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_王生国,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_王生国,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民选择去城市深造与发展,其结果之一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逐渐增多。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他们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留守儿童的幸福感缺乏,影响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的重视,我们需要对留守儿童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让他们快乐成长。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引言

现如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社会的努力,还需要和家长、家庭配合。所以,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加强亲子关系的沟通,促进父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消费观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联合起来,形成综合的社会支持系统。大家携起手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呵护和关心,让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1、原生家庭对留守儿童心理影响意义重大,是提升幸福感的摇篮

(1)有的留守儿童家庭孩子出生后就出现亲子分居现象,造成了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亲情情感出现问题,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出现焦虑、恐怖、身体不适、情绪低落等状况,出现的学习焦虑更为严重,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成为提升他们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由于长期的心理压力不能释放,缺乏宣泄的机会,使得留守儿童的会出现躯体化症状,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加之平时监护人辅导不及时,严重影响他们学习的自信心。(2)留守儿童需要学习、陪伴,还需要充足的物质作为基础。留守儿童需要父母、学校、社会的关怀;家庭的亲情感、安全感,学校的价值感、社会的归属感。吃饱穿暖现在已不是问题,更需要的是,有指导性的合理消费。因为成长比成绩重要,所以,培养留守儿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能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

2、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问题

生活方面。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存在多类型的生活问题,比如饮食方面、食品方面、身体方面等多方面问题。生活方面隐患可能会给儿童造成致命性的危害,直接关系到儿童的成长。第一,饮食安全。父母不能在身边照顾孩子,致使孩子的饮食营养不均衡,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使他们和同龄人相比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第二,食品安全。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常识,容易被垃圾食品所吸引,而且分辨不出哪些是合格产品哪些是三无产品。如果学生失去父母监管,有可能会过多地食用垃圾食品,引发一系列身体问题,比如肠胃炎等疾病,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第三,身体安全。学生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期,缺乏合理引导会影响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和他们对身体的认知,一旦遭遇侵害则会给他们留下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问题也是很明显。会导致留守儿童不愿与他人沟通,玩耍等。

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3.1家庭管理

家庭管理是留守儿童缺少的,有时候他们的叛逆行为可能就是希望父母多关注他。加强家庭管理,让留守儿童的父母意识到留守对孩子造成的安全隐患。首先,家长要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很多父母一周甚至一个月才给孩子打一次电话,致使孩子的家庭管理缺失。家长要和代理监护人或班主任保持信息畅通,随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每天固定时间和孩子通话,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及时加以改正。家长要把孩子托付给责任心强的代理监护人,在家长不能陪伴孩子的情况下代理监护人要尽职尽责,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温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一视同仁

学生的思想情感、性格、学习成绩易受到家庭背景,自身素质和努力程度的影响。我们不能把留守儿童视为落后生,歧视留守儿童,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相反,要给他们制造良好的环境,从中发现他们的长处,认可他们、表扬他们,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利用肯定性标签来引导他们,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树立自信,使他们健康成长。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从心底里尊重他们,把他们当作一个普通学生来看待,不要对他们过于关注,也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

3.3加互动频率,提高合作水平

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上强调“亲子教育”,要重视培养家长正确教养子女的态度,增强父母管教子女的知识。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教育的科学理念,掌握教养儿童的科学方法和技巧。学校要鼓励家长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在家长外出务工时要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教师及时与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态等,做好家校联系。为了能更好地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教育,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及时和家长交流,以儿童的成长变化为依据,一起制定符合他们心理、成长变化的方案。

3.4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外出务工父母因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致使留守儿童在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心理健康上就比较容易出现问题。这些孩子有的内向、自卑,有的自私、孤僻,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就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加以解决。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填补了留守儿童空虚的心灵。

3.5加强沟通

父母在外还应跟孩子加强沟通,多回家探望或多打电话问候,多了解孩子的思想、感情问题。遇到问题要耐心教育,切勿打骂,多表扬、多鼓励、多听孩子意见。另外家长还应与学校多沟通,尽量多的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关爱。

3.6社会方面

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支持也是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成立一些社会组织如留守儿童自助关爱机构来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健康体检、心理健康测试、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无偿地为留守儿童提供医疗心理援助、生活援助甚至法律援助,定期对留守儿童开展安全法制讲座,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等,积极倡导社会公民共同关心孩子,爱护孩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需要关爱,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留守儿童更需要我们,甚至是全社会的关爱。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上的教育与疏导,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父母、老师及社会其他群体对于自己的关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能意识到自己在日常处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各界都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邓红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新课程(下),2018(12):330.

[2]张莉.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86-87.

[3]楚丽萍,郑礼宾.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8(11):314.

[4]简生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普童话,2018(44):84.

[5]赵凡霞.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61-62.

论文作者:王生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论文_王生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