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医院管理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内容_医院管理论文

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医院管理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内容_医院管理论文

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医院管理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医院管理论文,重点论文,领域论文,医院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于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广。公立医院改革是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民生问题,所以对公立医院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使内部审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在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下,管理审计应当结合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对改进医院管理提出的要求,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内容,审查评价医院的机构运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效果,从而促进公立医院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本质属性,提升公立医院的组织价值。

一、公立医院改革对改进医院管理的要求

公立医院改革涉及公立医院多方面的调整,综合2009年试点以来各项医改制度规定,公立医院改革对改进医院管理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公立医院改革要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是指为实现公立医院出资者的目的,平衡所有者、经营者以及利益相关者关系,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形式下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形成的关于政府、公立医院以及公立医院管理者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制度化安排。在这若干制度中、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核心,是实现法人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其基本特征在于构建一套激励、约束和控制机制,保证经营者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

公立医院目前的困境之一,就是没能很好地实现举办者举办公立医院的目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良好的治理。公立医院走向法人化,能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要求在组织的治理层面形成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有效的权力、利益分配与制衡机制,也要求在组织的管理层面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健全的内部控制也是正确处理组织的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完善组织治理结构、建立现代组织制度的重要手段。按照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院管理规范化的内部制度保障。

3.建立分配激励机制。组织治理的重要机制之一是建立激励机制。人力资源固有的特殊性使得激励问题成为组织关注的重点问题。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了院长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要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医院考核制度、探索建立院长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公立医院改革要求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收入待遇和培养机会是医务人员选择医护职业和选择医院单位考虑的主要因素,尤其在各大公立医院相互竞争、私营医院举办医疗机构高薪聘请人才的形势下,公立医院必须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

4.严格内部业务流程。公立医院改革要通过很多具体业务来体现和实施。要制定并执行细化而规范的业务流程,才能通过业务的运行,将医改真正惠及患者,才能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医院必须在已有的内部业务流程之上,结合改革的各项要求,严格相关业务流程。

二、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医院管理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内容

公立医院改进管理是公立医院改革措施能够得以贯彻落实并取得实际效果的机制保障和环境条件,也是公立医院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提升实力的内在基础。根据公立医院改革对改进医院管理的要求以及管理审计的基本原理,可以将管理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内容归纳如下:

1.医院发展战略审计。战略审计作为一个新兴的审计领域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经营审计向战略审计转变,是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之一。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已日趋被医院管理者所认同。面对医改政策和指导意见,以及未来更加开放的市场和竞争环境,公立医院必须具备长远战略意识,提出长期性、系统性、全局性的发展规划,不仅要促进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考虑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提高综合实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基于发展战略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统领性作用和长远意义,医院管理审计首要的审计重点领域应当是医院的发展战略。内部审计人员应关注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是否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得到了重视和反映,是否有利于医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活动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并最终获得预期利益。战略审计的对象是医院整个战略管理过程及其实施效果,战略审计应能覆盖各层次的战略管理活动,特别是医院整体层次的战略管理。具体内容包括:战略制订基础和制订程序审计、战略目标和战略层次制定审计、战略实施过程审计、战略实施效果审计和医院领导人战略管理能力审计。战略审计比一般的业务审计要经历更长的时间,面对更复杂的环境,对进行战略审计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组织结构设置审计。在公立医院改革法人治理结构体制的建设中,势必要对医院组织的架构、管理职能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能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建立与法人治理结构相一致、与医院组织特性相称的医院组织架构及管理部门职能。理事会制度是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体制的具体表现形式,理事会、理事长、院长、副院长及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经营管理办公室、医务部、公众关系部等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医院法人治理架构。科学合理的组织治理结构,既是医院发展战略实施的制度保障,也能有效降低内部控制的协调与控制成本。组织结构设置审计内容包括:(1)组织结构建立:公立医院是否按照医院法人治理的要求,建立了适合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理事会、理事长、院长、医院管理层、职工代表大会是否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分工和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医院理事会成员的构成是否来自各个利益相关者,比例是否恰当。(2)组织结构权力行使:法人独立地位是否得到落实,经营管理自主权是否可以顺利行使;各项规定的决策范围、事项和权限界定是否恰当和清楚;决策责任是否落实到人;是否实行院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

