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中的技术异化_经济论文

经济中的技术异化_经济论文

经济中的技术异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技术是为满足人的需要创造出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和方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经济的发展历史几乎就是生产力和技术的发展史。然而在一定社会经济情况下,技术本身成 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力量,制约生产力与技术本身的发展和提高,这种现象即技术异化。技术 异化在经济中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消极异化,另一种是激进异化。

一、经济中的技术消极异化

经济中的技术消极异化是指旧技术体系对新技术体系的抵制,对经济发展的破坏。具体表 现 为:当新的技术体系产生时,以旧的技术体系为经济基础的代表者,开始抵制甚至破坏新技 术,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的拖后;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对生产资料的破坏,如污染环境,破坏经 济赖以发展的资源。

旧的技术体系属于落后的技术体系,本应被进步的新的技术体系所取代,但由于复杂的社 会原因,它还在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定地位,可是它所付出的代价也十分高昂。这种高昂的代 价与其收益相抵后,经济上的增长是不存在的,或说是负值。所以说旧的落后的技术在经济 中发生的异化是一种消极异化。

技术的消极异化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力身上表现十分显著。以蒸汽机为 代表的机器技术体系的到来,标志着机器在劳动中开始取代手工。原来手工时代的技术是经 过熟练而获得的技能,而机器的到来意味着技术是劳动手段的总和。机器的运用不仅使劳动 的内容简单化了,也大大降低了劳动生产中人的需要,所以在近代工业技术诞生时,常常遇 到工匠们的抵制和反抗[1]。纺纱工人闯进发明珍妮机的哈格里沃斯家中,捣毁了他发明的 机器。因为机器的发明导致手工技术工人技能作用的降低和失业,所以受到抵制。机器的发 明是为了节省人力,代替人力,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人失业。不仅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就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当《泰晤士报》改用计算机排版代替铅字排版,从而导致一些工人 失业后,还发生工人破坏计算机排版车间的事件[2]。技术作为生产力本是直接促进经济发 展的活跃动力,当新的技术可以部分代替人的劳动力,却没有为这些被代替的劳动力创造新 的就业机会时,就会发生直接破坏和阻碍新技术的情况。这时,旧的技术体系通过其劳动力 直接表现为破坏和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异化因素。

技术的消极异化还表现在旧的技术体系在不断破坏着环境和资源这一经济发展赖以存在的 基础。因为旧的技术体系是落后的,以旧的技术体系所维持的生产方式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 源,同时也严重破坏着生态环境。虽然新的技术体系也同样需用能源、资源及环境的支持, 但旧的技术体系与新的技术体系相比,旧的技术体系落后相差太多。中国沿用数千年的传统 农业灌溉方式在黄河上游的运用,使得近十几年黄河不但每年断流,而且断流的时间逐年延 长。因为这种传统灌溉方式浪费大量水资源。另外,发达国家因环境污染而摒弃的技术,在 经济不发达国家还在沿用。由这种落后的技术所带来的暂时局部利益是无法和所付出的环境 代价相比的。遭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不仅物种难以生存,经济难以在其中持续发展,而且人 都难以继续生活下去。因此,旧的技术体系在这时实质上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异化力量。

破坏环境和资源的技术消极异化既有技术本身的原因,也有复杂的社会经济原因。从技术 本身来讲,技术是工具和人的行为,即使是工具也取决于人以得当的方式使用作为工具的技 术[3]。所以落后的技术体系不仅包括技术本身,也包括使用该技术的主体,他们结合在一 起从人类经济发展长河中分离出去,异化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消极因素,这是技术本身落后的 原因引起的。技术异化的社会原因虽然十分复杂,但都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为了利益, 技术主体有意识地利用廉价劳动力,转嫁环境污染,只为自己的局部获利而采用旧的技术。 从人类整体的经济发展来看,这时的旧技术为了某个个体利益对经济的总体发展起阻碍和破 坏作用。

经济中的技术消极异化也表现在当技术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深刻结合后,在一定程度上 也异化为阻碍技术革命的因素。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时期 ,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发明和应用,又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然而却受到 垄断资本家以旧技术体系进行的抵制,这时旧的技术体系异化为新技术体系的异己力量而阻 碍其发展。靠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垄断资本家可用规定垄断价格的办法来谋取高额利润,因而 拒绝采用新技术。最先进入垄断的英国在19世纪下半叶就出现了技术停滞的趋势。英国并不 缺 乏电技术的发明家和实验者,英格兰矿井在1882年就试验成功了电力抽水,电照明的应用也 并不晚。但煤气公司的资本家和那些应用大型蒸汽机的企业主们不愿让他们的设备废弃,或 采用敌对的办法阻碍电照明,或不使用电力。19世纪末,美国迅速建立了发电厂,而英国的 电力技术应用还处于幼稚阶段[4]。这是垄断阻碍技术的表现,然而垄断却也是靠技术起家 的。由于经济因素的作用,当旧的技术体系与经济基础深刻结合,它就异化为新技术体系的 异己力量,阻碍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这是对经济发展的消极桎梏。

