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展望_工业总产值论文

1996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展望_工业总产值论文

1996年上海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产业结构调整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九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上海新的“三年大变样”第二年,为了继续保持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抓好工业经济,特别是进一步推进工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上海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相对下降,原燃材料缺乏,劳动力成本上升,管理费用偏高,资产负债率过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八十年代初,上海就着手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九十年代,上海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由被动的适应性调整跃上积极的战略性调整新台阶;1992年小平南巡,要求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上海工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明确加快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几年来,上海工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效益也比较明显,但就全局而言,上海工业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今后的工作任务仍然很繁重。

一、1996年,上海工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与工业发展的一体化为依托,以切实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以迅速壮大六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三大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调整传统工业产业为抓手,以全面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为目标,继续加大工作的力度,全面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切实推进上海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

二、1996年,上海工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作的总体目标:

——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

——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

——工业产销率保持98%;

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40%;

——汽车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8%;

——汽车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现代生物与新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30%;

——现代生物与新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工业技改投资完成370亿元;

——重大工业科技攻关项目完成100项;

——工业新产品开发10000项;

三、1996年,上海工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作的具体任务:

——迅速壮大工业六大支柱产业,即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电站与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工业、钢铁工业、家用电器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全年工业总产值计划400亿元,主要发展桑车等产品,年产22万辆;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140亿元、发展通信设备、计算机、集成电路等产品,其中数字程控交换机年产570万门;电站与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业,140亿元,发展火电设备,输变(配)电设备、电站控制仪器仪表等产品,其中发电设备年产450万千瓦;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工业,660亿元,发展原油加工、有机化工原料、三大合成材料、精细化工等产品,其中原油加工年产960万吨;钢铁工业,580亿,发展钢、钢材等产品,其中钢年产1305万吨;家用电器制造业,280亿元,发展摄录一体机、录像机、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产品,其中彩电190万台。

从去年,尤其是下半年情况看,今年支柱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化大力气、下真功夫抢占市场是支柱产业迅速扩大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支柱产业主要产品上海大众“桑车”,去年,“桑车”计划生产16万辆,据有关方面预测,去年全年销售国产轿车约30多万辆,“桑车”要实现满产满销,去年最后四个月的市场份额必须由46%提高到60%以上。今年,“桑车”计划生产22万辆,据有关方面预测,今年全国GDP增速为8—10%计,全年销售国产轿车约35万辆,“桑车”要实现满产满销,国内市场占有率仍必须保持在60%以上的水平。为了加强市场的拓展力度,上海打算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牢固树立全方位的社会营销观念(即全面考虑公司利润、用户需求、社会利益,并使三者协调,效益最大化);形成高水平、高质量、懂技术、善经营、具有高层次复合知识的市场营销人员队伍;建立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采用现代技术装备,符合商品大流通要求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提高上海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的新路子、新方法等。

2.加强资金调度,强化资金运作。工业六大支柱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形势,80%左右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愈演愈烈的三角债等原因,既使是支柱产业的大企业(集团)公司,资金紧张矛盾进一步尖锐。上海电气(集团)公司生产的火电设备产品,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市场信誉不错,电站设备定单不少,由于甲方缺乏付款能力,不少定货单位的资金不能按合同期限到位,1996年,公司所属汽轮机厂、锅炉厂、电机厂、电站辅机厂等骨干企业都面临生产任务不足问题,其中锅炉厂、电机厂有可能三分之一的生产能力放空。对此,上海打算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加强全市的资金调度,集中有限的资金,向支柱产业倾斜;实行存贷比例管理的银行,争取更多的存款,扩大放贷能力;加强短期资金拆借市场建设,拓宽企业融资筹资渠道;完善企业财务公司业务管理,用好用活国家有关政策;提高企业资产运作能力,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等。

3.抓好大项目建设,培育支柱产业新的增长点。支柱产业之所以能发挥支柱作用,说到底就是每个支柱产业都有几家在国内外有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有几个上档次、有规模、质量好、效益高的拳头产品。为了把这些优势的企业盘子搞大,产品水平提高,必须加快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抓好大项目的建设,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支柱产业发展后劲。上海大众“桑车”目前年产能力为20万辆左右,根据发展规划,1997年,“桑车”年产能力要扩大到30万辆,其中,约三分之二为2000型车,为此,大众厂自筹资金,投资30多亿元,进行扩产项目建设,包括,车身与总装部分、发动机部分等。另外,根据国家有关汽车产业政策,上海拟在浦东新区中外合资搞一个中高档轿车整车厂,年产中高档轿车10万辆;其他还有上海先进半导体公司、上海贝岭公司的0.5微米8英寸硅片加工线中外合资项目、上海广电SON彩色视像产品中外合资项目等。这些项目投资巨大,技术先进,它们的建成,将极大提高支柱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目前,上海正积极进行项目前期工作,创造条件尽快开工建设。

——加快培育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即现代生物与新药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绿色环保产业。为了保证上海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城市现代化上一个新台阶,根据“有限目标,重点赶超”的发展战略,依托上海雄厚的综合科技优势,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上海选择现代生物与新药等——关系上海未来发展、对上海经济全局渗透力强、影响面广、优化性大——三大高新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初上海新的支柱产业加以积极培育。

