讲讲他们本人的故事,因为他们口述出来的故事没有经过特意修饰,就是最纯粹、最原汁原味的文化。一方面这些口述的文化可以进行编辑、整理,集结成书,而这本书就是该村历史文化最有权威的“发言人”,将书摆放在文化礼堂,供外来参观者参阅,让本村的孩子们记住本村的特色文化。而对于有经济条件的可以做成电子版展示,这样既保护了文化,也达到了传承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个了解本村历史文化的实践作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采访,挖掘、认识本村文化,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这样,也使得村民主动意识到自己才是文化礼堂建设的主人翁,大大提高村民的参与度。

2、实现“建”“管”“用”三管齐下

2016年4月12日至13日,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东阳召开。会议提出,要通过推动标准化的“建”、规范化的“管”、常态化的“用”、内涵化的“育”,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的“建”,要有规划、有标准、有投入;规范化的“管”,要靠制度、靠队伍、靠“自组织”;常态化的“用”,不仅党委政府要使用好农村文化礼堂,还要让农民群众更好地享用文化礼堂带来的各种服务;内涵化的“育”,要育礼堂文化、村风民风、文化队伍。 

东阳市巍山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文化礼堂现场会的精神,进一步在推动制度建设的长效性、活动开展的常态化和群众参与的主动性上下功夫,以“十三五”规划为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实施好建设、管理、使用3个方面的制度,做好“传统+”“互联网+”“最美+”“家训+”四大内容的融合,发挥好教育群众、繁荣文化、培育思想、凝聚人心、引领风尚五大作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

对于已建及即将建设文化礼堂村居的村干部、主要负责人及文化礼堂管理员等各类人员进行一些具体细致的教育培训,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文化礼堂,建设文化礼堂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让已建的文化礼堂可以做到更好,让即将建设的村居吸收经验,避免缺点,在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做到既省资源,又出成果。

3、发掘本土文化,开拓旅游

现如今,节假日景区人满为患,很多人已不乐于去景区旅游,节假日宁愿选择呆在家里,而一部分人选择和家人去古村古镇人少的地方,既长见识也欣赏不一样的风景。对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如发挥特色,无疑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在不打扰村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农村文化礼堂可以吸引外来游客,一方面给自己做宣传,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收入,解决部分文化礼堂日常运营和维护的费用。

参考文献:

[1] 沈轩.传承文脉,传播文明—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综述[J].今日浙江,2013(15).

[2] 王岭.村级文化礼堂内涵建设初探[J].大众文艺,2013(21).

[3] 丁俊灵.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桥里实践[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6(1).

[4] 葛慧君.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在线,2014.08(17).

[5] 楼盼,王龙玉.建好用好农村文化礼堂给我们带来什么?[OL],http://www.jhnews.com.cn/2016/0413/630194.shtml,2016.04.13.

基金项目:2016年金华市社会科学联合课题(编号:Y183)

论文作者:冯改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  ;  ;  ;  ;  ;  ;  ;  

东阳市巍山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_冯改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