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类型及运用论文_马森

灵璧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类型及运用论文_马森

灵璧县水利局水利工程管理站 安徽宿州 234200

摘要:本文分析了灵璧县农田灌溉的总体情况,针对当前的水资源形势,结合全县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和节约用水目标,指出了农田灌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类型运用方面进行重点探讨,以期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为农业灌溉创造良好条件,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类型;运用

水是生命之源,是最为宝贵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面对日益紧迫的水资源形势,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在农田灌溉方面,大力实施“节水减排”措施,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从而保证全县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农田灌溉现状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东部,总人口130万人,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耕地181万亩,辖19个乡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是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生产百强县。据2016年水利统计资料,全县现有有效灌溉面积112.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4.9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8万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62.3%、13.8%、4.9%。根据《灵璧县水资源综合规划》(2014-2030年),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35100万方,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9036万方,多年浅层地下水资源为34104万方,多年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18315万方,即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6523万方。预计到2030年,全县总需水量25609万方。总的来说,全县水资源供需总量平衡,但是全县水资源分布不均,北部山丘地区呈资源型缺水,中南部呈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

2 农田灌溉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农田灌溉工程及设备缺乏

由于我县处于淮北平原东部,位于多条河流中下游,历史上就有“洪水走廊”之称,群众普遍存在“旱死怕淹”习惯,因此,多年来水利治理都是以治涝防洪为主,在抗旱方面,只是打点机井,群众普遍也是只浇“救命水”,不浇“丰产水”,导致全县灌溉工程及设施方面欠账较多,节水灌溉方面更是严重缺乏,全县没有一处中型以上灌区,没有一套大型灌溉设备,这与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极不适应。

2.2现有农田灌溉设施使用率低,损坏严重

据统计,投资巨大的水利灌溉工程,却只有较低的使用率,全县58座灌溉站和灌排结合站,总装机6500千瓦,在2017年伏旱期间,只有4座泵站开机灌溉,动用装机550千瓦,仅占全县总装机8.5%。使用率低下的原因:一是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较小,大部分农田任然是一家一户作业,地块零散,种植作物不同,家庭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不一,加上都是旱作农业,灌溉需求难以协调;二是缺乏统筹协调机构、机制,难以筹集运行经费;三是群管泵站没有专门维修养护费用,机组常年失修,损坏严重,无法启用;还有的泵站虽然站首工程能够使用,但缺少农田灌溉渠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水资源浪费严重,农田灌溉效益较低

据测算,全县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大部分农田灌溉,还是采用大水漫灌方式,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加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导致可以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这不仅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会使得水资源不足的情况更加严重,对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农业是弱势产业,比较效益低下,由于灌溉工程设施缺乏,灌溉技术落后,全县农业灌溉基本上还是靠人力劳作,劳动强度较大,投入成本高。与外出务工相比较,靠灌溉增收效益对农民吸引力不大,大部分农民只好选择“靠天收”。因此,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措施,提高节水工程建设技术,降低灌溉成本,是全县水利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

3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类型及运用

3.1渠道防渗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过程中,水体输送环节最为关键,要注意防渗保护,也就是要集中控制水资源传输中的下渗与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这其中渠道防渗材料的选配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多由砌筑石块、防渗材料等构筑而成,或者采用混凝土护面、预制面等来控制水体下渗与蒸发,砌筑石料能够控制70~80%的下渗量,对于混凝土渠道应该首选U型渠,一方面能够扩大渠道传输水量,另一方面也能缩小过水断面,从而提高灌溉效率。

3.2喷灌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要达到两大目标:①最大程度地滋养农田作物;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节水节能的目标。对此喷灌技术不失为农田灌溉系统中最为理想、最为高效的技术之一,从目前来看,喷灌技术已经成为农田节水灌溉最为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喷灌主要是借助水泵、动力设备等向水体施加压力,再将喷灌设备置于规定的高度,水体抵达喷灌装置,在管内压力的作用下,水体透过细密的喷头以线状、丝形落向地面,滋润所要灌溉的农作物。水体以细密的水流均匀喷向地面农作物,一方面减少下渗和径流量,有效节省了水资源,控制了水体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让所喷出的水分充分流向农田作物,充分发挥了其灌溉功能,达到了灌溉目的。农田喷灌技术具有一定的自然性、灵活性,主要的喷灌技术包括:固定喷灌、半固定喷灌、移动喷灌等,每一种喷灌方式都具有自身的优势与优点,适用于不同的农田环境。例如:固定式喷灌通常适合小范围农田,由于喷灌设备位置固定,水体喷洒的范围相对有限;移动式喷灌技术则适合大范围、大面积的农田范围,另外对于地形条件复杂的丘陵、山地、盆地农田,也适合选择移动式喷灌技术,通过移动喷灌设备机动灌溉、灵活调整,确保任何一种地形条件下,每一个角落的农田植物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滋养。

3.3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同喷灌技术相似,也是通过对水资源的精细化利用达到预期的节水灌溉目标。通常是采用一根细长的管道,水体在水泵的压力下被输送至细长管道,水体经细管逐步传输至农田各个方位、各个区位,狭长的细管水流直接送到植物根部,滋养农作物根系。微灌溉技术能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使有限的灌溉水源最大程度地滋养了农田,实际操作也相对简单易行,有效降低了人力、物力浪费。微灌溉技术最适合干旱、少雨地区的农田灌溉,通常水体利用率可高达95%,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节水灌溉技术,然而,这一灌溉技术的弱点在于成本较高、投入较大,属于相对昂贵的灌溉技术之一,通常只适合用在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灌溉。

3.4滴灌技术

所谓滴灌技术,就是根据作物自身所需要的水量,在根部土壤中将水通过低压管道系统及毛管处安装的灌水器缓慢且均匀地滴入。滴灌系统包括有首部枢纽、管道和滴头三个部分。滴灌技术具有灌水量少、灌注时间长、灌注周期短等特点,而且能够对灌水量进行准确的把握,避免浪费情况的出现,通过自动化的方式对滴灌进行有效管理,相比于喷灌而言,滴灌节水增产的效果更加突出,同时能够提升一倍以上的肥效。滴灌系统具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式,另一种是半固定式。

3.5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是淮北地区使用最普遍的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压水工具,建立相应的灌溉管道,构建一种低压的环境,将水通过低压的作用传送到需要用水的农田当中,低压管道可有效的减少水资源的蒸发流失,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

总之,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节约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全县应当准确把握这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作用,根据实际情况来探讨这项技术的具体使用和发展方向,从而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尚剑.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推广分析[J].江西农业.2016(11).

[2]李璇.基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探究[J].科技资讯.2017(19).

论文作者:马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灵璧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类型及运用论文_马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