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精准扶贫相关性研究-以喀什地区手工艺为例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精准扶贫相关性研究
——以喀什地区手工艺为例

张菊梅,王春燕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摘要: 喀什地区地处中国西北边陲,经济落后,但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迫切,且作为多民族聚居区,该地区扶贫发展过程复杂且繁重。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种创新方式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培养创新人才,同时对当地产品进行创新,最后进行资源整合。这种开发保护并重的扶贫方式对于扶贫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现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精准扶贫的相关性入手,在两个不同的方面设置相关影响因子。通过相关数据的搜集,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测算,根据测算结果来探讨精准扶贫政策下,对于喀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从不同角度给出相关建议,使喀什地区非遗更好地发展传承和贫困居民更好地脱贫。

关键词: 喀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精准扶贫

一、相关性研究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扶贫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旅游扶贫相关问题的研究,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更多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切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

刘永飞(2013)将非遗扶贫地区定位于我国西部民族八省区,该地区贫困人口较多且分布集中,同时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该地区的贫困程度较深且贫困发生率较高。对于扶贫攻坚困难程度较大的西部民族八省区,他认为在扶贫过程中应有相关创新性的思维,因此将非遗与扶贫开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于解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我国民族地区在利用非遗旅游资源来进行旅游扶贫的实践过程当中,过度关注经济效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困境。因此提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从非遗保护的决策、非遗旅游相关者的利益分配进行规范以及逐步完善相关法律的建设等方面为切入点,从而实现旅游扶贫开发在当地顺利开展与非遗传承及保护的共赢。[2]颜英、陶鹏宇、张嘉炎(2018)以赫哲族为例,在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以民族文化为核心,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同时对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3]尹爱华(2019)所描述的丹寨万达小镇,推翻了传统的非遗旅游扶贫模式,是由“企业包县,整体扶贫”的一种创新扶贫模式。将非遗旅游依附于企业,将丹寨苗族、侗族等非物质文化通过商业传承和现代演绎的方式,从而来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保护。[4]

(二)喀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现状

1.喀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现状

现认为非遗旅游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扶贫方式,即充分利用在当地的文化基础(即非遗)上与旅游进行相关融合。在旅游迅速发展的同时,带动相关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从而带动当地脱贫致富。

芒沙村隶属勐马镇,相对于勐连县的其他村落来说地势相对较低,气温高,形成了独特的植被和物产资源,这些自然和地理位置因素使得芒沙村成为一个以种植橡胶及茶叶等经济作物为主的村落。

数据处理主要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首先利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后再使用回归分析进行检验。

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消费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显”时,我们不得不正视人民已经由温饱阶段过度到对更高精神追求的阶段,所以颜值经济原本就是消费升级的表现。那么颜值经济特别是化妆品经济如何进行消费升级呢?

其中喀什市传统手工技艺7项,麦盖提县民俗占比较大,有3项。塔吉克族民俗有7项。英吉沙县的非遗主要侧重于传统手工技艺,共7项。但在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喀什地区的非遗也引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化,一些传统手工艺开始被机器化生产所淘汰。因此,喀什地区非遗也应该进行新的转型,非遗旅游便是喀什地区非遗的一个新的机遇。

数据样本从喀什地区的贫困市、镇、乡着手。除去2018年脱贫的乡镇以及不是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镇、市,剩余样本数据104个。数据均来源于喀什各类官网、各乡镇各类官网以及各类新闻网站和新闻报道。

利用李克特量表五分法,在每个因子下面设置五种不同的判断标准。通过了解喀什地区各乡镇的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的实施程度,以及喀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在这些扶贫政策下的发展。通过这两个方面信息的获取来判断喀什地区精准扶贫与非遗旅游的相关性的高低。精准扶贫方面包括有政策支持、经济支持、社会环境[6]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不同的因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则包括政策保障、非遗氛围引导、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四个方面,同样每个方面下面有不同相关因子。

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可以看出“非遗旅游”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呈强相关。

表1 喀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地域分布表

二、相关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2.喀什地区精准扶贫与非遗旅游扶贫现状

喀什地区政府利用大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扶贫工作的实施。大数据的加入在提高其数据准确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新疆从2014年进行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并实施相应的扶贫措施。但贫困人口比例仍然处于较高的位置,2017年喀什地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中,农村扶贫对象30.7万户,共计127.3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36.5%。目前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有未脱贫贫困户18.69万户,共计75.68万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21.6%。

(二)数据处理

喀什地区国家级非遗有12项,自治区级非遗有18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有5人,自治区首批非遗传承人有40人。喀什旅游资源丰富,民族众多,在类型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体育、民俗等类型。[5]