1.现代生物与新药产业。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以基因工程技术(DNA重组技术)为主导,开发基因工程药物,开展基因诊断和治疗,同时,将现代生物技术渗透到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遗传与育种等传统生物技术领域,使医药工业、轻工工业、食品工业、化工工业、环保工业、能源工业、采矿工业、农业与畜牧业等发展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上海重点发展心脑血管药物、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生育调节药物、抗衰老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维生素和营养保健产品、畜用药物和农药、洗涤产品、食物添加剂等产品。1996年,上海现代生物与新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

2.新型材料工业。开发新兴金属材料,如钠米材料;新兴陶瓷材料,如先进结构陶瓷的复相陶瓷材料、先进功能陶瓷的装置陶瓷;新兴高分子材料,如液晶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如结构复合材料的高聚物(树脂)基复合磁力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的阻尼功能材料等。重点发展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新材料、化工新材料、能源工业新材料、建筑新材料等关键材料产品。1996年,上海新型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

3.绿色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废水、废气处理设备、消烟除尘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噪声处理设备及其他环保、生态、绿色、健康系列等产品。1996年,上海绿色环保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亿元。

为了加快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落实1995年8月上海科学技术大会精神,上海打算采取以下几荐措施:实施“一园多区”的模式,加快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制定政策,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吸纳独立的科研单位进入企业,迅速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在逐年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基础上,从1996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另拨1亿元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贴息、重点科技项目和研究开发项目;从1996年开始,对市内机动车征收污染治理费,收入进入市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金,用于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等。

——积极调整传统工业产业。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调整战略,上海将加快“量大面广”传统工业产业调整工作的步伐。1996年,上海传统工业产业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与上年比较将再下降5个百分点。各行业发展的重点(中包括已经列入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部分):轻工行业,现代办公用品、美容清洁用品、包装装璜用品等;纺织行业,化学纤维、中高档服装、中高档针织品等;机电行业,轻工机械、液压机械、轴承等;有色金属行业,稀土产品、硅材料产品、铜与铜合金产品等;仪器仪表行业、自动化仪表、精密科学仪器、新光源照明电子产品等;建材行业,化学建材、绿色建材、中高档装饰建材、中高档卫生洁具等;化工行业,煤化工产品、橡胶加工制品、塑料加工制品等;造船行业,提高造船、修船能力,尤其是特殊用途船只的生产能力,增强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总结几年来调整工作的经验,1996年,上海传统工业产业调整工作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大传统工业企业改革改造力度。通过挖潜、改造、盘活、重组等方式,领先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参与市场竞争、加快产品开发、提高企业能级。

2.强化为支柱产业配套服务功能。上海明确的工业六大支柱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产业相关度比较大,通过支柱产业的迅速壮大,将带动一大批为支柱产业配套的行业,上海传统工业的调整就要适应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有条件的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据初步分析估计,1996年,又有50家左右的企业产品转向为汽车支柱配套服务。

3.高起点引进国外“适用”先进技术。上海除了要与国际一流大公司合资合作,搞一流的大项目,引进一流的技术、发展一流的产品,还要根据上海实际情况,加快高起点的引进“适用”先进技术步伐,这样项目投资不一定很大、技术不一定很尖端、但技术“适用”、产品有市场、项目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传统工业企业引进外资,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1996年,上海这类合资项目拟搞1000个。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较快形成新的行业增长点和生长点。

4.做好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传统工业企业调整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下岗人员的安排。上海的做法是建设“再就业工程”,即,国家、集体、个人乃至国外多渠道按排;二产、三产、尤其是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产业多行业按排;直接转岗、根据接受单位要求培训后上岗、一般职业再培训后全社会招聘上岗多形式按排等。1996年,上海的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

——加快浦东开发建设,做好“东西联动”大文章。浦东新区经过五年的开发开放建设,已成为上海经济最大的新增长点;浦东新区工业的快速发展,正在构筑上海工业新的希望。1994年,浦东新区GDP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达15%,增速比全市高14.3个百分点;浦东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已达21%,增速比全市高40个百分点。上海强大的吸收能力、配套能力、辐射能力,以及浦东新区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著名大公司在浦东新区搞项目,如生产程控交换机的上海贝尔公司、生产数字式移动通信设备的上海西门子公司、生产传真机的上海理光公司、生产生物制品与新药的上海罗氏公司等。可以这样认为,现有30个且每个项目投资超过3000万美元的大项目,一旦全部建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实现上海工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

加快浦东新区工业增长,推动浦西老企业改造,浦东浦西协调联动发展,已成为上海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篇章。1996年,浦东新区工业将保持高出全市30%以上速度向前发展,占全市工业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设备,主要产品程控交换机、数字式移动通信设备、传真机等;交通运输设备,主要产品大客车、摩托车、汽车零部件等;石油化工与精细化工、主要产品有机化工原料、三大合成材料、精细化工产品等;家用电器,主要产品摄录一体机、彩电、洗衣机等;现代生物与新药,主要产品头孢菌素、抗感染药物等;机电一体化设备,主要产品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1996年,上述产品的工业总产值占浦东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超过10%以上。

标签:;  

1996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展望_工业总产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