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界提出的几个新经济理论_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美国经济学界提出的几个新经济理论_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美国经济界提出几种新的经济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界论文,几种论文,美国论文,理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的发展,美国经济呈现新的发展趋势。这种新的经济动向对一些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有效性”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从而在美国经济界引起了广泛讨论。许多经济学家在对当前美国经济现象进行诠释的同时,提出了不少新的观点甚至新的理论。

一、新经济理论 90年代初以来,美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在此轮经济增长中,美国经济显现出来的特点与走势,都和过去的经济扩张模式大相径庭。 因此, 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为代表的新经济(New Economy)甚至新典范(New Paradigm)理论, 即成为目前解释这种“非理性繁荣”的理论基础。

首先,从促成这轮经济增长的动力看,在技术层次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传统产业的生产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将受到边际效用递减的限制。但是,美国经济这次之所以能持续稳定增长,是因为较多的资金投资于高科技产业,其边际效用率不会受限于此一法则。因为高科技产业一旦在技术或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上有突破性的创新,就会带动消费需求,并使产品价格大幅度降低,从而进一步刺激企业投入研究与开发。正因为如此,增长不易出现“过热”的迹象,反而形成消费需求不断涌现的良性循环。

其次,新经济理论认为,传统的资本、劳动力与技术都不足以支撑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家精神才是高科技产业得以无限增长的原动力。比如,网景(Net Scape)或雅虎(Yahoo)等公司,从创意涌现到勃蓬发展之间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这与传统产业根本无法同日而语。

再者,从劳动市场来看,就业市场看好,并未造成工资上扬,进而引发通货膨胀的压力。新经济理论认为,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高科技产业工资上涨的压力,已被这些高科技产品的廉价所抵销掉;而另一方面,非高科技产业又因无明显的需求上升,自然也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从中可见,新经济理论认为,美国已进入新的经济时代,经济持续增长的基调已经确定,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也被打破。它强调,科技发展带动生产力大幅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压制通货膨胀,是促成美国新经济诞生的主因。

二、新经济周期理论 从美国经济周期的发展趋势来看,呈现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是经济复苏延长。战后美国第九次经济衰退后的复苏从1991年4月到今年9月已经持续了78个月,大大超过了战后前八次经济复苏50个月的平均期限。其次是周期性特征淡化。这次经济复苏期中经济既没有强劲的复苏,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明显的高涨。从70和80年代两个经济增长期复苏头3年的增长率来看,1976—1978年分别为5.6%、4.9%和5%,1983—1985年分别为4%、6.8%和3.7%,而这一轮增长的头三年(1992—1994年)的增长率仅分别为2.7%、2.3%和3.5%。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扎诺威茨认为,美国商业周期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5点:1.经济结构性的变化, 使就业和生产逐渐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2.各级政府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3.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的确立,避免了因银行破产而触发的经济衰退;4.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企业可以根据销售的变化很快调整生产,保持相应的库存,而过去库存过多,往往是衰退的起因;5.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借助外界力量减少经济波动。

伯克利大学者教授史蒂文·韦伯最近在《外交》杂志发表文章认为,传统经济周期将不再像从前那样明显,一是与信息技术有关,信息技术使人们能更好地掌握和控制出现的问题,从而也就限制经济衰退,美国80年代的库存和销售的比例是17%,而现在仅为8%; 二是贸易自由使经济周期更加稳定,随着和新兴市场之间的贸易日益增长,新兴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周期也起到了调节作用。

三、新通货膨胀理论 自1992年以来,美国的年通货膨胀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同时失业率不断下降,到1997年4月降至4.8%, 达到24年来的最低水平。在这种新形势下,美国经济界就如何看待通货膨胀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通货膨胀已死”,零通货膨胀时代来临;有的甚至认为,美国已进入通货紧缩期。关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有了新的看法,主要有如下两种:

1.失业率下降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美国内的经济越来越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市场、商品的供应和需求已不再局限某一个国家的范畴。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多恩布施认为,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各公司向顾客提供最优惠的价格。其次,生产国际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多恩布施指出,近年来,美国公司将大批工厂迁往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同时由于高科技和新技术的迅速运用,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减少。因此,美国工人和工会组织考虑更多的是保住就业机会,而不是提高工资,这使美国总体收入增加非常缓慢,减轻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2.适当的通货膨胀率有利于经济的运行。美国经济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去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适度的低通货膨胀对经济可以起到润滑作用,而追求零通货膨胀率将使经济付出太大的代价。该学会认为,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不快而生产率增速较慢时,一定的通货膨胀可以使正常的工资收入处于稳定,让通货膨胀把实际收入压低。该学会认为,美国当前的情况大致就是如此。

四、新经济增长理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思考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其中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罗默及其新经济增长理论是这种思想的主要代表。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好的想法和技术发明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知识的传播以及它的变化和提炼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好的想法和知识非常丰富且能以很低的成本复制,因而收益递减的法则不再成立。

罗默的理论与传统的经济理论有两点不同:首先,传统的经济理论只考虑生产中的两个因素——资本和劳动力。而罗默却将第三种因素——技术考虑进去,因为经济学进入了信息时代。其次,传统理论认为,“完美的竞争”是规范准则,而垄断力量则是一种偏离现象。罗默却认为,垄断力量也会有用,甚至起关键作用,它提供了公司从事和参与技术性研究的动力。作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理论,罗默的理论对政策制定者和经理们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五、数字经济理论 美国正在发生一场新的革命——数字化信息革命。这场革命将重写经济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技术上的通货紧缩理论将成为可能。美国学者唐·塔斯考特所著的《数字经济时代》认为,信息技术的革新掀起新时代的数字革命,将长久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带领企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他指出了数字经济时代的12个发展趋势,为企业在新时代的成功转型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思考方向。

这12个发展趋势是:数字经济代表着以知识为基础的时代;数字时代一切信息数字化;信息数字化使得一切都可以虚拟化;网络的诞生将企业组织分子化;企业可以依循英特网的发展模式,建立网际化组织;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接触,使得中间商逐渐消失;产业间相互结合发展新产业是未来的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远胜过原料与厂房;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接触后,两者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在信息以光速传输的新时代,意志坚决、行动迅速就是成功的新关键;数字经济必定是全球化的经济;在这一切新发展的冲击下,社会上可能会出现前所未有的不一致。同时由于现有法律无法规范日新月异的新科技,人们的权利分配、工作性质、生活方式都会陷入混乱,面临新问题。

(《国际内参》1997年第84期)

标签:;  ;  ;  ;  ;  ;  

美国经济学界提出的几个新经济理论_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