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增长分析_产业内贸易论文

广东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成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成品论文,广东论文,结构论文,工业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202(2003)02-0053-08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迅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产业内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等各种经济结构与改革前相比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对外贸易方面,广东省利用自身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中央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条件,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外贸总额飞速增长的同时,其贸易结构也得到成长和升级[1]。1978年,全省进出口贸易仅16亿美元,到2001年,广东省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764.95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22.7%,其中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14亿美元增长到954.26亿美元,年均增长20.1%,比2000年的919.2亿美元增长了3.81%,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5.85%。在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出口额为34.3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6%;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为919.9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6.4%。

本文通过从广东各制成品进出口额、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进出口制成品的显性比较优势系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方面实证分析广东制成品贸易结构的现状和特点,并提出提升广东制成品贸易结构的思路。

一、广东制成品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

首先,从制成品贸易额的比较分析其结构。如表(1)所示:2001年广东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181种制成品中,机器零件及附件、收录机、显示器、无线电话、光盘驱动器、打印机、硬盘驱动器、印刷电路、电力产品、无绳电话机等都属于机电产品。但机电产品出口尚未担当优化整个出口商品结构的角色。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20世纪80年代机电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曾经带动其出口整体的快速发展。2001年广东机电产品出口总额达到553.78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58.04%,出口供给能力大大提高,但广东机电产品出口仍以附加值较低的轻工业产品为主,其中机械设备出口只占全部机电产品出口的15.6%,而日本在90年代初期相应的比重为93%。另外,广东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机电产品只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这些数据反映了广东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着量大质低的问题。

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讲,从表中的数据也能看出,广东经过几年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努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其在全省外贸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不大。200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70.20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8.3%,2001年为222.87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23.26%。2001年全省信息类产品出口额为191.4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20.06%。况且,这些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大部分靠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方式实现,属于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甚少,以2001年为例,广东一般贸易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只有8.56亿美元,不及全省出口总额的1%。

资料来源:同上表。

就进口来讲,2001年,广东省的外贸进口总额为810.69亿美元,比上年的781.83亿美元增长3.7%。在进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进口额为100.31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2.37%;工业制成品进口额为710.37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87.63%。其具体情况可见表(2):进口额最大的几类商品是:其他单片集成电路,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提取的原油,5-7号燃料油,混合集成电路,初级形状丙烯腈-丁二一苯乙烯共聚物等,都属于原材料工业产品和电子类高科技产品,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广东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等重工业和尖端的科技工业发展比较落后的事实。

其次,从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方面分析。根据海关统计的广东历年出口商品的分类,工业制成品可以划分为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产和冶金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以及未分类的其他商品共五类。其中杂项制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属于资源和原材料密集型产品,化学品及其有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可以看成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还包括部分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两者相加又可被看作是出口工业制成品中的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相加之和除以出口总额是出口产品中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所占比例。用符号表示为:D=(C+M)/X,其中D代表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C代表化学品及有关产品,M代表机械及运输设备,X代表广东年出口总额。

表3  广东省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数据表

资料来源:由《广东统计年鉴》历年整理计算得出。

表(3)表示了广东省1986~2001年出口总额(x),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出口额(C),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额(M),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比重(D)。为了验证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和出口总额的相关关系。为了提高拟合程度,对X和D分别取自然对数形式,这样设立以下模型:

根据表(3)数据,运用国际上流行的统计软件SPSS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T检验值(-16.76)*(14.99)*表示t检验值通过0.001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值也通过0.001的显著性检验,残值成正态分布。)由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表明这一回归分析的拟合度很好,显示出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与出口总额高度相关。将对数形式转为指数形式为:

表明出口总额相对于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来说以指数速度增长。

再次,基于进出口制成品显性比较优势系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的广东制成品贸易结构。

显性比较优势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则表示世界(i)商品的出口比率。这一表达式的含义是:k国i产品贸易量占k国贸易总量比重与世界i产品贸易量占世界总贸易量比重之比。在实际计算广东省制成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时,考虑到广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省区,因而也有必要比较其与发展中国家的显性比较优势[2]。在本文的计量中包含了这一项。如表(4)所示。

