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呼吸重症病房老年女性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魏丽华

心理干预在呼吸重症病房老年女性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魏丽华

魏丽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重症医学RICU 河南商丘 476100)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呼吸重症病房老年女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到我院呼吸重症病房住院的60例老年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并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63.1 ± 7.4)、(67.7 ± 8.2),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52.5 ± 6.2)、(53.4 ± 5.8)。两者分别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1.43%(20/28),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38%(27/32),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呼吸重症病房老年女性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关键词] 心理干预;呼吸重症病房;老年女性患者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elderly female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disease

Wei Lihua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Henan,,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hangqiu)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elderly female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Methods: 60 cases of elderly female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February 2014 ~2015, Februar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28 cases in ea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2 cases, and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was give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DS score and SAS score were (63.1 + 7.4) and (67.7 8.2), the SDS score and S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52.5 + 6.2), (53.4 5.8).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1.43% (20/28),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4.38% (27/3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two).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level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elderly women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depression,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word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elderly female patients

现阶段,随着我国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重症监护病房已成为医院救治危重症病人的最前沿阵地[1]。但对于患者而言,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精神压力较大的场所,患者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反应及生理上的不适,甚至产生悲观、绝望的念头,若上述不良心理反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则可能导致原有病情的反复、加重,甚至引起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妨碍监护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2]。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加强对重症病房患者心理状态的监护,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科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60例呼吸重症病房住院老年女性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到我院呼吸重症病房住院的60例老年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8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为(68.8±11.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2.5±1.0)年。观察组患者32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为(67.6±12.1)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3.3±1.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时监测其生命体征,遵照医嘱做好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予以心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1)建立平等、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时,为其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治疗环境,热情介绍科室内的医护人员、病房病友、病房环境等,促进有意义的互通和交流,使患者及时消除不安、紧张情绪,提高安全感和信任感[3]。(2)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护理要点、各项监护设备的使用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其提供正确、客观的信息,使患者了解检测仪器的使用及报警是为了监测病情的发展,不必过度紧张,应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病情,同时做好积极配合治疗的心理准备。(3)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尊重每位患者,用平等、真诚的心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需求,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非语言交流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流方式,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轻抚、轻拍患者的肩或握手等,给予患者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4)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如病房内谈话、医疗器械报警,尤其避免患者看到其他病人的抢救场景,引起不必要的心理恐惧。此外,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强调家庭支持对患者疾病恢复的积极作用,嘱咐家属多关心患者,给予足够的精神和情感支持,帮助其调整好心态。

1.3 指标评价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SDS和SAS量表各有20个项目,分数越高代表抑郁和焦虑程度越严重。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以下四个等级: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所有的量表和调查问卷均有专人发放、指导填写和收回。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数进行描述。两者均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分别为(63.1 ± 7.4)、(67.7 ± 8.2),观察组患者分别为(52.5 ± 6.2)、(53.4 ± 5.8)。两者分别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呼吸重症病房老年女性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SDS评分 SAS评分

对照组28 63.1 ± 7.4 67.7 ± 8.2

观察组32 52.5 ± 6.2*53.4 ± 5.8*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1.43%(20/28),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38%(27/32),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例数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

对照组28 6 14 5 3 71.43

观察组32 15 12 5 0 84.3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复杂,具有特殊性、多变性,随时都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可能,加之患者对自身情况缺乏了解,又处在一个相对较封闭的环境,缺乏与周围环境的交流,因此患者极易产生恐惧、消极抵触心理,严重影响疾病的恢复和预后。尤其对于老年女性患者,心理依赖性更为明显,对于环境中的报警声和抢救场景更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因此应加强心理干预。

心理护理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也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医学护理知识的同时,应加强相关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将护理学与心理学有机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身心健康。本研究对60例呼吸重症病房住院老年女性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降低,提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呼吸重症病房老年女性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可度。

总之,呼吸重症病房住院老年女性患者的心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作为护理人员,要始终把“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贯穿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通过对患者采取适宜的心理干预措施,促进患者产生主观能动性,有助于缓解和治疗不良情绪和疾病带来的困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晋霞,贾新莉,李杨玲等.ICU老年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2,26(4):301-303.

[2]辛华,李洁琼,赵小利等.心理干预对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心理压力及治疗配合程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9,7(23):2075-2076.

[3] Haugan G. Nurse-patient interaction is a resource for hope, meaning in life and self-transcendence in nursing home patients [J]. Scand J Caring Sci, 2014, 28(1):74-88.

[4]刘芳印,王建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33):4439-4440.

[5]赵花梅.心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2):123-124.

[6]葛晓励,戈艳蕾,郭继芳等.RICU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心理干预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32):22.

论文作者:魏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6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在呼吸重症病房老年女性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魏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