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学生运动视阈下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发展方向论文

中国青年学生运动视阈下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发展方向论文

中国青年学生运动视阈下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发展方向

刘锐腾,李 玲,张 玥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 南宁 530299)

摘要: 实施高校共青团改革,就是要不断提升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解决青年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学生运动为视角,高校共青团改革必须围绕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和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这两个中心,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学生运动的时代主题,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做“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道路上的追梦者和圆梦人。

关键词: 共青团改革;青年学生运动;高等院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密切关注党的群团组织工作和青年工作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和希望。实施高校共青团改革,是新形势下贯彻和落实党的群团工作路线的现实需要,是增强高校共青团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高校共青团组织活力,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根本路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为高校共青团组织指导新时代青年学生运动的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将理想信念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征程,提供了更为具体和有效的行动指南。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学生运动的发展传承

在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背景下,青年学生运动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学生运动,是百年青年学生运动实践探索所形成的崭新形态,是对1919年五四运动至1976年四五运动这一时期青年学生运动的发展与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发展,使得青年学生运动的时代主题逐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为中心,与时俱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学生运动的发展历程

1978年召开的共青团十大,提出动员广大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青年一代的光荣使命。随着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青年学生运动的时代主题,从最初在党的群团组织领导下开展青年集体抗议行为或革命运动的社会政治运动,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广大青年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

1976年至1992年,这一时期青年学生运动的主旋律是爱国、进步,广大青年学生坚定地支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积极投身改革事业、立志成长成才、力求建立功业,是这一时期青年学生运动的时代主题,是青年学生运动表达出的拳拳爱国之情。这一时期青年们所提出的为建设社会主义多做贡献的口号,体现了那一代青年学生开展学生运动的特点和精神面貌。这一时期的青年学生运动,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广大青年学生有着人文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热火,但同时也有着不切实际的空想和盲动[1]

1992年至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一时期青年学生运动的主旋律是经济参与与社会服务。青年学生运动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心任务、以共青团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为导向,将服务作为在党的群团组织领导下开展参与式、分散化的青年学生运动的主轴。在外交事件中,青年学生由之前在运动中流露出来的爱国情怀,演变为在运动中体现出较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主义[2]

(二)新时代青年学生运动的发展方向

另外,自土耳其出现危机以后多个新兴市场国家接连受到影响。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存在过高的外债比率和财政、贸易上的严重赤字。一旦美元走强,美联储收紧货币,新兴市场就会出现被动贬值。回顾历史也不难发现,美联储一旦加息就会对新兴市场的汇率、股市、债市等造成较大的冲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8]高校共青团改革要持续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依据人才培养总目标,继续深化包含思想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担当、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实习能力、文体素质拓展、精英成长履历、技能培训认证等多个模块的青年学生第二课堂评价体系。通过改革,形成日趋完善的共青团“三全育人”机制,打造日趋完善的“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机制,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知行合一,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学生运动中的实干家。

二、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时代强音

(一)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实施纲要

推动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推波助澜,始终是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不竭生命力所在。高校共青团改革要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抓住青年学生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依靠基层团组织,强化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引领广大青年不断汲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精神源泉。通过改革,使得共青团组织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让广大青年学生更加紧密地围绕在党徽团旗下,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愈加坚定,以更高的激情投入到奋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学生运动中去。

一是及时出台水价政策。规范制订水资源费等价格标准。二是严格执行征管制度。无擅自减免和违规收费行为,应征到账率超过98%以上。三是对超计划用水加价收费,2013年对9家超计划企业全部实施了加价收费。

(二)高校共青团改革再出发

共青团十八次代表大会将“改革强团”写进了团的十八大报告中。共青团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谈道:“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紧紧围绕这个职责定位来谋划改革,出实招、出真招,不掩饰问题,不讳疾忌医,对症下药,刮骨疗伤,真正从思想上、工作上、制度上把这个问题解决好。”[6]这一掷地有声的话语吹响了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共青团改革的号角,高校共青团改革再出发!共青团改革再出发,就是要对改革所进入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实施对症下猛药;就是要摒除改革中发现的共青团工作主业不聚焦、主线不明晰问题,以及“去四化”问题不彻底、与青年大学生脱节等沉疴痼疾。深化高校共青团组织改革,是共青团改革再出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聚焦主责主业,把“青年学生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将“去四化”工作做稳做实,心系青年学生,为学生做实事、解难事、办好事,全面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三是要注重高校学生团支部建设,使基层青年学生之家活起来;四是要有勇气、有智慧,有规划、有执行,有反思、有改进,锐意探索,善于总结,不断创新。

三、新时代中国青年学生运动视阈下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7]高校共青团改革要以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共青团工作的全过程,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内化和外化,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学生运动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一)强化思想引领工作,引领青年学生汲取理想信念的精神源泉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印发,正式拉开了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序幕。实施高校共青团改革,就是要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划定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改革优化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改革强化保障支持等五个方面十五点改革措施[5]