当RCA系数大于1时,说明k国在i产品的出口比率超过了世界i产品的出口比率,也就是意味着该国在i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若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k国在i产品的出口比率小于世界i产品的出口比率,也就是意味着该国在i商品上具有比较劣势。从表(4)可以看出,在所列的工业制成品中,广东省相对于其它发展中国家来说,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行业有食品研磨机及零部件、服装及衣着附件、皮革或合成皮革的制成品、皮箱、旅行袋及其他旅游用品、手表、日用钟、玩具、游戏及运动用品、鞋类、首饰、金器及银器、医疗器械及其零件、汽车及其他运输设备、锅炉及其零件、家具及其零件等。其中显性比较优势系数最大的是食品研磨机及零部件,这些产品中既有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也有属于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广东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有:纸及纸板、玻璃及玻璃制品、钢铁及其材料、铜材料、贱金属及其家庭日用制成品等,这些都属于材料及其制品行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其显性比较优势系数大于1的产品有:服装及衣着附件、皮革或合成皮革的制成品、皮箱、旅行袋及其他旅游用品、手表、日用钟、玩具、游戏及运动用品、鞋类、首饰、金器及银器、贱金属及其家庭日用制成品、食品研磨机及零部件、鞋类等,这些产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具有比较优势或处于劣势的产品有纸及纸板、锅炉及其零件、玻璃及玻璃制品、钢铁及其材料、铜材料、医疗器械及其零件、汽车及其他运输设备等,这些产品都属于资本密集或知识密集型行业。

表4 广东制成品显性优势系数表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经济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各年,《广东统计年鉴》各年数据计算。

从以上对广东省显性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实证分析可以了解到,广东现在的进出口商品与其工业化阶段所处的高度是相适应的。处于工业化中期,结构变化比较明显,表现在进出口产品上,有利用自身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有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相对于其它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和知识密集的产品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总体上看,结构高度还是以技术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表(5)列出了广东省1997、2000、2001三年部分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值。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工业制成品中的机电产品、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仪器仪表和运输工具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值大多数年份都在0.85以上,表明这些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发达,其产品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差较小;制成品中金属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最小,仅超过0.3,说明其出口额超出进口额的幅度较大,产业内贸易相对落后。在高新技术产品中,大部分产品都处于逆差状态,只有光电技术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是属于顺差行业,且其产业内贸易指数超过0.5,说明它们的顺差比例较大。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其它如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产业内贸易指数值比较小,都在0.4以下,且为出口小于进口,说明这些行业的产品出口相对于进口来说较小。

表5 广东部分行业产业内贸易指数表

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统计年鉴》有关年份数据整理计算得到。

注:表中(-)表示该产品的出口值小于进口值,即处于逆差状态。

二、改善广东制成品贸易结构的思路

一国或地区的国际分工地位不能完全通过进出口产品本身反映出来,但从以上实证分析广东制成品贸易结构的各种数据可以看出,广东在其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中环节是在附加值不高的领域,其国际分工的位次也较低。依照产业内分工理论,我们发现,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也有资本技术密集的环节;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也有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广东当前既生产和出口计算机等高技术产品,也生产和出口纺织品和服装、鞋帽、玩具等传统产业的产品,但在这两类生产中,基本上只是占据最简单的生产加工环节,提供最少量的产品附加值。因而提升广东制成品贸易结构总的政策导向是:使生产结构高级化和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生产结构的高级化意味着在任何一种产品生产中,都要努力去占据更重要的生产环节,或在更重要的生产环节积累比较优势;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既取决于生产环节,也取决于流通环节。经济活动的现实中,往往流通环节的附加值最高,因此,在有条件的产品出口中,要培育中国的国际营销网络,力争占据国际营销环节。

