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港青年就业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青年从学校通过就业走向社会,以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以及他们所特有的蓬勃朝气与开拓精神,为社会创造价值,积累财富。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收获:养活了自己,发展了自己,使自己走向成熟、完善。就业,几乎是每个人的必由之路,尽管近年来,在珠江三角洲一些富裕地区,出现了“18岁退休公民”现象,但这毕竟是暂时的、个别的现象。
在80年代以前,广州青年就业,基本上是“一次分配定终身”,改革开放以后,劳动体制逐步由单一的固定工制度,转向出现合同制乃至基本实行合同制。一方面,青年人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些青年甚至尝试在“择业——就业——辞职——再择业的循环中去体现个人价值。可另一方面,合同制的保险度较低,职工也要承受被辞退的风险。
香港的青年虽然一向以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或兴趣和市场的供求选择职业,但近年来香港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大量的工厂迁往珠江三角洲,同时又受到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各行各业均有不少公司结业及裁员的情况。
广州毗邻香港,两地的社会制度不同,就业环境也有差异,那么两地青年对于理想职业如何评价,对于个人前途有何观感,会否出现异同之处?我们的调查主要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研究方法
前不久,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与香港青年协会及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联合进行“青年与就业”的比较研究,两地分别对 550名年龄介乎15—29岁的青年进行了调查。
广州方面以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访问,抽样单位包括大学、中学、企业、个体户、居委会等,收回有效问卷499份,回应率为73 %;香港方面的调查是以电话访问形式进行,他们成功地访问了510 名青年,回应率为59.6%。这次调查采用的样本,是以随机方法从住户电话簿中抽取种子号码,再以“加减数字方法”产生另一组号码混合而成。这种方法可以减低因忽略没有登记的号码而出现的误差。
两地调查所得的资料分别由中山大学社科系研究人员及香港大学社科研究中心进行统计。本次调查所得的样本比较符合两地青年的人口比例,同时已通过加权统计方法进行了调整,使之与两地青年的性别和年龄比例相符。
两地青年的背景资料
广州 香港
1、性别构成
男
257人 占53.4% 257人 占50.3%
女
225人 占46.6% 253人 占49.7%
2、年龄分布
15—19岁151人 占31.2% 147人 占28.9%
20—24岁170人 占35.1% 155人 占30.4%
25—29岁160人 占33.7% 208人 占40.7%
3、教育程度
小学或以下
8人
占1.7%
7人
占1.3%
中专
282人 占58.4% 403人 占79.3%
大专或以上 193人 占39.9% 98人 占19.4%
4、职业状况
专业及半专业人员
156人 占32.3% 96人 占19.2%
文职及服务人员 32人
占6.5% 152人 占30.3%
制造业工人 92人 占1.91% 57人 占11.4%
学生地 177人 占36.6% 154人 占30.6%
其他26人
占5.4% 43人
占8.6%
调查对比分析
为了了解穗港两地青年对于职业与个人前途的观感,并且进行对比研究,本次调查主要从理想职业、工作评价、工作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理想职业
理想职业因素的设计指标为12项,详见下表:
表二:你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选项 广州(%)香港(%)
收入高24.732.0
前途好30.028.9
符合志趣 13.821.4
工作稳定
5.6 3.1
学以致用 11.8 2.9
充实自己
7.8 1.4
单位距家近 1.4 1.4
顺从他人意愿
0.3 0.3
人际关系融洽
2.1 0.1
方便移民/有利于调动工作0.5
社会声望高 1.4
其他
0.2 2.8
没有
0.3 1.9
不知道/难说3.6
从表中显示,广州与香港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收入高”、“前途好”、“符合志趣”均是他们主要考虑的条件。不过,两地的排列稍有参差:广州青年最看重的是“前途好”,“收入高”稍次,而香港青年则更看重“收入高”,“前途好”次之,同时,认为“符合志趣”的工作理想的比例高于广州青年,不过,广州青年考虑“学以致用”及“充实自己”的因素比例高于香港青年。
