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_丁海翎 李淑景 李晓娴 崔小朝 李世雄

河北省晋州市同济医院 052260

摘要 目的 研究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并纳入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00例,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在常规西药静脉滴注同时结合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数据统计发现,两组干预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价值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脑梗死后遗症;临床价值

近些年来,我国进行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老年群体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脑梗死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出现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因而使得局部脑组织伴有一定的损伤,并产生组织缺血和缺氧症状。有相关文献的报道中[1]表明,在脑梗死治疗后,临床各项症状均可有效减轻,而现代医学表明[2],虽然脑梗死的死亡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逐渐降低,但脑梗死往往伴有较为严重的后遗症,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复发率,对患者的健康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危害,不仅仅带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身心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了探讨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有效方法,本研究探讨了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确诊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共100例。入选标准:(l)符合2004年国际脑梗死后遗症协会委员会制定的脑梗死后遗症诊断标准,一般查体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至少由两名神经内科医生明确诊断;(2)颅脑CT、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检查均正常;(3)无药物滥用情况;(4)知情同意;(5)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l)围绝经期妇女,研究期间不能提供尿HcG检查结果的女性病人;(2)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双侧肾动脉狭窄或者孤立肾的肾动脉狭窄;(4)近六个月内出现过中风;(5)脑电图与颅脑CT检查正常。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岁数在35—67岁,平均岁数为52.12±10.13岁。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岁数在35—68岁,平均岁数为52.10±10.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良好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西药静脉滴注治疗,应用500ml的右旋糖酐和400mg的曲克芦丁、100mg的胞二磷胆碱进行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一个疗程20天。

观察组在此同时应用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治疗,一日进行一次,将20ml的红花注射液加入15%的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进行颈动脉加压滴注,1min4ml,一日一次。

两组患者在病情情况的依据中,对患者进行血糖和血脂调节,并做好血压的调节等辅助治疗。

1.3 评价指标

结合1995年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作为评分标准[3],结合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恶化、以及死亡六个标准作为评价依据。痊愈:患者功能缺失的评分改善在91%到100%之间,患者无病残。显效:患者功能缺失的评分改善在46%到90%之间,患者病残处于1级到3级之间。有效:患者功能缺失评分改善在18%到45%之间。无效:患者功能缺失评分改善小于17%。恶化:患者功能缺失评分逐渐增加18%。死亡:患者没有生命迹象。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根据相关评分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治疗效果属于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有着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作为一种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往往是患者脑部液处于一种供应障碍状态,在局部脑组织中存在不可逆性的损伤,进而使得组织处于缺血状态,并伴有缺氧性的坏死症状。在脑梗死治愈后,往往存在较多后遗症。有研究表明,在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治疗中,主要是注重缺血半暗带区的血液供应进行及时的改善,将梗死面积逐渐的缩小,但治疗后30%-40%的人存在后遗症[4]。脑梗后遗症是指在脑梗发病一年后,如果还存在半身不遂或者语言障碍或口眼歪斜等症状,就叫做脑梗后遗症,该时期也叫做脑梗后遗症期,与恢复期相比,恢复速度及程度较慢。脑梗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脑梗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是由于脑组织内部出现血粘度高、血脂高、血压高、血小板聚集等血液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管腔狭窄等血管病变,由于这两种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脑梗死后遗症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本组资料中,主要是结合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的方式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和常规静脉给药治疗比较,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后效果明显提高。在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病灶边缘中,脑组织处于一种长期的灌流状态,这种神经细胞在低功能的状态中,脑组织处于一种坏死的结构,脑组织的部分功能处于损坏状态。而红花注射液不仅仅有着活血化瘀的基本作用,同时对于微循环有着积极的改善作用,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不仅仅将S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效抑制,同时在体内凝血的抑制中,更是将缺血损伤有效减轻,而脑组织处于缺氧的状态中,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将机体的免疫力全面提高,抗炎作用相对较强。结合颈动脉的途径给药中,其病灶区域中的药物浓度相对较高,可以实现药物作用的充分发挥,并将脑血管扩张,侧支循环有效性的改善,将低灌流区的血流量增加,对椎体束功能有效的恢复,将肌力作用全面增强。红花注射液的临床治疗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临床疗效相对较好[5]。

近些年来,我国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同时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是出于极高的状态。缺血性脑梗死不仅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将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逐渐增加,临床中关于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治疗,主要是结合中西医的方法进行有效治疗。而如何做好脑梗死后遗症的有效治疗始终是临床医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效果,取得良好的疗效,可为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毅,李平,刘春娥等.探索脑梗塞后遗症药物治疗的方法及效果[J].医学信息,2014,23(39):219-219.

[2] 陈红霞,莫秀云,郭友华等.补阳还五汤配合康复训练对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效果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3):37-39.

[3] 张晓添,范瑞雪.红花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J].吉林中医药,2014,34(1):50-51.

[4] 张黎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20):308-308,309.

[5] 虞冬辉,王秀虹,王柳青等.桃仁红花煎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16(9):545-547.

论文作者:丁海翎 李淑景 李晓娴 崔小朝 李世雄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颈动脉加压滴注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_丁海翎 李淑景 李晓娴 崔小朝 李世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