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关键最终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生产结构的优化。因而,就广东贸易制成品结构来讲,主要是加大省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机械、石油化工和重要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提高省内的重工业化;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差异,保持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3]。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产业新优势。根据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黄怡胜、孙亘等对广东生产技术进步的内生与外生成分的实证分析,“广东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技术进步有部分是外生的,外生的进步比率是0.035或0.063(后者假定全部为外生);另一部分则由内生决定,内生技术进步不是通过生产实践、积累生产经验获得,而属于靠资本深化引致技术的进步,并且这种不可长期持续的资本深化方法效果也不明显,弹性只有0.052。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境外引进大量的资本和代表先进生产技术的新机器、设备以及管理经验,而靠自己研究创新的例子不多,表明广东技术进步大部分由外生决定,少部分由资本深化来实现,但经验积累的证据不明显”。国际经验表明,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缺乏自主原始创新,主要依靠引进、跟踪、模仿的经济区域,是很难实现产业结构及时升级,并且很可能在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中受制于他国;在国内,广东与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其他省市的竞争中陷入被动,从而拉大同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这一状况对广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广东要走出以引进模仿为主的外生性技术进步范式,在大量引进外资和先进机器设备的同时,加强学习模仿和技术创新研究相结合,在有实力的范围内要以自主创新为主。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广东建设经济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措施。广东省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一要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有关信息技术,美国学术界经常使用这样一个比喻来精辟地概括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性:一美元的薯片和一美元的硅片对于贸易平衡的作用是等同的,但对于就业、工资、技能培养、生产率等其他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来说,后者的价值要比前者大得多。因此,加快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重点推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和数字电视系统等核心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加快培育软件产业,重点建设广州、深圳、珠海和南海等软件园区。搞好省内的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培育形成大学科技园区和大型研究开发基地,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带动产业优化和升级。其次,要加快发展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以生物技术和中药现代化为切入点,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广东由医药大省转为医药强省和药品与医疗服务出口强省奠定基础。此外,还要积极发展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4]。

(2)加快机械、石油化学工业和钢铁等重型、基础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工业化的路径选择决定了其以轻工业为主的结构类型,特别是80年代至90年代初广东轻工业的增长率一直高于重工业,轻重工业的产值构成由1978年的54:46演变为1990年的67:33。随着广东工业的持续发展,90年代以来,重工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到2001年轻重工业的产值构成演变为52:48,重化工业的增长速度已超过轻工业,这一变化说明广东依靠轻工业为主推动经济增长的时期逐渐变为历史。但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作为中国一个工业大省,其基础产业钢铁发展滞后,从全国钢铁工业发展水平来看,广东的粗钢产量及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国总量的2.3%,明显存在钢铁业对GDP贡献过小的问题。从全省经济结构来看,钢铁业的发展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不适应、属于欠发达的后进产业;从以钢铁、化工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内部结构来看,广东存在着化工大而钢铁小的问题,南海石化建成后,这一特征将更为突出;从工业结构与发展水平看,广东重化工业与其他产业存在较大差距,不仅不协调、不匹配,而且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广东发展钢铁产业有其独特的优势:广东临海,海岸线长,具有建设深水不冻港的优越条件,现代钢铁业原材料、产品大进大出,这一沿海的区位条件可以降低对上游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所需的运费成本;珠江三角洲有巨大钢材消费市场,即下游产业需求大;广东目前的两大钢铁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和世界先进技术,且基本上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运行,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强,近年来效益不断提高。因而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做大做强广东钢铁工业,改变这一薄弱环节,使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另外要充分利用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和地缘优势,注意发展机械工业及石油化工。机械工业要重点发展电工电器和汽车工业。以技术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产业升级为目标,从当前的加工性工业向装备性工业发展,延伸产业链;石油化工业要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形成一批规模较大而且有特色的石油化学工业基地,成为全国的炼油工业、乙烯工业和精细化工的强省。

(3)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在这方面美国在80年代的做法是可取的。美国几个传统制造业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制度创新,重新焕发出活力的变化事实,对广东传统产业的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广东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发展起来的工业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一般工业品为主,技术含量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低且不可持续。因此,要使广东工业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根本的策略是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目前,广东的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0%以上,包括家用电器、印刷包装、仪器仪表、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等行业。如广东“名瑞”潮绣集团,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电脑设计系统和电脑飞梭刺绣生产线,其主要产品婚纱、晚礼服以其优良的品质和流行的款式占领了国际市场的70%。此外,机械电子、家庭电器、建筑建设纺织服装、制版印刷、装潢广告等行业,CAD/CAM技术应用普及率及产品设计覆盖率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并逐步趋向系统集成。1999年广东被列入倍增计划即全国电子信息推广计划的有19项,总投资12亿元,其中大部分属于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和渗透。但是,要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档次,就要将技术改造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例提高,要提高到20%左右。广东轻工业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有一定的竞争力,并且有一定的品牌优势,要保持这种优势,只有提高轻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加强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努力使其技术装备达到国际标准,特别是一些关键领域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对其进行技术改造。

收稿日期:2003-08-30

标签:;  ;  ;  ;  ;  ;  ;  ;  

广东省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增长分析_产业内贸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