至于两地青年对理想职业的选取也存在异同点,我们根据《中国社会学年鉴》一书对职业的分类,将职业归纳为干部/公务员、纪律人员/军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管理人员、办事人员/文职人员、商业服务人员、生产运输人员、商人及家庭主妇共九项的职业选择。调查显示,被访者对最理想的职业有以下选择:广州青年前四位的选择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54.3%)、干部/公务员(11.8%)、纪律人员/军人(11.4%)、经理/管理人员(8.5%); 而香港青年则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51.5%)、办事人员(8.3%)、商业服务人员(7.1%)、干部/公务员(6.7%)。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两地青年对理想职业的选择有明显的相近之处,就是双方均把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最理想的职业,选取此项比例分别达54.3%、51.5%之高。这种选择与两地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在高速发展经济的社会里,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专业人员的劳动由于是复杂劳动,因而待遇好,社会声望高,而且还有相应的职称,也为实现个人的价值提供了机会。
但是另一方面,穗港青年对选择第一位以后的职业尚存在差异;广州青年对干部/公务员、纪律人员/军人的职业颇为垂青,而香港青年则更加喜爱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人员之职,选择干部/公务员的比例远低于广州青年。
那么,在哪种类型机构工作对未来前途发展最为有利?我们列出了党政机关/政府机构、自己创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国营企业、其他6种类型的机构供选择,结果显示,广州青年认为“自己创业”(26.1%)对前途发展最为有利,其次是“党政机关/政府机构”(23.2%),“外资企业”排于第三位(21.4%);香港青年则首选“党政机关/政府机构(31%),“自己创业”次之(26.1%),第三位是“私营企业”(21.1%),调查期间,正值香港处于部分公司裁员、倒闭以及失业率上升的局势,因此,被访青年出现不愿“打工”转而求取稳定的“政府工”和不受约束的“自家工”等的选择。而广州方面,由于内地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及高速发展中,这一方面为广州青年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以及发展的路向,由过去的除了国营企业就是集体企业的机构发展到现在,增加了个体户、私营、外资企业等,可供选择的机构明显增多;但另一方面,国营企业又处于深化改革之中,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广州青年选择国营企业的仅为8.2%,较“私营企业”(8.3%)比例更低。此外,两地青年一个较大的分别是:广州青年宁愿选择“外资企业”而不愿意选择“私营企业”,而香港青年选择“私营企业”比例却高于“外资企业”。
为了寻找一份理想工作和有更好的发展,两地青年在装备自己方面有哪些考虑?(详见表三)
表三:要使前途有更好发展,你会怎样做?
选项 广州(%) 香港(%)
争取获得更高学历的文凭16.2 36.2
提高专业学识 23.2 21.7
提高语言能力
3.9 11.2
掌握更先进的科技知识 22.5 7.1
出国留学
3.0 7.1
提高人际关系技巧 10.7 4.7
提高国际事物的知识 3.2 1.8
其他
0.7 2.6
不会做任何事情 1.1 3.0
合计
100 100
表中显示,两地青年对装备自己的考虑有明显的差异:香港青年致力于“争取更高学历的文凭”这与香港社会重视学历的风气有关;广州青年则热心于“提高专业知识”及“掌握更先进的科技知识”,而“争取获得更高学历的文凭”的比例竟远远低于香港青年20个百分点!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区别是,香港青年除了将“提高专业学识”列于第二位外,接下来的就是认为“提高语言能力”有助前途的发展,原因主要是基于近年来亚太经济发展日益重要,以及内地与香港日益频密的经济活动,尤其是“九七”香港回归中国,使香港青年强烈地意识到掌握中文及英文等语文的重要性。而广州青年所推崇的以提高专业知识及掌握更先进科技知识来充实自己,与他们心目中所崇尚的专业技术职业是一致的。在回答的“你认为哪种条件最有利于找到一份理想工作”时,广州青年首选的也是“一技之长/掌握更多技能”(53.2%),而“有更高的学识学历”虽然位列第二(19.7%),但是与前者相差33个百分点;香港青年则同样是调了过来,以“有更高的学识学历”为首(65.3%),“一技之长/掌握更多技能”次之(19.4%)。说明广州社会更加看重的是个人的实力,但学历只能代表实力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二)工作评价
在进行对自身现有职业满意度比较时,两地青年的评价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有超过八成的香港被访青年对目前的工作是满意的,不满意的仅为17.5%;而广州被访青年则只有四成一表示满意,不满意的却占了52.1%。广州青年对现有工作为何有如此负面的评价?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认为现职工作未能带给他们满足感(24.7%)。至于对工作上的满足感,他们主要倾向于非经济性或个人的利益,前两位分别是:符合志趣(17.6%)、学以致用(10.9)。但是另一方面,广州被访者又显然未能从收入及福利等个人收益得到满足感。调查显示,他们对工作最不满意的是“收入低”(34.1),其次是“福利少”(17.6%),表明广州青年在对工作的期望上,既希望突出自我,如体现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等,也希望得到实惠。
香港被访青年对于工作的评价,主要从个人、经济层面考虑,近两成被访者表示工作给他们最大的满足感是收入好和能够学以致用;另外,占27.5%的人对现职工作没有不满意的地方,而不满意之处,也是从经济收益方面着眼,占17.4%的人不满意收入低,其次是人际关系紧张(10.6%)
(三)工作态度/价值观
为了解穗港青年对工作所持的态度和价值观念,我们拟定了7 个有关问题,希望能比较概括地掌握。(详见表三)
表三:你赞成下面各种提法吗?
