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国际形势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进入崭新的一年——1998。展望未来,国际形势将继续表现为总体缓和,局部动荡。大国关系、地区形势和世界经济将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新的一年,大国关系将继续调整,两种不同的战略合作交织发展。
大国之间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具有各种不同内涵的伙伴关系,这将在新的一年继续深化、发展。这种伙伴或合作关系包括:一、中美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美俄战略伙伴关系;二、中法长期的全面伙伴关系、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日俄也正努力朝着“真正伙伴关系”的方向发展。
这些国际伙伴关系无论是否冠以“战略”的字眼,就其实质内容来说,都反映了大国关系将朝着冷战后出现的新型国家关系的积极方向调整。主要表现在:一、它们不是建立在军事合作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二、不是用对抗的方式,而是用对话的方式解决存在的分歧和争端;三、不是针对第三国的所谓“结盟”,而是为了促进各大国相互改善和发展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各大力量都在致力于加强自己的综合国力,争取在未来世界多极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大国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实际上是对多极化趋势的确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但是,与这一时代潮流相悖的是,新的一年美国将不会放弃构筑以它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企图。它在东西两条战线上继续加强战略军事同盟,即在欧洲继续推动北约东扩和在亚洲继续强化日美安保体系。
美国加强东西方军事同盟关系,既是针对俄罗斯和中国,又是为了控制西欧和日本。它在欧洲利用北约东扩,防范俄罗斯东山再起,制约西欧盟国的越轨;在亚洲利用美日安保条约,防范中国的崛起,制约日本的坐大。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而中国、俄罗斯、西欧和日本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因此,美、中、俄、欧、日之间围绕单极与多极问题,将展开错综复杂的斗争。
新的一年,地区形势将表现为缓和与动荡并存,但局部冲突将不会影响总体缓和的大趋势。
在欧洲,昔日战火纷飞的波黑地区局势大体平静,各方达成的和平协议正在实施。但是,这种在大国强制干预下的和平很脆弱,不排除出现反复的可能性。美国中央情报局等部门认为,如果北约领导的多国维和部队1998年按时撤离波黑,战火将可能重新在波黑大地燃起。
在亚洲,无论是在东北亚、东南亚,还是南亚,均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势头。但是,阿富汗塔利班与反塔利班联盟两强相争、南北对峙的局面,在1998年未必能打破。柬埔寨的洪森和拉那烈两派去年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形成由洪森领导的人民党基本控制全国的局面。目前,各派围绕1998年的大选积极开展活动。但是,柬埔寨局势仍然动荡、冲突不断。各方能否停火,能否保证1998年举行自由、公正的大选,还是未知数。
在中东,以色列的强硬立场导致巴以冲突不断,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阿以和谈陷入僵局。1998年能否打破僵局,主要取决于以色列当局是否改变“以安全换和平”的政策,同时也要看美国是否改变偏袒以色列的中东政策。
引人注目的是,当前地区热点有从欧亚大陆接缘地带的巴尔干、高加索和中亚向非洲大陆转移的趋势。据统计,在1997年全球发生的局部战事中,非洲几乎占了一半。尽管如此,非洲总体上仍保持了缓和的趋势。原来带有冷战色彩的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热点,已基本解决。冷战后出现的索马里和利比里亚的动乱,也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大湖地区的战火随着蒙博托政权被推翻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成立而基本熄灭。由于部族、宗教、领土等种种因素,1998年非洲仍将是冲突的多发地区,除了旧有的热点可能出现复燃式升温外,还可能爆发新的冲突和热点。
综观上述各地区冲突,均不影响1998年国际形势继续走向缓和的总趋势。第一、世界各大国都在致力于加强自己综合国力,争取在未来世界多极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并纷纷相互建立各种类型的伙伴关系。它们都需要有一个安定、和平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不希望利用上述地区冲突扩大事态,更不愿借此挑起大国之间的对抗。第二、无论欧洲、亚洲、拉美还是冲突多发的非洲,谋求和平、稳定与发展,已成为这些地区人民的共识。这些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引发的局部冲突,虽然造成某些国家或地区一定范围内的紧张和动荡,但对所在地区的整体稳定和世界和平不构成严重威胁。第三、解决地区矛盾和冲突,一是靠政治和谈,二是诉诸武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政治和谈是解决冲突的最佳选择,而诉诸武力只能导致战乱的恶性循环。大国都是从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谋求有利于己的地区冲突解决方式,但基本上是朝着缓和紧张局势、结束战乱的方向努力,因而对解决冲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新的一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增长,东南亚金融动荡不会使“东亚经济奇迹”完结。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预测,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199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5%, 低于1997年的4.1%。根据这个新的报告,1998 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估计为2.3%,略低于1997年的2.8%。这个报告预计,1998年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4.9%,低于1997年的5.9%。其中亚洲1998年经济增长率为5.7%,非洲为4.7%,拉美为3.5%。
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东亚经济奇迹”是否完结了?东亚,指的是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一条南北走向的“新月形地带”。这一地带分布着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及东盟成员国等在内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近20多年来,东亚一直是世界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地区,每年经济平均增长率为8%左右, 远远高于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均增长水平。
然而,去年7月以来,泰国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的动荡, 泰铢对美元的比值一度下降到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泰币贬值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冲击着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市场,紧接着韩国、日本的金融市场也出现剧烈的动荡。面对这场席卷东亚的金融危机,人们感到东亚经济的前景暗淡,担心以快速增长为特征的“东亚经济奇迹”就此完结。但是,大多数经济专家认为,“东亚经济奇迹”将不会因这次金融危机而结束。首先,东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并没有影响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前不久在东南亚考察后认为,亚洲储蓄率高,竞争力在增强,危机基本上没有破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次,东亚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危机之后正努力推进金融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防范机制。东南亚国家还决定建立联合对付金融风险的地区监督机制。所有这些,有利于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暂时困难,东亚地区可望在几年后恢复经济的快速增长。
东亚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金融风波既冲击了一些东亚国家的经济,也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