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分析_国内宏观论文

1999年我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分析_国内宏观论文

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产业结构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大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结构质量,适应市场需求,保持了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根据1999年度全国乡镇企业统计年报汇总情况,对乡镇企业产业状况作简要分析如下:

一、全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三大产业状况。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4883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39亿元,第二产业为19319亿元,第三产业完成5225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1.36%、77.64%和21%。 与去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降低0.3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提高0.5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表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但从经济总量上看,第二产业仍占有绝对的优势,三大产业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并未根本扭转。从中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结构看,东部地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结构为0.83∶84.35∶14.82,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构成为2.09∶71.30∶26.61,西部地区第一、 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例为2.34∶51.52∶46.14。可以看出, 东部地区的产业突出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特色,而西部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几乎平分秋色,表明西部地区在总体经济欠发达情况下,第二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而第三产业发展却相对较快。以上分析可看出,去年以来,由于各地把产业结构调整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注重在农业产业化、区域特色产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在优势行业和优势产品上做文章,从优化第二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入手,扶优扶强,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使三大产业呈现第一、第二产业平稳发展,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良性局面(见表一)。

表一 乡镇企业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比表

项目1999年比重 1998年比重

增减百分点

合计 100.00100.000.00

第一产业1.36 1.56

-0.20

第二产业

77.64 78.03

-0.39

第三产业

21.00 20.410.59

项目 1999年东部地区比重 1999年中部地区比重 1999年西部地区比重

合计100.00 100.00 100.00

第一产业 0.83

2.09

2.34

第二产业 84.35 71.30 51.52

第三产业 14.82 26.61 46.14

(二)七大行业状况。 1999 年, 全国乡镇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374亿元,占全部乡镇企业增加值的69.82%,比上年降低0.18个百分点;农业企业增加值为339亿元,占全部乡镇企业增加值的1.36%; 建筑企业增加值1945亿元,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7.82%;交通运输企业增加值为1103亿元,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6.07%;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2312亿元,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9.29%;旅游饮食服务业增加值1103亿元,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4.43%;其他类型企业增加值301亿元, 占乡镇企业增加值的1.21%。与去年相比,七大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和旅游饮食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其余五个行业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乡镇企业仍呈现出以工业为主体,其他行业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但从地区情况分析,各地的经济格局有较大差别,东部地区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占当地增加值的近80%,中部地区占60%,而西部地区仅占不到40%(见表二)。

表二 乡镇企业分行业增加值对比表

项目

1999年比重 1998年比重 增减百分点

合计 100.00 100.000.00

农业企业

1.36

1.56

-0.20

工业企业 69.82 70.00

-0.18

建筑业 7.82

8.03

-0.21

交通运输业 6.07

6.14

-0.07

批发零售业 9.29

8.880.41

旅游饮食业 4.43

4.130.30

其他

1.21

1.27

-0.06

项目 1999年东部地区比重 1999年中部地区比重 1999年西部地区比重

合计100.00

100.00 100.00

农业企业 0.83 2.09

2.34

工业企业 79.2659.67 38.95

建筑业5.0911.62 12.58

交通运输业3.77 8.54 13.60

批发零售业6.8511.02 21.52

旅游饮食业3.05 5.81

9.48

其他 1.15 1.25

1.53

二、乡镇集体工业各门类构成及效益状况分析

(一)轻重工业比例及其构成。1999年,全国乡镇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8045亿元,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298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747亿元,分别占53.42%和46.58%。与上年相比,构成比例基本相同。在轻工业内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增加值2108亿元,占49.05 %, 比上年降低1.72 个百分点; 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完成增加值2190亿元,占50.95%。在重工业内部,采掘工业完成增加值559亿元,所占比重较上年降低0.45个百分点;原料工业完成增加值725亿元, 所占比重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加工工业增加值2463亿元, 比重提高1.0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乡镇集体工业开始逐渐摆脱主要依赖资源开发,逐步向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方向发展。

从东中西地区情况看,东部、中部和西部轻、重工业的比例构成分别为58∶42、43∶57和38∶62。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东部地区以轻工业为主,中西部地区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格局。从轻工业内部构成比例看,东部地区轻工业以消耗非农产品为主,中西部地区轻工业以消耗农产品为主;从重工业内部结构比例分析,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71%,西部地区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9%。可见,东部地区工业是以加工工业为主,而中西部地区则是以资源开发为主(见表三)。