(三)结果与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可以对研究的连续性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所验证的两大变量为“精准扶贫”与“非遗旅游”,首先对两个变量的一阶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其中,“精准扶贫”的一阶维度为政策支持、经济支持、社会环境下的10个因子。“非遗旅游”的一阶维度为政策保障、非遗氛围引导、非遗宣传、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下的21个因子,针对各个维度作出Pearson相关分析,如表2所示。

这个仪式中,家里要杀鸡杀猪或者杀狗。祭祀之后,当天晚饭后就把死者的灵魂送出寨子外(可以推迟几天),用一个簸箕,在地上滚一下,表示死者的灵魂负担已经被除去。

表2 一阶变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

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的一阶变量数据中,对精准扶贫下政策支持与非遗旅游下政策保障之间不同因子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人才政策与环境管理呈负相关,其原因在于两种政策支持下的两种因子具有竞争性,人才政策与优惠政策呈极弱相关性,与资金影响呈弱相关,前者是为吸引旅游公司的进入,而非引进人才。后者则是因为资金主要侧重于对非遗传承人的补助,而人才引进主要由人才政策所保障。人才来源与环境管理、优惠政策、资金影响呈弱相关则是因为人才来源主要是引进内地人才与对于景区的环境管理、旅游公司的优惠引进政策、对于非遗发展的资金影响没有较强的关系。扶贫模式和资金影响呈负相关,扶贫模式的多对多甚至一对多与资金相关发放到位率呈负向的影响力。民众参与与资金影响呈负相关,对于扶贫政策民众没有很好的公平参与其中,而对于非遗传承人的资金发放率也不够到位。

由上述分析,现可以得出精准扶贫与非遗旅游下一阶变量之间大多呈弱相关,其原因多在于一阶变量之下的判断因子侧重点不同或者判断因子之间所产生的作用微弱。而部分数据出现负相关性,则是由于两个变量之下的因子多产生了负作用。

根据二阶维度的分析,“非遗旅游”与“精准扶贫”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三阶维度的Pearson相关分析,如表4所示。

从Pearson相关分析的数据,因一阶维度的分析不能看出太多有关“非遗旅游”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现对其二阶维度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精准扶贫”的二阶维度为政策支持、经济支持、社会环境。“非遗旅游”的二阶维度为政策保障、非遗氛围引导、非遗宣传、经济效果与社会效果,针对各个维度作出Pearson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二阶变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

对Pearson相关计算数据做分析。首先,对精准扶贫下的政策支持与非遗旅游下的因子数据进行分析,政策支持与政策保障呈弱相关,与社会效果呈极弱相关,其原因在于因子所保障的主体不同。政策支持与非遗氛围引导呈中等程度相关,由于喀什地区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非遗的发展。政策支持和非遗宣传呈负相关,则是由于两个因子的侧重点相反,政策是对于外省人才的引进,而非遗则是有本土化的特点。其次,对于精准扶贫下的经济支持与非遗旅游下的因子数据进行分析,经济支持与政策保障呈弱相关,与社会效果呈极弱相关,原因相关因子侧重点不同。经济支持与非遗氛围引导呈弱相关,与非遗宣传、经济效果呈中等程度相关,主要是由于这几个因子之下所侧重的都是贫困人口脱贫的相关二级因子。最后,对精准扶贫下的社会环境与非遗旅游下的相关因子数据进行分析,社会环境与政策保障呈极弱相关,则是由于因子所保障的对象不同。社会环境与非遗氛围引导、经济效果呈弱相关,与非遗宣传呈中等程度相关,社会环境的良好对于非遗氛围相关经济的宣传和提高都有推动作用。社会环境与社会效果呈负相关,社会效果与社会环境侧重点不同。

其中ωj为的权重,则称函数ITFN-WA是n维ITFN的加权平均算子,当则ITFN-WA退化为算数平均算子ITFN-AA。

表4 三阶变量的Pearson相关分析

喀什地区贫困人口众多,但其旅游资源丰富,因此通过非遗旅游扶贫来实际减贫的作用明显。当地政府部门对于喀什地区非遗旅游扶贫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推动非遗旅游脱贫。实施文化扶贫,补齐文化短板,将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将传统工艺产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继承、创新和转化,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是非遗扶贫工作的基础环节。

再利用回归对“非遗旅游”和“精准扶贫”进行分析,因探讨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对于喀什地区非遗旅游的的影响,以此来观察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因此自变量为精准扶贫,因变量是非遗旅游。结果如表5所示。

SPT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以胰体和胰尾部多见,极少有淋巴结、肝脏、腹膜转移[7]。本组病例以胰头及胰体部最为多见。Wang等[8]报道肿瘤平均最大径为59 mm,本组为59 mm;Raman等[3]报道,CT及MRI检查显示肿瘤外生部分超出肿瘤边界50%者分别占60%、44%,本组分别占70%、66.7%,可能与肿瘤体积较大有关。

