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上海跨境投资的战略构想_投资论文

发展上海跨境投资的战略构想_投资论文

上海开展跨国投资的战略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工作的重点一直是以吸引外资为主,对外开放格局也因此呈现出“单向吸纳型”的特点。我国企业的跨国投资事业虽然起步较早,但是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且多为自发性质,规模小,很难与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或者综合商社抗衡。1997年上海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突破3000美元。按照国际惯例,这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开始对外投资的较好契机。因此,发展上海的跨国投资事业就被提上议事日程,跨国投资将成为上海的一项战略选择。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经济自工业革命以来正经历着第四次长周期波动,同时,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也正向亚太地区转移,这就给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增长中心发展到一定程度都将同时成为跨国投资的中心,该中心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比例保持在1:1左右;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90 年代初期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中心”,这三个中心本身不仅要求上海成为吸引和利用外资的中心,而且更应该成为对外进行跨国投资的中心,从而使上海的开放格局从“单方向吸纳型”转入“双方向”的开放阶段。随着“九五”期间上海旧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束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开始,原有产业、技术的转移进程的加速,经济增长方式也面临着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经济增长主导部门由劳动密型产业逐渐升级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发生空间位移的同时,如何实现其向国际市场空间的转移便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综合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上海开展跨国投资是一项战略选择,其近期目标是配合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使上海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从“单向吸纳型”向“双向开放型”的转变,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主导型跨国投资机制的系统框架;远期目标是使上海的海外经济成为上海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成为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一个有机组部分,其中有条件的跨国投资企业要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公司或者综合商社。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战略步骤:第一,制定上海的跨国投资发展规划,做好跨国投资的前期调研工作。在对上海目前的跨国投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由上海市政府总结前一阶段跨国投资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从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战略着眼,制定出能够体现上海下一世纪发展要求的战略规划,而且要切实可行;第二,由市政府启动上海跨国投资的试点工作,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上海开展跨国投资事业的系统框架。建议由上海市对外投资工作委员会牵头成立专门的上海跨国投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落实上海跨国投资发展规划,把开展跨国投资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从财政金融、风险防范、信息咨询服务各方面为试点企业集团服务,初步建立上海开展跨国投资事业的系统框架;第三,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完成跨国投资工作,应主要围绕第一和第二步骤进行,在制定好战略规划的同时,着手建立上海开展跨国投资机制的系统框架。上海市政府应该在建立系统框架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是目前决定上海跨国投资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财政金融支持系统。

通过考察各国在开展跨国投资的初始阶段的经验发现,一个国家如果向海外开展跨国投资,必须建立强劲的金融支持系统,而且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为有跨国投资动机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从内部和外部提供筹融资乃至资金运用的便利。从目前上海市的跨国投资的实际情况来看,也要求由市政府出面为启动跨国投资而建立财政金融支持系统。财政金融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跨国投资基金。设立跨国投资基金是各国政府推动本国跨国投资的通行做法,由基金成员单位注入一笔原始资金,并由基金成员单位委派专业人员组成跨国投资发展基金运作机构进行具体的投资操作,将基金的各种组合投资获利部分对跨国投资项目进行参股即为其提供初始资本金,或者用于海外投资项目资本金贷款的利息补贴。其好处是既可以分散投资者的风险,又可以做到小额资金的集中使用。基金的成员单位可以由上海市财政局、有关的国有商业银行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或者控股公司集团的财务公司以及其他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初始资本金的申请额度参照国际惯例可占跨国投资项目总额的70%—80%左右,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利率应低于国内市场利率或者以LIBOR为参考利率, 各跨国投资企业经审核可以向基金提出使用申请。

2.投资项目资本金来源多元化。目前国有企业、企业集团、控股集团公司资金普遍相对紧缺,而开展跨国投资所需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数额较大,一般企业难以自筹。因此,必须由政府出面解决这一资金难题,实现投资项目资本金来源多元化。(1 )试办跨国投资项目资本金主办银行和资本金贷款业务。对开展跨国投资业务的企业集团申请开办海外非贸易性企业,应允许其在自筹部分投资项目资本金之外,向银行申请资本金项目贷款。对跨国投资项目所需流动资金贷款主要是外汇贷款以及长期贷款可以由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主办银行加以解决,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由目前正在组建的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主办银行,并将此类业务作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营业务之一。允许试点企业集团以其国内资产作为抵押申请跨国投资项目专项贷款。(2)允许跨国投资企业利用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筹资。对试点的企业集团,允许它们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B股来筹集跨国投资的资本金, 也允许它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扬基债券、武士债券等外国债券或者国际债券筹集跨国投资的资本金。(3 )允许跨国投资企业通过国内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融资。中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应当争取它们为设在当地的上海跨国投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各种中介服务。(4)允许跨国投资企业通过浦东的外资银行融资。目前,上海营业性外资银行及非金融机构已达50家,代表处则多达150家, 而且部分外资银行已经在浦东试办人民币业务,可以考虑允许向其申请跨国投资融资。

