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与情境教学论文_赵 娜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与情境教学论文_赵 娜

赵 娜 山东省平度市西关中学 26670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如何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下面,我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借助各种教学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创设美的情境和营造美的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其中主要是“有乐感的耳,有美感的眼”,通过让学生欣赏图画、配乐渲染来创设情境,以情激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在教学《沁园春·雪》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配乐播放美艳之至的北国的雪,那如粉、如沙地旋转飞腾的雪,把学生带入到雄浑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中,以此强烈地感染学生的心灵,点燃他们内心深处情感的火花。在这种情境下,让学生听录音范读,感受一代伟人以其博大恢宏、奇恣纵肆的激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诗人的豪迈胸襟,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实现了心灵探求。

二、引导学生读书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地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那些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的什么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

三、巧妙设疑,提高鉴赏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明确这一点尤为重要。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如教学《孔乙己》一课时,引导学生诵读完全文,了解到孔乙己是个受封建教育毒害极深、穷困潦倒且迂腐麻木的人物形象后提问:“孔乙己是个可怜的人,应被大家同情,为什么课文里多次写到大家在笑孔乙己?这里不但有酒店的老板,甚至还有那些同样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酒店的小伙计及短衣帮们。”问题一提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是孔乙己的动作、语言惹人好笑,有的说是黑暗的社会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麻木、冷漠。最后教师归纳总结,作者在本文中除了控诉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外,还真实地揭露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使学生从另一个侧面认识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可见设疑是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四、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都具有鲜明的形象,但语言文字符号本身是抽象的,如何变“抽象”为“形象”呢?情境教学法可变“抽象”为“形象”。这种方法包括用实物演示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表演体会情境、用生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等等。恰当、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能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样,阅读文学作品离不开想象,教师可依据作品语言的描述,或者借助图画、音乐等,启发学生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的形象或场景,获得创造的愉快。

五、纠正缺点,培养思维

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因而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1.续讲、续写故事的结局。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并掌握了文章中心,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续讲、续写故事内容或结尾,丰富他们合情合理的想象能力。如讲完《会摇尾巴的狼》、《凡卡》、《穷人》……引导学生续讲,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多种多样的片段。

2.讲读课文时,多让学生想象,特别是有想象余地的空白之处。如教学《海滨小城》一课时,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海滩上立刻喧闹起来”,学生理解了喧闹的意思后,可引导学生想象:“人们会喊叫什么?”学生答案各不相同,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因此,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阅读教学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享有快乐体验,培养学生的多元和创新思维。随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面的增加、阅读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的阅读会逐渐走向深刻与成熟。这也就达到了新课标“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要求,而这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我们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论文作者:赵 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1

标签:;  ;  ;  ;  ;  ;  ;  ;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与情境教学论文_赵 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