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郊野公园景观方案解读论文_殷权斌

门头沟郊野公园景观方案解读论文_殷权斌

岭南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红色文化是体现一个重要历史资源,需要采取特色方式表现宣传,如何通过景观表现手法,将区域红色文化展现在公共空间、公园场景中。

关键词:生态;低碳;园林植物;红色文化

一、前期分析

1.1项目背景

北京西长安街延长线跨永定河向门头沟区延伸,形成门城新区发展机会。门城新区环境建设,需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并将环境建设纳入城市功能体系,设计构建生态环境优美及园林景观提升、城市水利安全及城市水系健康的“三位一体”城市大环境体系。

1.2上位规划分析

门头沟新城是北京西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传统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区域;是立足西部发展带,面向中心城、辐射山区的区域服务中心和宜居山城。设计构建生态环境优美及园林景观提升、城市水利安全及城市水系健康的“三位一体”城市大环境体系。

1.3门头沟红色文化资源分析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门头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全地区有 3946 名青年参加人民子弟兵,有 1476 名优秀子弟离家参加全国各地的抗日工作,有 829 人英勇牺牲,有 850 人光荣负伤致残,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为京西的解放浴血奋战的,不仅仅是祖辈生活在这里的家乡父老,还有来自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他乡英雄儿女们。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抛头颅、洒热血,为京西的胜利和解放而负伤流血,甚至英勇牺牲,长眠在京西这方热土之下。据有关资料记载,抗日战争期间,在门头沟战斗过的将军就有 58 位。

在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里,将军们及其他红军们,在门头沟抗战中,书写了一篇篇的动人诗词,生动描绘了当时许多感人传奇的故事。如《百花山夜眺》、《晋察冀游击战》、《“七七”后誓师抗敌》等红色诗词文化。

门头沟是革命老区,在城中留下了许多抗战遗迹,如妙峰山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纪念馆、雁翅镇京西第一党支部、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王家山惨案旧址、平西抗日根据地——黄安坨等红色遗址。

二、设计策略

(1)【文化策略】传承红色文化、营造场所精神。保留现有将军林、部条林等红色纪念文化元素,结合园林构件、大地艺术等景观表现手法,述说门头沟红色记忆历史故事。

(2)【植物策略】“一林一景、四季有色、四季有花”景观策略。梳理归整现有林地资源,新增植物品种,形成“一林一景、四季有色、四季有花”的纯林四季特色景观。

(3)【公园标志化策略】焦点景观塑造策略。打造特征鲜明、标志性强的红色文化特色景观焦点,向外展示公园形象特色。

(4)【生态策略】海绵城市设计策略。体现生态、低碳、可持续等绿色开发理念,通过景观化手法应用海绵城市雨水处理设计理念,实现场地水的自蓄自足设计目标。

(5)【功能多样化策略】营造多样的景观系统、丰富的活动场所,满足市民娱乐、健身、休岁、交往、观赏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6)【整体协调、分区营造】以红色文化为公园设计主线,分区打造特色系列主题景点。

三、设计主题:“红星印迹展豪情,炫彩长河耀京西。”

设计项目紧临永定河畔,永定河是中国北京地区最大河流,海河五大支流之一。永定河历史悠久,有着北京“母亲河”之称号。

它纵贯门头沟全区,蜿蜒百余里,同时也是记载门头沟城市发展史的长河。1937年7月7日,永定河 “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同时也是门头沟抗日红色文化的开端……

红星,把人民从黑白生活中带进了七彩炫丽的生活。

门头沟区永定河红色文化郊野公园,她有着将军们抗战的豪情壮志,有着主席们服务人民的睿智贤德,有着国际合作的百花齐放,她将是

……一扇展示门头沟红色文化的窗口……

……一条永定河畔的七彩生态廊道……

……一首唱响魅力生活的绿色交响……

……一道联接古今的时空长廊……

她将是一曲“歌颂过往,唱响未来”的时代魅力红色之曲。

功能分区构想,场地特色景观资源:将军林、部长林——主席林——国际合作林、绿色银行碳汇示范林,时代划分:抗战时期——和平时期——国际合作时期,设计结合现有的场地资源及景观时代特征,将公园划分为以下三大主题分区:红色印迹——绿野寻踪——百花绘粹,分区特色:“红色文化纪念”——“红军野外行军场所景观营造,寻找红色踪迹”——“红军精神弘扬发展,素质拓展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公园主调色彩分布:红色——绿色——彩色

四、总体设计

设计在对现状将军林、部长林、主席林、国际合作林等红色纪念林充分保留的基础上,通过蜿蜒起伏的地形,充满视觉及心灵冲击力的大地艺术景观以及空间围合与开敞的系列变化,引领游览者感受丰富变化的步行体验。

以“红星印迹展豪情,炫彩长河耀京西”为设计主题,以园林构件、地形、绿化、灯光等景观元素,以“红色记忆”、“绿野寻踪”、“百花绘粹”三大主题分区,共同 打造一首“歌颂过往,唱响未来”的时代魅力红色之曲。主题分区如下:

1)红色记忆(红色文化纪念)——“传奇演绎豪情展,华彩红星层林染。”