实施高校共青团改革,核心是“强三性”“去四化”,即:注重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和娱乐化;重点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青年、当好桥梁、从严治团,通过改革,力求建立组织吸引力强、学生凝聚力高的高校共青团组织,拓宽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平台,助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成为联系和服务青年学生的坚强堡垒,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奋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学生运动中。

(二)不断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学生运动视阈下,高校共青团改革必须围绕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引导他们积极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这两个中心,强化思想引领工作,引领青年学生汲取理想信念的精神源泉;要不断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持续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引导青年学生知行合一、全面发展;要不断巩固“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指导学生组织协同育人;要充分依靠新媒体平台,大力推广网络育人。

(三)持续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引导青年学生知行合一、全面发展

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习近平总书记谈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的青年工作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始终贯穿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主题,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学生运动,也必将以奋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时代主题,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要求和布局,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弘扬和践行,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建功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2012年11月“中国梦”概念一经提出,就以其强大的理论魅力和吸引力赢得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瞩目。中国梦的提出,标志着当代青年学生运动有了新的发展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必将步入新时代。

(四)强化对团属学生组织改革的指导,发挥团属学生组织协同育人作用

《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提出:“强化学联学生会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职能,激发动力、提升活力、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学联学生会组织更好地代表和服务广大同学,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广大同学听党话、跟党走。”[9]高校共青团组织改革要加强对团属学生组织的指导,建立并巩固团组织指导下“双环”学生组织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学生会组织的工作职能、优化学生会组织体系、改革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学生权益代表和维护机制,指导高校学生会组织成为共青团工作的排头兵。通过改革,建立职能作用更加明确、代表性更加广泛、队伍作风更加扎实、工作效能更加显著的高校团属学生组织。

浅议消费主义视阈下的大众传播效果——以电视节目《女神的新衣》为例 ………………………………………… 叶翰宸(1/61)

(五)充分依靠新媒体平台,大力推广网络育人

共青团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着力进军网络新媒体,网上共青团生机勃发。倾听青年之声,推进智慧团建,团的工作和建设向互联网转型。大力推进网络舆论引导,进驻青年聚集的各类网络空间,形成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新媒体矩阵。”[10]高校共青团改革要将团的工作进驻网络新媒体空间,充分依靠新媒体网络,大力建设网上共青团,要不断深化网上团课、青年线上大学习等品牌化、周期性网络教育,积极开发、推广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新媒体产品,构建共青团网上教育的多产品化新媒体网络渠道,实施网络育人。通过改革,让高校共青团更加深入学生,实现线上育人与线下育人的紧密结合,团聚更多青年学生以更高激情投入奋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学生运动中去。

重庆李子坝穿楼轻轨,一列长长的轻轨从居民楼层中飞驰而过,整个轨道交通枢纽就设在居民楼6-8层中,这一超乎常规的设计成为重庆当下网红景点之一,吸引大量游客前去参观、拍摄。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的产生,全民进入了“娱乐化时代”,因此广告营销也必须具备娱乐化、趣味性的属性,将营销信息植入到趣味的情节当中是吸引消费者的有效方式。短视频可以利用其动态效果将娱乐和营销完美的结合起来,选取带有观赏性的内容,用创意性的方式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利用短视频社交平台制作话题性,形成热门话题调动用户讨论的积极性,这将有助于企业或个人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营销效果。

这就证明了满足ESCA1的最优分配方法应该将剩余资源优先分给指标Ai(s)最小即s-Ai(s)最大的部门即采用Adam(s)法.注意到指标Ai(s)与s-Ai(s)都满足Ax.7,所以时变永久性离散资源分配的最优方法是Adam(s)法.

参考文献:

[1]陆玉林.论改革开放以来的青年运动[J].当代青年研究,2009(1):7-11.

[2]胡献忠.中国共青团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概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544.

[3]新华社.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N].人民日报,2018-07-03(1).

[4]田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历史、主体与时代主题[J].青年发展论坛,2017(5):3-12.

[5]倪佳琪.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的使命与作为[J].北京教育(德育),2018(1):17-18.

[6]中国青年报特约评论员.共青团改革再出发[N].中国青年报,2018-08-06(1).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4).

[8]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9]共青团中央.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Z].2017.

[10]贺军科.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丽青春篇章——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共青团,2018(7):11-23.

中图分类号: D296;D4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254(2019)04-042-04

收稿日期: 2019-04-26

基金项目: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民族地区研究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现状研究”(YCSW2019189)。

作者简介: 刘锐腾(1995~),男,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玲(1979~),女,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南宁师范大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张玥(1994~),女,南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钟紫佩)

标签:;  ;  ;  ;  

中国青年学生运动视阈下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发展方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