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的地基与地基工程是建筑施工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它承载着建筑物的安全,决定着结构的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综合长期以来该方面多方的施工经验,对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与综述。
关键词:地基与基础;稳定性;施工;技术要点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与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性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与安全意识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最关键的控制环节,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加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加固措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是整个建筑行业从事者一直以来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特点
(一) 地形的复杂性
我国的地域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十分广阔,然而不同区域的地质结构和地质条件完全不同,分布着各类错综复杂的地形结构。西南地区中有多个地区处于地震多发区域,是世界上除了日本之外,地震发生几率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该地区存在着众多的熔岩地貌。地形的复杂性要求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必须足够扎实,在这种复杂的地形环境下,只有扎实的地基,才能减少施工单位处理地基的稳固方面的施工难度,同时在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方面,也能为相关施工单位的突破带来了重大的机遇。
(二)事故的多发性
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了多次不同程度的房屋倒塌事故。从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不难发现,这些事故大部分是地基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是在进行工程施工的阶段,存在各种类型的质量问题等。房屋倒塌事故给房屋的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房屋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最关键是做好房屋地基的稳固性处理,这是减少或避免房屋倒塌事故的最基本措施。
(三) 潜在的隐蔽性
在对房屋的地基进行施工处理的过程中,工序相对于其他的项目来说比较繁杂,通常是多道工序互相交叉交错的进行施工,因此在房屋地基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其中一道工序受到其他不同的交错工序掩盖的情况,由此可见房屋的地基施工具有潜在的隐蔽性。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潜在的隐蔽性,增加了房屋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的难度,必须对隐蔽部分的工序进行质量检查,同时,房屋工程的监管人员还应加强质量监管,避免忽视受隐蔽的工序。
(四) 事故的严重性
地基是整个房屋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特殊的部分。房屋的地基只要出现问题,就会对房屋的结构安全造成影响,而且对地基造成的损失也是没有办法估计和衡量的。如果被发现在工程竣工之后,除了进行拆除重建是根本没有相关的补救方法的。不管是勘查环节还是施工阶段发现的,都会导致房屋失去稳定性,影响整个房屋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更有甚者,需要将房屋推倒再进行重建,给房屋使用者的都带来了人力和财力方面的损失。
二、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一)进行合理的监测
监测技术施工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一,将施工单位看作主体方,再对基坑位移现象实施测量工作,基坑支护施工完成后,其监测部门须得负责具体测量工作,并将测量结果绘制于施工图纸上。二,建筑施工方必须派出专职监测人员定期对地表开裂、基坑渗水以及基坑地下水位实施详细监控工作。三,支护施工时,必须达到每日监测一次,在基坑变形程度趋于稳定之后,则可适当减少对基坑的监测次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四,详细监测雨季施工与支护安全水患根源,必须充分了解渗水原因,如管道渗水、生产生活排水、贮水池及化粪池渗水等状况,以明确具体排水工作的实施。五,施工挖掘中,对于基坑顶部侧面位移和开挖深度比值的监测须得加强,在充分了解其成因后,再加以适当的支护与加固方法。
(二)确保地基基础施工的合理准确性
勘查工作是房屋地基设计的重要前提,为了预防地基方面发生工程事故,勘查的工作必须要全面反映房屋建筑的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情况。合理勘察目的和任务的确定需要根据场地的特点和状况进行。在勘查时,不仅需要对钻孔的深度引起重视,还必须要符合相关的设计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将地基的沉降和桩的承载力正确计算出来,也可以避免因勘查量不足,钻孔少以及钻孔的深度不够导致引发房屋翘曲或者弯折出现裂缝的现象。
设计人员还应严格计算地基基础的实际土压力,慎重检测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一旦对建议值有异议时,一定要再进行荷载试验验证,对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进行复核,确保地基承载力的合理性。当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或着倾斜,一是要立即停工,而是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再次发生灾难性破坏。
(三) 地基基础的选型和施工技术
地基基础的选型可以采用突出基础和筏形基础,对于具有足够的承受力的地基,其基本的散布形式和竖向构造的散布形式一样,可采取突出基础;对于较软,承载力不够的地基,而且建筑物又较高,则要采取筏形基础。在地基施工初期,要计算好房屋结构的大致荷载量以及房屋荷载量平均散布于整个面积得到的平均荷载位。若地基本身的承载能力大于或者等于两倍的平均荷载位,出于经济方面原因是可以采用独立基础。
(四) 地基基础施工中钢筋连接技术
不同部位转换层的钢筋种类繁多,钢筋受力的情况也不同,可以采用冷挤压连接法。该方法是最可靠的连接方式,而且不会损害钢筋,一般应用于转换层大梁的主筋是转换层中最重要的受力单元的情况;电渣压力焊法,应用于转换层柱钢筋、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的情况;闪光焊接法,应用于箍筋、转换层主梁腰筋及联系梁主筋、板钢筋等;绑扎连接法,一般是联系梁架力筋及箍筋等其他受力较次要的部位采用。
(五)地基基础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
地基基础混凝土浇筑具有浇筑量大、浇筑速度快、浇筑时间长的特点。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应分层来进行混凝土浇筑,以确保每层高度都能控制一定范围之间,每层间隔的时间 1.5 ~ 2h,混凝土的施工尽量要安排在白天并进行不间断的输送;采用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扦插为辅的混凝土振捣方式,插入振动器应在振动棒有半径 1.25 倍范围内,采用快插慢拔方式,对于钢筋太密的梁柱节点处采用钢扦来插,梁柱侧模则用橡皮锤敲和人工振捣方式,确保混凝土密实且不漏振。在泵送施工过程应加强压送水湿润管和泵体环节,严格配合施工顺序和施工缝留设要求来进行布管和拆管,同时采用泵管与溜槽相配合方式来避免挠动深梁锚固筋来控制泵送冲击力,另外还要加强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等。
三、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筑事业大发展时期,全国各个城市不同程度的大兴土木,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做好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措施已成为建筑事业发展的必然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以技术和制度为保障,做到按设计、按规范、按制度严格施工,确保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形成我国建筑和经济大发展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孙建华.试析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J].价值工程,2018,37(21):275-277.
[2]王红念.高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4):9-10.
[3]唐志雄.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J].中国建设信息,2014(11):68-69.
论文作者:唐中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地基论文; 房屋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基坑论文; 建筑论文; 钢筋论文; 荷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