以将军的抗战事迹及诗篇作品、门头沟红色文化历史及主席政绩等文化元素为主线,以文字、图片、小品、材料、地形等进行场所精神塑造,同时片植红色系观叶树,营造可让游人沉思纪念的场所空间,让游人回望历史、铭记红军革命精神。

2)绿野寻踪(野外行军体验)——“清泽石褐寻芳踪,芦花飞雪踏林间。”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设计以一首红军长征诗歌为构思起源,合理疏理林线,以观赏草打造“绿原无垠草丛生”的郊野景观片区,设置芦花飞雪、露营地、林间栈道、儿童红色娱乐区等节点,让游人体验红军绿野行军的场景空间。

3)百花绘粹(户外拓展运动)——“和谐新城融千情,百花绘萃芳香溢。”

此区分区主要体现国际合作时期的百花争妍繁盛景观,设置体现国际文化元素的百花广场、国际友谊桥梁,以及传承红军精神的越野自行车、素质拓展等活力空间,观赏性极强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百花丛林景观。

五、分区详细设计

5.1红色记忆——“传奇演绎豪情展,华彩红星层林染。”

设计对现状将军林、部长林、主席林等红色纪念林充分保留的基础上,以充满视觉及心灵冲击力的大地艺术景观以及空间围合与开敞的系列变化,引领游览者感受丰富变化的步行体验。

以将军的抗战事迹及诗篇作品、门头沟红色文化历史及主席政绩等文化元素为主线,以文字、图片、小品、材料、地形等进行场所精神塑造,同时片植红色系观叶树,营造可让游人沉思纪念的场所空间,让游人回望历史、铭记红军革命精神。

5.2绿野寻踪——“清泽石褐寻芳踪,芦花飞雪踏林间。”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设计以一首红军长征诗歌为构思起源,合理疏理林线,以观赏草打造“绿原无垠草丛生”的郊野景观片区,设置芦花飞雪、露营地、林间栈道、儿童红色娱乐区等节点,让游人体验红军绿野行军的场景空间。同时利用地形,设置蓄水池、汇水径,结合具自净能力较强的植物,打造可持续发展型的雨水花园,同时可营造多样化的生境空间,构建更完善的生态系统。

5.3百花绘粹——“和谐新城融千情,百花绘萃芳香溢。”

此区分区主要体现国际合作时期的百花争妍繁盛景观,设置体现国际文化元素的百花广场、国际友谊桥梁,以及传承红军精神的越野自行车、素质拓展等活力空间,观赏性极强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百花丛林景观。采用镜面不锈钢、彩色材料、观花树林等软硬景观元素打造一处充满活力动感、七彩炫丽的景观区域。

六、绿化设计

在植物分区的基础上,以不同花色、叶色的植物来形成色彩和季相变化,形成一定的韵律,达到四季有花、移步易景的特色景观。同时,大的色块也能提升周边快速路的景观效果。结合方案现代简约的风格,整体绿化设计以片植或丛植的种植方式为主,且多用银杏、黄栌、枫树、元宝枫等秋色叶树种,形成简约、大气又色彩绚丽的植物景观。而在靠近河道处,片植观赏草以形成较开阔的视线,并在边缘种植爬山虎、迎春来修饰硬质的驳岸。

将军林、部长林等红色纪念林林下空间改造:保留现有上层植被,适当梳理下层灌木,种植麦冬、白三叶、二月兰、草坪等低矮草本地被,形成较好的林下景观。整体以现有的松、柏等常绿植被为基调,适当移植混植的植被,形成简单纯粹、疏密有致的植物景观。雨水花园周边点植树型优美的榆树、法桐、合欢等高大乔木为主。雨水花园则在池边石缝及卵石浅滩点植千屈菜、观赏草等耐水湿的植物来修饰,同时起到吸收雨水中有害物质和固土的作用;在水中则限制性种植凤眼莲、大薸等净化水体较强的水生植物,并适当种片植旱伞草、花叶芦竹等,突显群体的色彩和线性之美。

以雪松、油松等常绿树种为背景,成片种植不同花期、花色的观花乔木或小乔木,并搭配花灌木或多年生宿根花卉,力争做到四季有花、移步易景。如春季开花的樱花、海棠、紫荆,夏季开花的紫薇、合欢,秋季开花的木槿,冬季开花的蜡梅。

七、结 语

综合上述,本方案从整体性布局设计为原则,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文化、历史遗址,重塑门头沟郊野公园红色历史特点。以“红星印迹展豪情,炫彩长河耀京西”为设计主题,以园林构件、地形、绿化、灯光等景观元素,以“红色记忆”、“绿野寻踪”、“百花绘粹”三大主题分区,共同 打造一首“歌颂过往,唱响未来”的时代魅力红色之曲。

参考文献

[1]周婷婷 熊茵 基于存量空间优化的城市更新路径研究(J)规划师,2013增刊2)36-40

[2]黄晓江等 互动环境设计与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3]纪念公园(奥派景观设计工作室)景设计2017.11.20(NO.6)

[4]鲍世行,顾孟潮 城市学与山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5]邬建国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级教育出版社。2001.36

论文作者:殷权斌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门头沟郊野公园景观方案解读论文_殷权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