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乐学”语文新篇章论文_陈洁丽

谱写“乐学”语文新篇章论文_陈洁丽

射阳县千秋小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语文教学,尤为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怎样将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构建者。那么如何让课改的气息真正走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语文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

一、愉快阅读。

1.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阅读期待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等等。教师如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特点,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这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前提。

2.创设形象意境,体悟文本意蕴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体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于是“游子身上衣”并不是表现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现了阳光普照般的母爱。在意境中,情是被物化了的情,景是被情化了的景,真可谓是“景中情”、“情中景”了,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些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对某些地区的学生较为陌生,学生很难进入文本的意境。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给学生创设一种基于文本的意境呢?我们可以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实物、模型、语言、挂图、录像等手段能创设出形象的意境,使学生自主获得感性经验,让文本生动起来,让文本所表现的画面流动起来,让各种形象彰显出灵性来。

3.创设想象情境,激活文本灵性

  文本包蕴着很多空白之处,教学中将这些空白挖掘出来,不但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那么,如何挖掘文本的空白之处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给学生创设一种基于文本的想象情境,充分地调动学生生活与情感的积淀,通过想象将课文的语言与学生的生活连接起来,补充“空白”,激活文本的灵性。

二、愉快地积累

1.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

  古人说得好:“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少给学生布置机械、重复、无效的抄写作业,用心为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读物,鼓励学生多看书,多吸收有益的知识,帮助自己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要想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鼓励他们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创设一种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们的阅读主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国演义》是学生们喜欢的古典名著之一,我抓住教学《三顾茅庐》的这一契机,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依托,让他们把课文与原著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起来学习。课堂中,他们课外阅读的知识得到运用时,课外阅读能力得到老师和同学肯定时,获得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必然会增强他们阅读原著的信心。此外,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向学生推荐相应的读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有精神收获,获得审美体验,还能发展思维、认识世界,提高语文的素养,能收到一举几得之效。

2.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积累知识。

3.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

  精彩的电视节目吸引着每一个少年儿童,很多家长却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一味地阻止孩子看电视。事实上,看电视也有其有益的一面,只需掌握好一个“度”。我们可以让学生每天看半小时新闻,并把看到的新闻讲给家长、老师、同学听。这样,既增长了见识,了解了国内外大事,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让学生走出课堂,变客观接受为主观感受,勤观察生活,多思考人生,学生定能在这些宽广的语言学习环境中收获多多。

三.愉快地运用

1.让学生走上讲台“讲”

  首先,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讲故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一些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如四年级的《日月潭的传说》、《哪吒闹海》。对于这类课文,我们可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重点词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指导学生将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上台讲述出来。学生走上讲台讲述故事,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情节,还在记忆故事的过程中发展语言,培养了语感。

2.让学生走上讲台“演”

  这里的“演”包括演讲、表演等。语文教材选材丰富,有一部分课文非常适合学生走上讲台去“演”。教学时,教师若能利用语文知识的本身魅力来吸引教育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去“演”,以“演”促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四年级的《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带着演讲的激情,走上讲台,指导学生学会演讲。学生演讲若能进入角色,毫无疑问,此时的学生已完全感悟了课文,老师也从繁琐讲解中摆脱出来。

3、让学生走进社会“练”

  我们组织学生做一些专项调查。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社会中有着许多丰富的题材,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做一些专项调查,写一些调查总结,提高学生的调查、总结能力。不要将专题研究看作是学者的事,认为对小学生来说任务复杂而艰巨。其实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他们的思维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比成人更大胆、更丰富、更个性化。加上学生有好奇心,对这些调查研究会更加投入、专注。

因此,通过愉快地运用,学生会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师生的角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只要给我们的孩子机会,调动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将给我们更多惊喜!

论文作者:陈洁丽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  ;  ;  ;  ;  ;  ;  ;  

谱写“乐学”语文新篇章论文_陈洁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