广州(%) 香港(%)
选项 赞成 不赞成 赞成 不赞成
1、企业有问题是企业的事、员工没必12.0 73.4
15.1
75.6
2、企业给你升职加薪,因此你要负更多
73.9 13.8
81.97.7
3、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用非法手段也9.4 76.36.4
90.1
是无可非议的
4、如果你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同时也有
66.3 19.3
72.1 22
一个移居国外的机会,仍选择前者
5、为了自己的工作,而大大减少与家人
49.1 44.4 44
47.7
见面的机会是值得的
6、因为形势变化快,现在没有必要为自
27.6 59.2 27
68.5
己定下长远目标
7、如果你正待业,有一份不是你心目中
75.4
8.6
69.7
23.4
理想的工作,你会边做边找其他工作
从表三可以看到,两地青年对工作的态度或价值观,在总体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是在个别问题的取向上,尚有一些区别。
对于现职公司或机构的归属感,两地被访者均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不同意“企业有问题是企业的事,员工没有必要去理会”的说法,反而认为员工是有责任的。另外,两地有近七成半甚至超过八成的被访者表示若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就算要负起更多责任也愿意,表明足够的薪金回报对于唤起人们对责任的承担有着重要的作用。
香港、广州被访者分别有90.1%、76.3%不赞成“用非法手段去发展自己的事业”的价值取向;然而,广州被访者仍有9.4%、 香港方面也有6.4 %的比例持有“用非法的手段发展自己的事业是无可厚非”的态度,对社会发展将带来潜在的、负面的影响,值得关注。
此外,两地青年中,多数人赞成宁愿选择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放弃移居国外的机会;也分别有近两成的广州青年,两成二的香港青年宁愿选择移居海外的机会,而放弃一份理想的工作。为什么这部分青年会认为移民比理想工作更具吸引力?值得探究。
两地被访青年在衡量工作与家庭关系时,均存在两种比例接近的对立意见:分别有四成多的被访者认为为了自己的工作,而大大减少与家人见面的机会是值得的;同时,也有相近比例的人持相反意见。前者可以被认为是事业心较强、工作至上;后者则可能是具有较强的家庭观念。而从性别比例来看,两地男青年都表示值得多花时间在工作上而减少与家人见面的比女青年多,这与一般人认为男性较重视工作,女性较重视家庭的看法相符。不过,在卡方测试中,广州的P值小于0.01, 显示性别与本问题的关系在统计学上存在较显著的差异;而香港的P值大于0.01,显示两者并没有显著差异。
在制订工作目标方面,有近七成香港和近六成的广州被访青年并不会因为形势的变化大而不敢定下长远的工作目标。另外,穗港分别有75.4%、69.7%的青年承认,他们会以“骑牛找马”的心态去等待一份理想工作;但是,还有超过两成的香港青年表示宁愿等待,也不接受一份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工作,有此表示的广州青年只占8.6%;不过,赞成“暂时别忙决定,过一段时间再说”的广州被访者占了12%,香港方面仅有1.1%。
其实以“骑牛找马”的心态去等待一份理想工作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理想与现实毕竟有一段距离,假如在三、四年内仍未找到理想工作,而在这段时间内不去工作,仅是等待,岂非浪费了宝贵的青春?而且理想与非理想之间很可能只差一线,有些工作开始接触时以为不理想,但当工作上轨后,可能会因为工作富有成就而爱上它,此时,这份工作不就成为理想了?再说,即使正在从事的工作并不理想,也可以边干边积累工作经验,为寻找理想工作打下基础,也是一种积极的表现。而一些青年虽然籍口待业是为了等待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实际上是害怕艰苦、懒惰思想作怪,以致于形成“18岁退休公民”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这种消极等待的心态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并努力寻求化解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