二、经济中的技术激进异化

与技术的消极异化不同,技术的激进异化是一种超前异化,它不是消极地等待其他新技术 的产生来威胁自己,而是提前以自己高新技术的优势地位占领市场阵地,消除可与自己竞争 技术的生存土壤。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即使再先进的技术在缺乏与之竞争的情况下 ,也失去了改进更新的机能,最后以保守而顽固的地位左右、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经济中的技术激进异化,使技术本身衍生出一种异化目的——垄断。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技 术,在经济发展中以满足需求为目的。高新技术以其先进的优势满足着人类的需求,同时也 以其技术的先进优势和创新能力占据着垄断市场地位,而且随着发展不断扩大和巩固所占据 的垄断市场。这种技术的存在就衍生出另一种目的——以垄断市场为目的。在技术的不断发 展创新中,垄断目的在其技术的创造拥有者那里甚至超过了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所以激进 异化使先进的技术直接服务于垄断。

技术的激进异化,使技术直接服务于垄断,所以技术发展一方面消除竞争者,一方面继续 占领未来的垄断市场。美国的微软公司在网景公司率先推出“导航者”因特网浏览器后,曾 试图让网景的“导航者”与微软的操作系统合并,在遭拒绝后便宣布不在技术上支持网景以 拖延“导航者”上市。后来,微软开发出自己的“探险家”浏览器后,采取与“视窗”操作 系统捆绑销售的做法,还禁止苹果电脑内嵌网景公司的“导航者”浏览器。这种以技术来限 制 扼杀技术,使得先进的技术提前异化为阻碍未来经济发展的力量。这种异化更为可怕,因为 它是以进步的、先进的生产力的技术面目出现,在经济发展中同化现实,使异化的恶果披着 华丽的外衣,从而难以识别和认识。

技术激进异化使技术发展继续占领未来的垄断市场,而不是把市场需求放在首位。这在软 件信息业表现最为明显。软件产品是没有终极性的。其所有者有着极丰富的想像力和过剩的 创作冲动,他们从不许诺所发表的产品是“终极产品”,只许诺更好的将(永远)在下一版出 现[5]。市场中的消费者一旦买下它的第一个版本,接下去就被动地去买第二个、第三个… …,而且也只能去买它的第二个、第三个……。消费者的主体性、自在性被技术创造者所创 造 的技术渐渐吞噬。失去自由选择能力的消费者不仅是这种技术垄断市场的保障,也是技术垄 断异化下的牺牲者。正如马尔库塞所说,“随着这些有益的产品在更多的社会阶级中为更多 的 个人所使用,它们所具有的灌输作用就不再是宣传,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好的生 活方式,它阻碍着质变”[6]。这样未来经济的发展失去了活跃的动力,异化的客体技术不 仅产生技术垄断,也产生经济垄断,阻碍经济发展。

技术的激进异化导致技术垄断和经济垄断有其深刻的根源,也需法律进行调控。市场经济 无论是传统经济还是现代经济都是追求物质财富的,只不过获取财富的技术手段有了发展和 进步。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追求利益这只“看不见的手”促进技术的进步,推动经济的发 展。在传统民法概念下的知识产权法,就是为了保护技术进步的创新能力和动力。在新技术 进步的冲击下,这种“创新”不但具备商业上的极高价值,更重要的是具备了锻造命运的可 能。即这种“创新”不仅使其主体有能力参与市场自由竞争,而且更具备了将市场中的他人 或企业压迫在“经济食物链”底端的可能。按照自由竞争的法律体系的保护,这一切既合理 又正当。所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新技术所产生的垄断不仅难以控制,甚至相反还 成了帮凶。因此,非理性的市场经济就要靠理性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调节,就需要国家 从反垄断的角度对于逐渐受到新技术吞噬的自由竞争进行新的立法保护。新的技术进步产生 新的经济垄断,这给反垄断立法提出了新课题。美国用110年前谢尔曼反垄断法对仅成立25 年的全美最大的微软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本身就说明了法律对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不适性 。技术在经济中的激进异化是一种新现象,怎样在立法上对这种技术异化进行调控,需要我 们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对于在立法上解决新技术所带来的新经济垄断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经济中的技术异化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