3.放松非贸易性跨国投资项目的外汇管制。在目前人民币经常性收支项目自由兑换的既定前提下,建议由上海市政府与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进行协商,并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无误后,争取放松与非贸易性跨国投资项目有关的外汇管制,既允许投资项目的外汇自由输出入。对试点集团中的创汇大户,银行在为其建立外汇结售汇台帐的同时,争取将这一台帐同时作为跨国投资用台帐,将它们的外汇余额的一定比例挂在台帐上,可以自由地提取并用于跨国投资项目。另外,为了便利企业用实物资产、专利技术进行投资,对非贸易性跨国投资项目的实物、技术投资部分实行免收保证金的鼓励性政策。

4.争取财政税收优惠。在确认避免双重征税的同时,对通过跨国投资项目而带动出口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实行全额退税或者较高退税率的鼓励性涉外税收措施;对实物、技术投资或者投资的利润返回予以减免税收;在国内企业内部建立海外投资储备金制度,允许将海外投资总额从应税总额中加以扣除,返回利润进行再投资;对资源开发型跨国投资项目的产品进口给予优惠进口关税或者免税;等等。

二、产业及区域选择系统。

1.形成国内国外一体的跨国投资产业分布格局。选择跨国投资的产业方向既要充分利用结合上海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又要结合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以转让过剩的生产能力,把那些生产能力大于市场空间的产品转移到海外去生产和销售。这包括:(1 )在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主要是边际优势产业的投资,主要目的是向外转移过剩的生产能力;(2)在需求相似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上海的机电加工型、技术性或者维修服务行业,注重转移“适用技术”和生产“适销产品”;(3 )在发达国家则主要以服务型、贸易型和餐饮业为主,鼓励进行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目的是为了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

2.多元化的区域分布格局。海外投资的地区分布应该是多元化的。既要改变目前海外办事机构集中在日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局面,也要避免将投资公司厂址集中于南非等不发达地区的不平衡格局。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形成错落有致的多元化分层次格局。

对发展中国家,可以试行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为主的海外布局战略,主要体现从单向的“吸纳型”向“双向”开放阶段转变的利用外资的新战略。这包括东亚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印支圈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中东欧国家与独联体成员国;以巴拿马港口为中心的南美国家和拉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中东的阿拉伯产油国和以色列;南非。这些国家或是与上海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或者略低于上海的发展水平,需求格局相似,跨国投资中使用的技术应为“适用技术”,在这些国家投资能够有效地实现投资贸易的相互促进或者联动,从而实现水平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对于发展中国家中那些经济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则以实现国内的产业转移为主,同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起来,主要是生产型实业型企业。

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投资,思路应该有所创新,不应再仅仅局限于服务贸易型,而应该与上海下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为确立和发展新的六大支柱产业服务,为新的支柱产业的发展引进必要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并为上海国内的企业提供可供借鉴的发达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经验。

