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利津黄河学雷锋常态化的几点建议论文_崔欣

关于推进利津黄河学雷锋常态化的几点建议论文_崔欣

利津黄河河务局 山东利津 257400

摘要:学习雷锋精神,可以引领社会风气、精神文明创建以及志愿服务,对利津黄河河务局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理论结合、规范管理以及教育普及等方面还有一些“不和谐”现象,在分析其表象的基础上,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寻找相应对策。

关键词:利津黄河河务局;意义;问题;措施

雷锋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在中国乃至世界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利津河务局作为省级文明单位,以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己任,引导广大职工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干部职工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1. 开展活动,营造氛围,培树典型

雷锋属于伟大的时代,属于所有热爱生活、热爱真理、热爱美好、热爱生命、向往崇高的人们。他用平凡、朴实、坚毅、奉献为我们解开了“人生该有怎样的选择和价值追求”这道永恒的课题。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就是通过弘扬雷锋精神,以各种各样的活动为载体,把学雷锋活动贯穿到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推进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聚集黄河文明正能量。

党的十八大指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提出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需要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爱心转化为社会的正能量,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谐。这不但合乎时宜,而且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推进学雷锋常态化构建必须规范干部职工学习雷锋的态度,积极响应号召,树立典型榜样,倡导奉献岗位,将学习雷锋活动和各类群众性活动结合起来,加入国民的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强理论的研究,从而实现学习雷锋的有益教育活动持续的发展。

1.1 以雷锋精神引领社会风气。雷锋精神催人向上向善,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中,利津河务局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开展各类好人评选、公民道德建设、讲文明树新风、“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作为学雷锋活动的重要载体,选树先进典型,丰富活动内涵,塑道德群像,树时代楷模,掀起赶学热潮,引领形成正风正气。利津河务局在学雷锋常态化的过程中,广泛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先后产生了职业道德模范马新国,东营市“十佳文明市民”刘启、王勇,文明利津人殷和亮、刘兵。多形式推进“道德讲堂”建设,让身边的楷模走进道德讲堂讲感人故事,说道德事理,传雷锋精神。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文明行动、诵读经典、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兴起践行文明礼仪、维护公共秩序、学习凡人善举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热潮。

1.2 以雷锋精神引领精神文明创建。雷锋精神引领着思想道德风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切实把学雷锋活动有机融入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以雷锋精神激发干部职工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干部职工建设黄河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主动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各项测评体系,常态化推进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

1.3 以雷锋精神引领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积极开展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学雷锋行动”和“党员进社区活动”,特别是在重要节庆日、双休日期间,志愿者通过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打扫,黄河险工控导清理、帮民便民、法律援助、植树护绿等学雷锋志愿服务,集聚爱心、传递温暖。

2. 存在问题及表现

通过调研,我们觉得利津河务局对比当前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形势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2.1 结合不够紧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论是对雷锋精神时代内涵的理解把握上,还是对干部职工的组织引导上;无论是载体搭建,还是机制保障,都缺乏弘扬雷锋精神的主体意识,影响了学雷锋活动的长效化推进。

2.2 管理不够规范。学雷锋活动未能建立一套比较规范完善的表彰激励机制。相关的组织协调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强,推进学雷锋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尚需增强,学雷锋活动的整体合力还未形成。

2.3 教育普及仍不到位。学雷锋理念有待进一步宣传普及,许多干部职工对雷锋精神凝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扶危济困、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道德;敬业奉献、艰苦创业、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还不能全面认识和充分理解。为此,利津河务局将从精神实质、活动载体、生活实际等方面切入,积极探索学雷锋常态化的现实路径,实现时间经常化、场合全域化、主体全局化,让雷锋精神永放光彩。

3. 立足本职,善小而为,坚持常态

3.1 抓住精神实质,促进学雷锋常态化。学雷锋的实质,就是学精神、见行动,内化于心、外见于行。雷锋精神是崇高的,也是伟大的,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海市蜃楼。雷锋是人,不是神,雷锋精神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丰富积淀。儒家提倡的“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较好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好。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柔软的地方,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样做了,我们就能走进“雷锋”,成为“雷锋”那样的人。同时,着眼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眼于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黄河文明程度,否则学习雷锋精神很容易抓不住重点,走向片面。

3.2 创新活动载体,促进学雷锋常态化。一方面以社会志愿服务为载体。我国的志愿服务作为人民群众创造的大规模道德实践活动经验,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志愿服务也不划分地域界限、行业界限,在社会各角落都可以渗透志愿服务,而且可以常年搞、处处搞。“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志愿服务活动以其方式的灵活性、参与的广泛性和行为的利他性,搭建起了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平台。开展社会志愿服务将大大激发全社会学雷锋的巨大热情,使雷锋精神成为人们的价值理念和人生追求,在全社会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志愿者的生动局面。利津河务局在学雷锋活动中,逐步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黄河文明和谐氛围。另一方面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为活动载体。把学雷锋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坚持学习,提高能力,培养人品官德,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境界。

3.3 立足生活实际,促进学雷锋常态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精心打造有特色有影响的学雷锋活动平台。把学雷锋与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结合起来,提倡处处学雷锋,点滴小事学雷锋,才是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不分时间、地点,雷锋精神常驻心中,“善小而为”地去践行,正是由于实践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因此只打口号、只写论文、只开会议,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雷锋,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并持之以恒的去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当下做起,才是学雷锋常态化的表现,也是真正践行了雷锋精神。雷锋生前所做的好事,其实都是一般人能及的小事,可是他的伟大就是他去做了,而一般人都觉得微不足道、不屑一顾,真正能把小事做好的人并不多。从小事做起贵在“持之以恒”经常去做,不能像“串”亲戚,住两天就走。雷锋精神为什么经过半个世纪岁月的积淀,却历久弥新,光芒永恒?《雷锋日记》里的最朴实的话语即可作答,那就是“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做好了一个“难”字,即一辈子做好事,这不能不让我们以仰视的姿态来看待雷锋,也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雷锋的差距。如此审视之后,我们或许会做得更好。只有我们把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融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不管在哪个岗位工作,不管担负哪个方面的工作任务,都能自觉地把实现自身的价值与完成好具体工作内容结合起来。说实话、干实事,把实事干好,不走套路、虚路、假路,多为集体分忧、少给集体添乱,才能算在真正地践行着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历经几代人传承和丰富发展的高尚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必将为更好地凝聚黄河人的意志力量,推进黄河事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也将不断推进黄河文明建设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论文作者:崔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关于推进利津黄河学雷锋常态化的几点建议论文_崔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