表三 乡镇集体轻、重工业增加值对比表

项目1999年比重1998年比重增减百分点

合计 100.00 100.00

0.00

(一)轻工业 53.42 53.72 -0.30

以农产品为原料 49.06 50.78 -1.72

以非农产品为原料

50.94 49.22

1.72

(二)重工业 46.58 46.29

0.29

采掘工业

14.92 15.37 -0.45

原料工业

19.36 19.96 -0.60

加工工业

65.72 64.67

1.05

项目 1999年东部地区比重 1999年中部地区比重 1999年西部地区比重

合计 100.00100.00100.00

(一)轻工业 57.63 42.90 37.95

以农产品为原料 46.60 56.70 69.17

以非农产品为原料

53.40 43.30 30.83

(二)重工业 42.37 57.10 62.05

采掘工业9.62 24.48 30.37

原料工业

19.44 18.21 28.22

加工工业

70.94 57.31 41.41

(二)工业企业各门类构成及效益状况。从各工业门类在集体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看,1999年各工业门类占总量的比重依次为:①服装纺织工业为11.88%,②金属冶炼及制品工业为11.16%,③建材工业为10.51%,④食品饮料制造工业为10.05%,⑤机械制造工业为9.63%,⑥电子电气工业为7.22%,⑦采掘工业为6.97%, ⑧石油化工工业为6.79%,⑨橡胶塑料工业为4.94%,⑩造纸及印刷工业为3.74%,(11) 木材家具工业为3.20%。与1998年相比,有六个工业门类的比重上升,五个工业门类的比重下降。其中,比重上升幅度较大的是:电子电气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和橡胶塑料工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大的是:建材工业、服装纺织工业和采掘工业。究其原因,比重上升工业门类一般是新兴高科技行业和科技进步比较快的产业,其产品附加值高,产品更新换代较快。比重下降工业门类一般是危害生态环境、附加值低的受国家产业政策影响关停和限产的行业(见表四)。

表四 乡镇集体工业各门类增加值比重及相关效益指标对比表

项目 增加值比重对比

增加值率对比

19991998增减19991998增减

合计 ------23.02

22.79

0.23

采掘工业类6.97 7.16

-0.19

23.78

25.43 -1.65

食品饮料类

10.0510.17

-0.12

22.45

22.06

0.39

服装纺织类

11.8812.20

-0.32

21.92

21.90

0.02

木材家具类3.20 3.120.07

23.07

22.55

0.52

造纸及印刷类 3.74 3.660.08

23.91

23.85

0.06

石油化工类6.79 6.660.13

22.68

22.41

0.27

橡胶塑料类4.94 4.720.23

23.22

22.61

0.61

建材类10.51

10.95

-0.44

24.36

24.44 -0.08

金属冶炼制品 11.16

11.26

-0.10

21.67

21.34

0.33

机械制造类 9.639.250.38

23.16

22.48

0.68

电子电气类 7.226.500.73

23.34

22.38

0.96

项目劳动生产率对比 产销率对比

1999 1998增长%1999

1998 增减

合计 25064

230378.80 94.68 94.58

0.10

采掘工业类15893

145938.91 95.17 94.36

0.18

食品饮料类32787

319182.72 95.36 95.26

0.10

服装纺织类23767

221217.44 95.13 94.85

0.28

木材家具类23343

21152

10.36 94.63 94.60

0.03

造纸及印刷类 25146

22859

10.00 95.58 94.96

0.62

石油化工业39104

358699.02 94.48 94.19

0.29

橡胶塑料类27420

34638

-20.8 94.45 93.67

0.78

建材类15219

140588.26 94.64 94.89 -0.25

金属冶炼制品 31694

298016.35 94.82 94.89 -0.07

机械制造类33250

28681

15.93 94.82 94.22

0.70

电子电气类35709

343294.02 95.31 94.46

0.85

从各工业门类经济效益分析,1999年8个主要工业门类中, 劳动生产率较高的有:①石油化工工业(39104元/人), ②电子电气工业(35709元/人),③机械制造工业(33250元/人)。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工业门类有:①建材工业(15219元/人),②采掘工业(15893元/人),③服装纺织工业(23767元/人)。 产销率较高的工业门类有:①造纸及印刷工业(95.58%),②食品饮料制造工业(95.36%),③电子电气工业(95.31%)。 产销率较低的工业门类有:①橡胶塑料工业(94.45%),②石油化工工业(94.48%),③木材家具工业(94.63%)。增加值率较高的工业门类有:①建材工业(24.36%), ②造纸及印刷工业(23.91%),③采掘工业(23.78%)。增加值率较低的工业门类有:①金属冶炼制品工业(21.67%),②服装纺织工业(21.92%),③食品饮料制造工业(22.45%)。综合以上三项经济效益指标,各工业门类在产销率和增加值率两项指标中存在的差距不大,产销率和增加值率较高的主要是建材工业、食品饮料工业、造纸印刷工业和采掘工业,是乡镇企业的传统产业。在劳动生产率指标中,各工业门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如电子电气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为35709元/人, 而采掘工业劳动生产率为15893元/人,两个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差2.24 倍。劳动生产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乡镇工业的传统产业,但在工业总量中占的比重却较高,如采掘、食品、服装、造纸、建材及金属冶炼占乡镇集体工业的57.51%。 劳动生产率较高的行业主要是高新技术行业,如而电子电器工业代表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的比重仅占乡镇集体工业的7.22%。这种状况堪忧。

三、几点建议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结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主要体现为:一、二、三产业之间比例不尽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一、三产业比重小,特别是东、中、西地区三个产业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传统产业与新兴高科技产业比例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高,高科技产业比重低。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市场要求和本地实际,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能只停留在中低档次,要调整发展战略,通过开发利用当地优势,在发展中形成地域经济特点,优化提高第二产业,突出发展第三产业。对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应积极扶持,引导乡镇企业向规模大、水平高、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的方向发展。

(二)注重引进高新技术,向高科技产业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乡镇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力度,通过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同时,要利用高新技术,在低层次的传统产业中开发新产品,实现高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的嫁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有条件的乡镇企业要发展新兴产业,向高科技领域投资、参股,开发有潜力的科技项目, 寻求经济增长的新突破。

(三)产业结构调整要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过程,农副产品加工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来说,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比重相当高,转化农产品的能力相当强,在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应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这个龙头,通过农业产业化这个环节,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壮大第二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标签:;  ;  ;  ;  ;  ;  ;  ;  

1999年我国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分析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