三、多元化投资模式系统。

与前一阶段单一的跨国投资模式相比,应努力实现投资模式的多元化。首先,实现跨国投资方式的多元化转变。跨国投资方式要从当前的单一的开设新厂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也就是说,既可以投资开设新厂,也可以选择对以前完工的援外项目进行投资控股和技术改造,或者采用兼并与收购等资本经营方式,也可以实行海外工程承包以及BOT 方式;其次,实现投资类型的多元化转变。由于我国国内的企业资产规模较小,资金力量有限,所以必须将资金加以集中使用,避免企业各自为政的松散式局面,要形成联合舰队。上海可以选择以下几种不同的跨国投资类型:(1)资源指向型。即在海外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 上海工业生产所需的多种原料需要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购买。通过在海外投资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返销国内或者再加工后出口,是弥补上海工业原材料不足的有效途径。宝钢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2)市场指向型。 就近市场进行生产不仅是减少运输成本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避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以及反倾销的有效措施,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产品在生产所在地的市场份额。目前,国际贸易领域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各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依然存在,反倾销更是日渐增多,尤其是纺织品和服装的配额限制更为严格。但是,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进入发达国家是可以免税或者没有配额限制的,如已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墨西哥和洛美协定的受惠国等。到这些国家去投资办厂,加工后转向目标市场,就可以绕开贸易壁垒而增加在目标市场的份额。具体形式有以下两种:其一、海外组装方式。将设备和流水线运到销售地进行生产,可以带动本国设备零部件半成品和原材料的出口,这种形式尤适合轻工、仪表、机电类产品;其二、贸易替代型。即利用投资替代贸易,在当地市场接受上海的商品以后,随着贸易量的增加转而从事跨国直接投资生产,完成从精品开路到当地化生产的循环。(3)吸收技术型。 这主要是指上海在美日欧等国的投资。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成果,但是这些技术的转让代价也是我们难以承受的。通过在发达国家收购或者兼并相关的高科技企业,以参控股的形式取得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可以将这些技术为我所用。(4)买壳上市型。 通过在香港等国际资本市场上将上海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改组为上市公司,并将其通过股票发行所筹集到的资金注入到公司的海外生产过程中去,或者直接购买在资本市场上上市的股份公司,使不是股份公司的国内母公司取得对海外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变相地成为一家海外公司。(5 )海外工程承包与国际招标。通过参与国际招标和承包工程,带动本国成套设备、专用技术和工作母机的出口,这是国际上一种比较流行的投资方式。上海的机电、冶金、建筑行业技术水准较高,完全有能力以这种形式参与国际投资。(6)BOT投资方式。BOT即建造、经营和转让。 投资东道国的公司通过投资取得参与所在国某项基础设施或公用设施工程建设的资格,建造完成以后自己经营若干年收回投资成本并取得预期利润之后,将该项目无偿转让该所在国政府。BOT实际操作过程涉及面较广,操作亦较复杂,建议上海市政府选择一两个项目到发展中国家试点,而不必急于推广。

四、投资主体组织结构系统。

目前上海的跨国投资主体大多为单个企业,海外企业处于零星分散、盲目自发的初始状态,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更无法与跨国公司抗衡。为了实现上海跨国投资的战略性目标,有必要对跨国投资的主体结构进行战略性改组。改组的基本原则应体现规模经济的要求,实行政府主导与企业自主结合、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先行试点、中小企业适当跟进的分工模式,最终形成上海的跨国公司或者综合商社。

政府主导与企业自主相结合、大型骨干企业集团的先行试点有两层含义:一是由市政府直接创办跨国企业,如已经成立的上海实业集团,主要是通过现代企业的高层次的资产经营,把国际金融资本和上海的产业资本结合起来。这类企业的优势是有市政府做后盾,容易解决财力不足问题。资金来源既可以是财政拨款、银行贷款,也可以是财政贷款改为财政投资或者买壳上市;二是在政府制定跨国投资的鼓励政策的先决条件下,本着自愿的原则选择少数上海市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或者集团公司控股公司进行海外投资工作的试点。试点企业集团的条件应为:隶属上海市政府或者其职能部门的行政管辖系列;属于上海市地方财政收支范畴;已在境外投资开办跨国企业或者已经有跨国投资的规划,企业产品在国外市场上有一定的声誉;资产规模或者年销售额在上海市居于上游。如上海广电集团、上海水产集团、上海外经集团、上海医药集团、上海东方国际集团、上海汽车集团、上海农工商集团等均可以列为试点集团。这些试点集团涵盖了外贸公司、实业公司、贸易咨询公司等行业,通过跨国投资工作的试点,促使它们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并开展多元化的业务,建立起自己的全球网络,最终形成跨国公司或者综合商社。对于中小企业的跨国投资,目前应采取适当跟进策略。在大的试点企业集团的带动下,允许其适当参与国际分工,并尽可能促成小企业间的联合,鼓励中小企业以“虚拟企业”的模式联合投资。同时,也要通过项目审批手续严格限制盲目跟进。

