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汉双语教育在中职文秘专业应用的适用性研究论文_谢萍

壮汉双语教育在中职文秘专业应用的适用性研究论文_谢萍

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 要: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头戏,如何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融入职业生活,这就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如何去加强壮汉双语教育在中职文秘专业技能的培养,彰显独特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适用型人才。

关键词:壮汉双语教育 中职文秘 适用性

一、壮汉双语教学在中职文秘专业的发展前景

1.教育政策不断完善,民族认同感不断加强。自1990年壮汉双语教育纳入基础性教育的轨道之后,国家正通过越来越完善的教育政策,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大融合、大繁荣。对于壮语地区而言,核心的融合便是壮汉双语的发展。壮语的使用,有着较大的区域性特征,同为壮语,不同区域的交流却往往有所不同,这对于整个壮语区而言,无疑是不利于其走向世界的。壮汉双语教学,对于壮语区域的任何一个学科专业,都是十分必要的。

2.国际化交流越来越多,壮汉双语人才需求巨大。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广西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壮语文化,也因此而迎来了发展壮大的“第二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性组织、机构将峰会场设置在广西,以南宁为例,连续十年承办东盟博览会、投资峰会、民间艺术节等,与东盟十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这一背景之下,广西正在融入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交流,对壮汉双语型人才的要求也正在日益增加,特别是中职文秘类型的双语人才,更是呈现出井喷式的巨大需求。壮汉双语教学的前景一片向好。

二、壮汉双语教育在中职文秘专业发展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壮汉双语差异性较大,教学难度较大。壮语与汉语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地域、民族的差异,在高度融通的现代社会,语言早已打破了曾经地缘隔绝的状况,其使用的人群也由曾经单一的民族扩散到其他的民族。由于我国的官方语言是汉语,所以无论是哪个民族,学生从小便接受汉语的学习和训练,但对非壮语区域的普通学生而言,要学习好这两门语言,就需要从头开始接触壮语,且由于汉语和壮语的差别较大,所以无疑是一个大挑战。

2.语言认知存在偏差,壮语无用观念已然存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壮汉双语教学的历程进行探究,会发现壮汉双语教育从1990年开始的。教育纲要指导方针要求“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对这一方针的正确理解,应该要充分结合壮语地区儿童汉语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在壮语方言的教学过程中,将汉语同步到教学过程中。但事实上,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并未按照这一方针科学地、系统地“以壮促汉”,而是将壮语作为学习汉语的“桥梁”,以此来加速推广汉语的普及。这就容易带来“壮语无用,唯有学好汉语和英语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这一类的思想潮流。随着广西等地日益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元素挤进这片热土,而其交往的路径,主要为汉语,这就更加增重了“壮语无用”的错误观念,至今犹存。

3.双语教育型教师缺乏,教研队伍薄弱,资源匮乏。在东盟新视野驱动下,汉语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在经济发展强有力的诱惑力下,多数汉语教师选择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学。术业有专攻,全能型的双语教育型教师严重缺乏,文秘类教师更是紧缺,这导致中职学校文秘这一块科研队伍薄弱。

此外,在职教师中还存在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低下、知识更替与时代无法接轨等情况,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学校教学管理薄弱、学生难以获取壮汉双语教育中的精华、创新意识不足等多类状况。文秘专业应用的适用性多在文字功底、口头表达、设备操作以及交际礼仪方面,传统型的讲授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无法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难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壮汉双语教育中职文秘专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1.加大教育政策帮扶力度,弱化“壮语无用”观念。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制约壮汉双语教学的根本原因;“壮语无用”的观念,是影响壮汉配合教学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加快,壮汉双语型人才的缺失将必然制约广西的发展。

因此,解决师资、观念问题迫在眉睫。这首先需要完善的是教育政策,要加大对壮汉双语教学的政策帮扶、指导,加强广西壮语区域内职业教育中对壮汉双语教学的力度管控。与此同时,要突出壮语在壮汉双语教学、广西与国际交流中的特色地位,消除“壮语无用”论。

2.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提升紧缺型双语人才的综合素质。中职文秘专业的壮汉双语教育,对紧缺型涉外文秘人才有着重大的意义。当前,广西等地的中职文秘专业的教学中,双语教学早已形成体系,但新的形势需要有新的方法。中职文秘专业的壮汉双语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提升紧缺型人才的培养效率、人才的综合素质。以“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实操性和教学性并重的教学方式为突破方向。

随着广西等壮语地区越来越走向世界,壮语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对壮汉双语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井喷式发展。这是中职文秘发展的契机,也对中职文秘专业的壮汉双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韦兰明 壮汉双语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前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01):154-159。

[2]梁洪坤 多元文化背景下壮汉双语师资培训课程模式构建[J].教育评论,2016,(08):115-118。

论文作者:谢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壮汉双语教育在中职文秘专业应用的适用性研究论文_谢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