3.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良好的医院治理结构之下,内部控制必须建立风险评估系统,以识别医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经营管理构成的风险程度。公立医院改革使公立医院面临贯彻医改精神和市场竞争的挑战,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医院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采购控制程序、药房管理程序等规章制度,及时防范和化解其中的风险。医院业务经营中,科室经营是一大特点,内部控制设置上不仅需要有针对全院整体管理活动的控制链,也需要对不同业务类型的科室设置具有特色的内部措施。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对内推行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对外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建立顺畅的信息形成与传递机制。

内部控制审计包括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可以从组织层面控制和业务层面控制两个层面进行,可以从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进行审计。(1)控制环境审计重心是医院治理结构以及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审计管理层的素质和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医院内部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结构等。(2)风险评估审计重心是审计医院可能引发风险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如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医疗市场、自然环境这些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经营目标、经营行为、经营选择、竞争策略的风险;管理层对抗各种风险如医疗服务风险、医疗纠纷风险、投资建设风险、财务活动风险的能力。(3)控制活动审计:审计控制活动建立的适当性,如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医院市场化经营风险应对机制等;控制活动对风险的识别和规避;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4)信息与沟通审计;结合医院院务公开、财务公开的主要范围,审计医院定期向大众披露有关服务状况的公示信息,向职工披露财务支出等信息,提高组织的透明度,充分满足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5)内部监督审计:审计是否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对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是否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经济活动风险评估中所发现的医院存在的问题,是否及时按要求进行整改。

4.薪酬制度审计。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重要体现,薪酬管理是组织微观运作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公立医院院长、医生、护士、行政后勤人员等工作性质和贡献形式存在很大差异,不同人群的需求层次也不相同。公立医院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从事科研工作,承担教学和实践培训,传承医学发展;不仅是市场经营主体,还担负着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的公益性重任。要分类制定高级管理者、学术带头人、其他人员的薪酬方案,综合考虑技术、业绩和医德等评价标准,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审计薪酬管理方案是否合理和完善,与医院发展战略和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是否相符;是否具有激励作用,是否引进绩效指标作为薪酬机制的主要内容;业绩考核指标是否合理,是否体现医护特殊劳动的价值、体现医疗服务的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薪酬规划是否具有竞争性,以保证在行业竞争中获取和留住优势人力资源,保持核心竞争力;薪酬激励是否具有持续性,薪酬制度是否很好地得到执行。

5.经济合同审计。经济合同管理是医院对经济合同从洽谈、订立、履行、终止整个过程的全面管理。公立医院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公立医院改革关于维护公益性的相关规定,在药品器械的采购价格和质量方面,在基本药物配备比例方面,在大型购买的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方面,要加强合同的管理,通过建立必要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明确经济合同管理机构的职责等手段,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防范可能的市场风险,促进医院的廉政建设,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合同签订前审计是合同审计的重点和关键,审计签订合同的必要性,主要审查合同项目是否列入医院的采购计划,是否已安排了相应的预算,资金是否有保证;审计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主要审查合同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档的规定,是否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医院自身利益。

6.收费项目与票据管理。公立医院改革要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控制医疗服务费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满意的医疗服务,保障全体人民能够公平地享有支付得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些要求的落实最终会体现在公立医院的收费上。医疗服务收费是公立医院医疗资源补偿的主要来源,更涉及患者切身利益,而且医院收费项目多,专业性强,内容繁杂,参与收费的人员多,收费流程涉及门诊、住院、医技等医疗服务部门。公立医院要合理确定各项医疗服务的价格,建立收费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完善收费信息系统,实行药品、医疗服务价格的公示制度。与之相关,还要做好作为收费法定依据的医院收费票据工作,提供各种诊疗服务按标准收取费用时,必须如实开具合法的票据。

收费与票据审计,是指对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等的收费和记账业务进行审查和评价,查明其真实性、合规性,促进医疗收费价格政策得到贯彻执行;审查医疗服务费用控制,是否努力降低医疗成本,防止过度医疗增加患者负担;审查医院是否实行了药品、医疗服务价格的公示制度。

7.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审计。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五项重点之一。基本药物制度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安全用药的基本保障。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实行公开招标采购,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最终要通过医疗机构落实。公立医院要带头推广基本药物,按规定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其收入要达到规定比例,有效控制药品费用。

审计基本药物是否实行零差价销售;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医院和职工收入的影响;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情况,是否按照规定采购配置,采购是否及时;医师处方是否以国家基本药物为首选按比例使用,医师处方行为是否规范,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是否在基本药物知识方面加强了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本药物的有效推广,获得社会效益。

标签:;  ;  ;  ;  ;  ;  ;  ;  ;  ;  

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医院管理审计的重点领域和内容_医院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