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铁盾构施工的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价探究论文_廖建庆

浅析地铁盾构施工的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价探究论文_廖建庆

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510600

摘要: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地铁项目的飞速发展,盾构法施工在工程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进行风险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主要就盾构施工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措施作了相关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盾构施工;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一、盾构隧道施工特征论述

这部分施工活动主要就是利用盾构器械进行隧道衬砌,同时根据围岩、地面稳定潜质注入适量的浆液材质。盾构隧道施工属于某种暗挖途径,因此摒弃了明挖环节中的一切不足问题。依照现下已经开发的盾构施工方式进行探析,这类施工方案能够有效地克制各类地层限制问题,开发前景比较广阔。

1.1施工优势讲解

1.1.1环境影响范围较小。

此类工序本身不需要太大的出土量,同时不会引起周边地层的大面积沉降反应,建筑物稳定诉求得到回应;另一方面,地表交通秩序依然安定,并针对复杂的地下管线、设施进行重新排列、设置,进而将工程附加经费有力节约;整个工程开展以来,对外部环境(空气、人文生活)不会造成噪声、振动污染。

1.1.2优越的适应能力。

施工过程中任何因素(江河、气候、地形特征)都不会造成深刻影响,技术人员要做的就是尽量缩小工程项目在地面面积的占据数量,同时维持经费的合理性地位;构筑盾构隧道环节中,因为结构柔度条件比较丰富,整体抗震性能自然不会让步;后期适用区域较为众多,包括砂卵石、硬岩等各类地层结构。

1.2施工隐患补充

首先,一旦隧道内部曲线半径严重不足时,后期施工流程将无法紧密衔接,尤其针对折返线大断面项目活动不能有效适应;在布置城市隧道过程中,如若覆土深度不能达标,水下工作人员必将遭受严重的安全性威胁;隧道上部结构的地面沉降问题是难以根除的,尤其在松弛地层周边,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应用最为严密的技术进行沉降隐患摒弃;水下隧道管理环节中,技术人员通常运用拼装衬砌手段进行结构防水能力的补充,但是相关细则众多,不可遗漏;异质化盾构隧道相互的交流渠道需要利用矿山技术进行人工开挖改造,风险问题需要谨慎对待。

二、盾构施工的主要风险

2.1 自然风险

包括不可抗拒的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主要是不良地质风险。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大部分不良地质可以探测或预测,如果措施得当,其中的部分或全部风险可以规避。

2.2 盾构机适应性风险

盾构机在复合地层中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盾构机是根据特定的地质环境制造的,地质环境变化了,原来盾构机的设计就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而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地质条件的变化是绝对的,因此,盾构机适应性的局限性也是绝对的,这是盾构施工的最大风险。

2.3 人为风险

除战争、政变、恐怖袭击外,主要是指政治风险、决策风险、设计风险、施工风险、合同风险、财务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等,如果措施得当,其中的部分或全部风险可以规避。

三、地铁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组织机构,落实职责管理

开工前,安全工程师、专职安全员或安全管理人员编制包括安全和生产技术的保证措施,对施工中将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要认真编制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要有序地进行总体施工组织,针对制约工期的关键工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坚持基础力量建设,不仅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加强人员配备,而且要积极落实职责分工,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及生产工作。抓生产必须抓安全,以安全促生产。按照“综合治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否决权、从严治理、标准化管理”五项原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为了发挥组织机构及人员效能,必须在内部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组织机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进一步落实职责管理,明确领导班子的职责分工、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及每名员工的岗位职责,有效推进地铁施工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人员配备,完善管理制度

在深入分析承接地铁项目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要重视各类人才的引进,加强人力资源配置,科学选拔具备丰富地铁施工经验、责任心强、年富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精英入驻参与项目施工。同时,积极加强制度建设,从工作职责、工作程序、日常巡查、工程监督、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章立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实现规范化和管理的有序性,关注执行,严格落实,为地铁项目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三)严控安全隐患,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是确保完成地铁工程的前提和基础,是必须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管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以培训教育等方式强化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促使全体员工逐步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内化于心。同时,多措并举严控安全隐患,做好安全防护管理。一方面,制定了完善的安全施工方案,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力度;另一方面,重视施工现场的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购置基本安全设施,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专业性安全检查。

(四)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安全教育包括定期教育及新工人、变换工种工人、特种作业工人的安全教育。职工新进场,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不准上岗。要进一步加强项目施工全方位培训力度,激励员工汲取国内外优秀地铁项目建设经验,通过各类有效培训不断增强自身业务技能和素质水平,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令人钦佩的工作能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对采用新工法、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技术难度复杂或危险较大的作业,进行专门安全教育,并有可靠的措施,才能进行作业。同时,力争在各项培训的激励下,促进全体人员严格根据技术细则进行施工。严格根据技术规范做好本职工作,为提升地铁工程的质量夯实基础。

(五)安全技术交底

各项作业实施前,有针对性的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采用书面形式,配作业指导书(或操作细则),并履行签字手续,保存资料。安全工程师负责监督检查,施工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作业。

(六)安全检查

1、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有计划、有目的、有整改、有总结、有处理地进行检查。发现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时,各级安检人员有权制止,必要时向主管领导提出暂停施工进行整顿的建议。

2、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逐项进行自查自改。

3、检查类型:采取定期检查和非定期检查。

① 定期检查:在建项目主要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检查,施工队每天进行施工安全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提出保持或改进措施,并落实实行。

② 非定期检查:按照施工准备工作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和专职安全人员日常检查进行。安全检查内容:坚持以自查为主,互查为辅,边查边改的原则;主要查思想、查制度、查纪律、查领导、查隐患、查事故处理。结合季节特点,重点查防触电、防机械车辆事故、防汛、防火等措施的落实。

(七)实时监测

(1)通过对监测项目的观测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计算进行预测和反馈决定是否需要对盾构周边、地面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以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及环境的安全。

(2)现场监测的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

(3)通过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可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到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

(4)通过监测收集数据为地铁及类似工程设计、施工及相关规程的制定积累经验。

四、结束语

总之,地铁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难免会存在各类风险,因此,就需要我们提高盾构施工风险分析的意识,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参建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进一步确保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晶,谭跃虎,王鹏飞,江巍.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风险分析与控制[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2] 周红波,何锡兴,蒋建军,蔡来炳.地铁盾构法隧道工程建设风险识别与应对[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4(03)

[3] 陈自海,陈建军,杨建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3(06)

[4] 龚彦峰,胡威东,梅江兵.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法区间隧道技术总结[J]. 铁道标准设计. 2013(11)

论文作者:廖建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  ;  ;  ;  ;  ;  ;  ;  

浅析地铁盾构施工的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价探究论文_廖建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