表5 模型汇总

表6 系数a

由表6所知,关于显著性问题,“精准扶贫”与“非遗旅游”的显著性值(或者t值)符合标准,且sig=0.000<0.05。

最后关注精准化值,标准化系数中,精准扶贫的力度每增加1个标准差,非遗旅游也会增加0.642个标准差。

2.2 不同性别9种病原体阳性率分布 女性呼吸道感染患者MP、IFB和PIVS三种病原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几种病原体男女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垃圾热值:在垃圾热值高时,焚烧炉内烟温高,烟气再循环可降低炉内温度,抑制NOx生成的同时不影响垃圾的充分燃烧。因此,垃圾热值高的项目适宜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垃圾热值低时,焚烧炉内温度相对较低,采用烟气再循环将进一步降低炉温,可能导致燃烧不充分,且增加二恶英类、CO等污染物浓度。因此,垃圾热值低的项目需首先考虑保证焚烧炉内温度达到850℃、停留2 s的要求,需慎重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

三、结论与建议

由数据分析结果可得出,喀什地区对于非遗的精准扶贫力度每增加1,则非遗旅游也会增加0.642。因此,对于喀什地区非遗的发展需要当地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不仅能带动当地非遗旅游发展,同时能加快当地的脱贫速度,并且也是对于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喀什地区在对于非遗旅游的精准扶贫中,还存在相关不足之处,现则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相关建议。第一,政策方面。一是加强对于基础设施配备的政策支持,原因在于当地政策支持力度略有欠缺,具体体现在手工艺制作场地的配备不够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完成率较低、手工艺售卖和展示场地较少等。二是明确扶贫主体和相关情况,喀什地区精准扶贫政策保障力度不足,主要是因为政府扶贫主体不明、政府掌握情况不足。三是提供合作平台,政府在进行经济扶持的过程中,不仅要给予实际性经济的布置,同时要扮演好一个“牵线搭桥”的中间人的作用,提供一个合作平台来拉动当地的非遗旅游的发展。第二,社会环境方面。一是发挥对非遗旅游的带动作用,相关旅游公司要带动当地非遗旅游的发展,现存旅游公司只是单纯的向外推广和售卖非遗产品,发挥作用较小。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推广非遗文化。非遗的宣传要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去挖掘,去追溯产品的本原,将推广售卖“产品”转变为推广售卖“文化”。三是挖掘“文化+旅游”模式,将景点旅游、观光式旅游向“沉浸式”“体验式”旅游转变,要将文化与旅游进行融合。第三,非遗氛围引导方面。文化的延续在于传承人、文化的传播在于传承人、文化的推广更是和传承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喀什地区作为各民族聚居区,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的一个推动因素。一是加强国语学习,当地政府不定期召开语言培训,传承人应积极参加学习国语。二是转变思维,创新非遗。传承人可以和相关公司合作制作一些具有其他意义且小巧轻便的纪念品,例如冰箱贴、钥匙扣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下来,而且也推动了当地非遗旅游的发展,加快了脱贫速度。

参考文献:

[1]刘永飞.西部民族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开发研究——以国家级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中州学刊,2013(10):91-94.

[2]卢世菊,柏贵喜.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74-79.

[3]颜 英,陶鹏宇,张嘉炎.精准扶贫战略下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刍议——以赫哲族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2):145.

[4]尹爱华.民族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研究[N].贵州日报,2019-02-18(11).

[5]王春燕,杨 鹏,喻晓玲.基于TSP方法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设计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6):191-197.

[6]朱 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绩效评价[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with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Take the craftsmanship in Kashgar for an example

Zhang Jumei,Wang Chuny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arim University,Xinjiang Alar,843300)

Abstract: The region of Kashgar is very rich i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however,because i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and its economy is relatively backward,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particularly urgent.As a multi-ethnic region,the proc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Kashgar is complicated and arduous.The im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s an innovative wa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s government-led,social participation,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at the same time to innovate local products,and finally to integrate resources;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s highly feasibl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is paper will start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and set up the relevant influence factors in two different aspects.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relevant data,using SPSS software to calculate the data,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 to explor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Kashgar region under th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So as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from different angles,in order to that Kashgar region can develop inheritance better and povertystricken residents can get rid of poverty better.

Key words: Kashgar;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relevance

中图分类号: 5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13X(2019)10-0141-05

收稿日期: 2019-05-10

基金项目: 教育部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7YJC630147);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07572017026)

作者简介: 张菊梅(1997-),女,甘肃武威人,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王春燕(1980-),女,山东威海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责任编辑:王功巧]

标签:;  ;  ;  ;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精准扶贫相关性研究-以喀什地区手工艺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