另外,也可以发展多种所有制企业的跨国投资,尤其是上海市的一些实力雄厚的合资企业,利用外方对国际市场和国际惯例比较熟悉的优势,采取参控股的方式与外方共同开展跨国投资。

五、海外企业管理系统。

海外企业的管理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行为,包括对海外企业的人员管理、收入制度管理、财务控制等诸环节,与国内企业的管理有较大区别。对海外企业管理不善,不仅会造成国有资产在海外流失,而且阻碍海外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在跨国投资的试点阶段,对海外企业的管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从一开始就坚持以规范化为起点,允许其参照跨国公司的通行惯例实行特殊管理,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外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在海外企业的人员管理方面,允许对外派人员实行特殊的收入分配制度。基本原则是使其收入与他们在海外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挂钩,而不必拘泥于与国内员工强求一致。应参照投资所在国国内企业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在海外企业完成其资产利润等考核指标的前提下,员工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可以实行当地化的政策;在跨国投资的试点阶段,海外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可以以国内为主,或者是其母公司的原高层主管,也可以从海外留学人员中聘用。上海目前有8万多留学人员, 其中已经有1.5万人回国,他们熟悉世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国际惯例, 可以作为上海跨国投资事业的重要人力资源。海外企业人员的招聘和录用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应主要试行当地化的政策,普通员工甚至高层管理人员都可以从当地人才市场招聘。在家属探亲等方面,也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方针。

在海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允许海外企业有一定的自主权,对其监督重要是财务监督,而不干预其日常经营活动。在试点阶段,可以由市政府成立类似海外地区总部的机构外派至投资较为集中的地区,委托该机构对该地区或者相关国家的上海海外企业进行监督,进行巡回检查。

六、风险防范和补偿系统。

企业进行跨国投资活动面临着外汇风险、国家风险等多种风险,其中属于企业不可抗拒的是国家风险,具体表现为国有化、没收和征用等,因此各国政府往往与其他国家建立双边的投资保障体系,如《防止双重征税协定》等双边协定或者加入MIGA国际投资保护机构等多边投资保护机构,为本国企业建立跨国投资的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力求减少或者避免给海外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在上海的跨国投资试点阶段,应建立单边风险防范和补偿为主的机制。这是因为目前由中央政府出面建立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所覆盖的国家还是极少数只有几十个,多边投资保护协定更是微乎其微。而由上海市政府作为地方政府与投资所在国政府签定双边保护协定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为了发展上海的跨国投资事业,除了积极争取投资所在国政府给予协调和支持外,还必须由上海市政府建立单边的投资风险防范和补偿体系。单边的风险防范和补偿体系应由市政府、保险机构企业、互助基金、特定企业分担风险,尽量使风险分散化。建议由上海的国内保险公司开设专门的海外投资风险险种,或者成立专门的海外投资风险保障公司,作为政策性保险机构,由上海市地方财政会同人行上海分行提供准备基金,为受险企业提供损失补偿的大部分。同时建立海外投资风险互保基金,由所有试点企业集团作为基金成员单位按照其海外投资额的大小比例确定交纳份额,当基金成员单位发生非商业性风险时,由基金予以一定的补偿。投资互保基金也可以采取虚拟帐户的形式,平时并非商业性风险时,由基金予以一定的补偿。投资互保基金也可以采取虚拟帐户的形式,平时并不需要交纳实际金额,只有在非商业性风险发生后才由个别各基金成员单位提取并予以补偿。

七、信息咨询和辅助系统。

在海外投资的试点阶段,由于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对投资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投资环境的因素不甚了解,所以有必要建立跨国投资的信息支持系统,为企业的跨国投资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服务。首先可以利用我国的驻外使领馆的商务处、经参处等外交机构,通过他们收集汇编当地的经济信息,作成商业情报简报及时反馈给国内企业,并通过他们在当地的交际网络为企业开展实地考察拓展渠道;其次,积极利用当地的商业协会或者行业协会以及国际商会在当地的分支机构获取必要的投资信息;最后,也可以通过我国在当地的银行分支机构搜寻投资信息。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有关七个子系统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应由市政府成立的专门的协商部门负责统一处理跨国投资事谊。这也正是上海市政府在建立政府主导型跨国投资机制中所应起的作用。唯其如此,上海才能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主导型投资机制的系统框架,开创上海海外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标签:;  ;  ;  ;  ;  

发展上海跨境投资的战略构想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