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力事业的长足发展,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张,电网的结构和特性愈发复杂,电网调控难度加大。社会的发展对电网的安全可靠优质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耍求电力企业提高自己的优质服务水平。电力设备和技术发展至一定阶段,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关键字: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
1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措施
1.1构建“大运行”体系的三道防线
随着“大运行”体系的不断深化,变电站设备监控和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的职责全面纳入调控中心。如何妥善解决集屮监控、变电站无人与强化设备管控之间的矛盾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完善梳理设备运行监控集屮于大运行和设备维护检修集中于大检修之问的协调处置机制也成为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
第一,加强设备故障的预防性措施,深化设备状态监测实阳化和运行巡视的系统化。重点攻关可能造成故障扩大的变电站所用电等系统状态研究,进一步强化运维单位现场设备巡视和告知类信息巡视机制,把设备缺陷消除于萌芽状态。变电设备集中监控主要通过监控系统来完成,为了确保监控系统反应的情况和设备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调控中心每年开展主变油温核对和监控系统负荷越限限值核对及调整工作。针对电网主要是进行以下两项的工作:(1)定期开展主变油温核对;(2)定期开展监控系统越限限制核对。
第二,加强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强化变电站自动化信息规范分层和告警缺陷的消缺力度。在信息分层方面,建立设备主管部门、监控部门和巡视单位之间的联动机制,明确每条信息的含义和命名,确保信息规范的科学性。告别传统缺陷定级制度更注重可能直接引发事故的一次、继保的缺陷及时消除的局面,可能导致设备缺陷无法及时发现的监控信息利用管理手段实现快速消除。主要的操作流程说明如下:(1)监控人员发现异常告警信息后首先根据告警内容查看关联信息、设备状态、潮流情况及光字牌信息,再根据异常信息上传的次数判断是否对监控造成影响,决定是否设置标志牌或进行遥信抑制。(2)根据设备状态及现场设备工作及操作情况,判断是否是由设备工作或操作触发的异常信号,必要时向运维人员核实,同时根据告警信息对一二次设备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立即向相关值班调度员汇报。(3)通知运维站(班)及自动化人员对异常信息检查核实,根据检查核实情况,属现场设备缺陷的按照变电设备缺陷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属主站系统缺陷或无法确认的设备缺陷的按照信息缺陷处理流程进行检査处理。(4)缺陷处理结束或触发告繁因素消除后,确认异常信息已恢复,及时解除信息抑制措施,恢复信息正常告警功能。最后需在值班日志中详细记录告警信息及处理情况。
第三,加强设备故障的分析力度,杜绝家族性设备故障发生。故障从发现到处置在调控中心内部完成,调控对故障的分析处置也成为设备健康状况的判断依据,调控中心内部加强专业分析协作,同时联络生产系统各部门,强化对故障原因的深足分析,避免设备故障的重复发生。当事故或者故障发生时,由调控值长组织当值对事故处理的全过程中各部门、各系统运作情况进行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
1.2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信息进行分层管理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调度监控中心在监控变电站上送的信息中发现变电站监控系统信息上报的信息中存在定义不规范、重要信息与非重要信息不分层、干扰信息频发的特点,严重影响了调度员对事故及异常的快速准确判断。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变电站监控信息分层管理通过对监控系统信息的调查分析,整理出典型的变电站监控系统信息模板,规范变电站监控信息表的管理流程,并通过信息分层显示功能的合理应用,为调度员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提高调度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误判事件的发生。信息分层为了发挥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强电网设备运行监控,提高运行设备监控质量和效率,提高电网事故处理速度,有效管控电网行风险,提升电网安全生产管理整体水平。信息分层管理通过变电站上送信息分类、规范信息命名、调整与优化信息显示、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四方面全面梳理现有变电站的上送信息。
