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负效应理论_垃圾信息论文

信息负效应理论_垃圾信息论文

信息负效应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负效应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信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人们大多用“信息社会”和“社会信息化”来描述我们目前所处时代的特征。“信息”也因此被誉为“财富”与“战略资源”等等,备受众人青睐。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当人们充分利用信息为人类造福时,却又不得不正视信息的种种负效应及其所带来的后果,并为此付出努力甚至代价。

1 信息污染

“污染”,从其本质意义上讲,属于环境生态范围内的概念。它是指外界环境中混入对人体有害或破坏环境卫生的物质的现象。而信息污染则是指信息社会中混入大量的信息污染源及其对人类社会构成的危害状况,是信息生态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所谓信息污染源则主要是指信息垃圾。

我们经常用“信息爆炸”或者“信息激增”(

InformationExplosion)来描绘信息不断剧增的势头。 这种局面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又常常使人们被围困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无暇全面顾及,而且也不可能全面顾及,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信息超载、信息过剩以及信息泛滥的“悲惨”局面,大量的信息垃圾也由此而产生。其主要表现为:

(1)冗余信息。即无价值信息或称无用信息, 它广泛存在于文献或其它信息载体之中。例如,我们经常用“废话连篇”来评论某一平庸作品,也就是说这部作品含有大量的冗余信息。

(2)过时信息。即因时间因素而导致信息过时, 并失去其有效价值。其中一方面是因信息载体材料随时间与外界环境变化而遭受破损,致使其包含的信息内容不能完整地被解读出来,从而失去传播利用的价值;另一方面是由于文献的“半衰期”严重制约了文献信息内容的新旧程度,使大量的文献内容老化而失去使用价值,从而导致信息老化过时。

(3)虚假信息。即不真实的或者完全是无中生有的信息。 主要表现在假广告、假商标、假招牌、各种渠道中以讹传讹的谣传、新闻媒介的夸张宣传乃至失实报道、商业竞争中人为制造的假信息等。

(4)淫秽信息。即以渲染色情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在西方国家,各种传播媒体上经常传播淫秽信息似乎已是司空见惯。就连在Internet网上也常常出现大量的色情信息。

(5)信骚扰。这是近来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①各种“征文”、“研讨会”之类的信函纷至沓来;②各种名人录、论文集、丛书之类的入选通知漫天飞舞;③各种致富信息以及封建迷信信函也不期而至。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种“信骚扰”之势还在不断蔓延,发信人的最终目的往往都是“诱你没商量”,挖空心思地让你掏钱,这不能不令人警惕。

“信息垃圾”除上述纸质载体性垃圾外,还有一些由废旧弃置的信息设备组成的“高级垃圾”(这种“垃圾”,连同电子淫秽信息一起,又称之为“电脑垃圾”或“电子信息垃圾”)。其最大的危害在于它侵占了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减缓了计算机的运算和处理速度,浪费了工作人员的查询与检索时间,影响了电脑工作人员和信息工作者的正常工作。

信息垃圾古亦有之、现亦有之,将来还会有种类繁多的垃圾有待于人们进一步认识与甄别。只有充分摸清了污染源,才能对症下药,清除信息污染,净化信息交流空间。

2 信息灾害

信息灾害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曾有位美国人在《新闻周刊》上说:“新殖民主义不是拿着枪炮的人,而是拿着计算机的人”。由此看来,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既是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必备的工具,同时也是信息灾害诞生的“温床”。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信息犯罪。又称数字化犯罪, 它是一种以计算机为高技术手段的犯罪活动,其目标和作案的方法、工具都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又习惯称之为“计算机犯罪”。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统计,一起计算机犯罪案件的平均损失是50万美元,而一起刑事案件的平均损失仅为2000美元。近年来,全球数字化犯罪所造成的损失高达150 亿美元。我国近几年来就破获了多起计算机犯罪案件。

(2)信息侵略。它是信息社会中一种不正当的信息竞争手段, 主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窃取他人电脑中的信息资源、商业秘密、市场情报,侵犯他人的隐私,从事诈骗与间谍活动。它与信息犯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信息侵略的国际化趋势已愈演愈烈,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灾害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Internet网中俗称网络杀手的电脑黑客与朋客已成为当代信息侵略的主要表现手段,令人防不胜防。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林林总总的“防火墙”(即在两个网络之间实施访问控制策略的一个系统)应运而生,试图从主观上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

(3)信息垄断。主要是指信息资源、 信息设备及信息技术被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并被不合理地分配与享用。它主要表现为信息封锁、信息霸权以及信息殖民主义。目前,Internet网正风靡全球,似乎全世界一下子都在和平共享信息。但是, 理性的思考再一次告诉我们, Internet网的起源与发展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无不带有信息霸权主义的色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信息富集区内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网上的信息侵略将会无处不在,新的信息垄断也将时刻而至。

(4)信息恐怖。当今世界上,除武装恐怖外, 信息领域的恐怖活动也愈演愈烈,并逐渐成为信息侵略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恐怖活动。它主要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或者电脑病毒等对他国的经济及国防信息系统安全进行恐吓威胁甚至破坏,从而给受恐怖一方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灾难性的后果。

(5)电脑病毒蔓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的普及率已越来越高,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重要工具。但与此同时,以“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es)为主体的“信息骚扰”也在不断地干扰着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烦恼,同时也给不同范围内的计算机系统带来灾害性地打击。目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蔓延,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并从计算机犯罪的一种衍化形式,正在变成信息侵略的一种典型手段与工作方式。

3 信息综合症

信息综合症,在这里主要定义为因信息环境的负效应而给人类带来的生理与心理的不适应感。它主要包括:

(1)信息饥饿症。 主要是指因信息渠道不通而导致信息不灵或者失去信息,以至于在精神上感到迷茫、匮乏以及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满足。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如广播、电视、书刊杂志)以及现代通信及网络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旦远离它们,人们的脑子中将会感到一片空白,日久就会自然产生信息饥饿的感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改革的浪潮冲击下,一部分面临“下岗”的职工因思想认识准备不足、信息渠道不通以及本身的信息素养不高而感到跟不上时代步伐,茫然不知所从。而对新的现代化工作岗位,信息饥饿感油然而生,悲观失望、心神不定、惶恐不安者不计其数。

(2)信息过剩综合症。由于信息供过于求而产生的信息过剩, 常常给社会带来极度的“信息污染”。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到企业甚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信息过剩也会对人类本身产生重大影响,即使人的大脑皮层输入与输出平衡失调,从而导致现代信息过剩综合症(也有人称之为信息污染综合症)。主要表现为:

①信息过量感。当代的科技与经济人士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涌入的信息太多,人们每天要接收和处理大量的信息,仿佛每天就在信息的泥潭中翻滚一样。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感觉到“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工作”。因此,长期过量地吸收信息却又得不到及时“消化”(即分析、综合、处理),就会使人感到头晕脑胀、失眠多梦、烦燥易怒、胸闷气短、心悸恍惚甚至紧张性休克。

②信息错位症。由于现代信息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加上计算机贮存的庞大信息以及信息网络的交错出现,致使不少信息经常穿插交叉、互相矛盾或新旧混杂。这些信息拥挤在人的大脑里互相干扰、交错易位,使人感到无所适从,并经常出现语言吞吞吐吐、似是而非、张冠李戴,对人对物的判断犹豫不决,而且失误不断。

③信息孤独症。 根据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 在电脑上使用Internet网和电子邮件的时间越长,人们就越会感到孤独和郁闷。该调查同时还指出,使用电脑交际者的社交能力和情绪会受影响,而且使用时间越长,情况越糟糕。因此,专家明确指出,看似活跃的电脑联络实际上是假社交, 名不副实。 倘若电脑迷长期把自己锁在电子小屋(Electronic Cotlage),则会导致个人自身的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疏远。

(3)信息恐惧症。主要是指因电脑病毒、 信息恐怖活动以及因虚假信息上当受骗等给人带来的心惊与害怕的生理与心理病症。

(4)信息上瘾。随着全球Internet网的兴起, 全世界的网民已超过1亿(其中中国约有120万左右)。在这个特殊群体中,有一部分人特别迷恋电脑与Internet网。就像吸毒上瘾一样,一天不摸计算机就觉得浑身不自在,茶饭不思。在我国,“电脑热”持续升温,从而导致“电脑迷”也越来越多。有关专家告诫青少年电脑迷要注意不仅要处理好“人机关系”,也要搞好人际关系,即“智商”与“情商”同步发展。

(5)网上“同性恋”。如有一部分网民常常在网上用nick name(昵称)广泛交友,甚至情书连绵。其中有许多是同性恋者。

总之,信息污染、信息灾害以及信息综合症是信息负效应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可以说是信息社会的三大公敌,必须时刻予以高度警惕。

[收稿时间]1999—4—22(罗素蓉编发)

标签:;  ;  

信息负效应理论_垃圾信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