1.3地区调度班和监控班合一模式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模式由于减少了监控中心(集控站)的中间环节,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人员管理集约化,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而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也是“大运行”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精简组织机构,实现人员集约化
按照传统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工作的要求,采用调度、监控一个班组的管理模式,通过加强专业培训,使职工掌握调度、监控两个专业的业务技能,节省了人力资源外,在值期间能够全面掌握值内各项工作,避免了调度、监控两项业务扯皮的情况,实现了统一管理。
1.5促进融合,推进“一岗多能”
调控中心采用两个班组合并为一个班组更有利于调度与监控专业史快的融合。在一个调控班组的模式下,通过值长统一指导,加强调度、监控业务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缺陷、异常及事故处理,同时有利于调度员与监控员相互学习,加快专业融合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实现“一岗多能”技能融合。
1.6管理与技术创新跟进,确保高效运转
调度员根据监控信息、故障录波联网、视频监视等实时、准确的获取事故信息,对电网故障进行准确判断,从而快速的隔离故障,恢复送电。调控监控合并为一个班组,在电网发生事故时,监控员与调度员可同时对事故信息、故障录波器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准确判断故障类型并找出故障点,这种方式下节省了监控求音汇报、调度遥控操作时对监控发令及监控操作结束汇报的时间,能够有效的缩短事故处理的时间,加快对停电设备的送电,也有利于调度、监控业务交叉学习。
1.7优化电网运行指标监控
调控监控合并为一个班组时,可将电网重要断面潮流由监控实时监视,避免了调度工作量大时未发现断面潮流超限的问题,有利于电网的稳定运行。无功的控制可以合理地改善地区电网的无功潮流,提升地区电网整体电压稳定水平,实施统一管理后,班组可根据功率因素和无功分布情况,通过调度、监控统一协调,及时通知电厂调整无功出力,通过调整系统方式或调整发电机出力来调节功率因数,确保电能质量。
2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主要成效
2.1释放运维人员效能
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推动了变电站无人值守技术改造,有序接入安防、消防等辅助系统监控信息,细致梳理无人值守条件下监控运行各项制度,积极完善无人值守各项业务流程,全面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集中监控。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是集约化电网运行管理的典型模式,除有效减少了电网监控人员以外,可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
2.2电网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调度监控安全方面得到了有效保障。事故处理与电网掌控能力大幅增强。实施调度员直接遥控操作,在电网面临着电源性、电网性缺电问题,平均拉停一条线仅需半分钟。而当电网供电能力满足时,则由调度遥控操作实现快速送出,可全面提高用户满意度,产生了可观的社会综合效益。通过规范事故远程处置和集中监控标准化作业方式,使线路事故应急处理时间大幅减少,同时又利用集中监控远方遥控操作的全方位推进,应急响应及时率实现100%。
2.3集中监控缺陷全面管控
通过对集中监控缺陷的在线实时跟踪、定期统计分析、限期督办整改,提升了对现场运行设备健康水平的掌控能力,实现了集中监控缺陷全过程闭环管控,缺陷处理情况得到了全面提高。
2.4告警信息准确率稳步提升
集中监控告警信息正确率直接体现了集中监控信息的管理水平,与集中监控工作效率和质量密切相关。监控信息能否正确地反映现场设备实际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监控员对监控信息判断和异常事故的处置。
2.5供电可靠和电能质量显著提升
城市电缆化率较高,长期以來电压和功率因素控制较为困难,实施调控一体化后,电网功率合格率、负荷预测准确率有较大提升,事故处理流程速度加快,供电可靠性也有显著提高,事故快速恢复增加了售电量,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未来电网智能化、信息化成为可能,同时需要使用科学的电网调度策略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保证电网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红雷,戚伟,陈昌伟.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管理世界 2010:90-93
[2]赵亮,钱玉春.适应集约化管理的地区电网调度集控一体化建设思路[J].电力系统自化 201034(14):96-99
论文作者:成茜楦,刘梦婷,胡笳,范凯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电网论文; 信息论文; 设备论文; 缺陷论文; 变电站论文; 故障论文; 调度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