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论文_张宗云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论文_张宗云

张宗云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甘田异地安置小学 广西 乐业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2-032-01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一名从事多年教学的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起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呢?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小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首先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做记号”。然后教会学生听课。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

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最后要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

三、明确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确定好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的兴趣与个人的志向相结合,具有方向性、自觉性、稳定性特点。其学习可以不需要任何人的监督与提醒,浓厚的兴趣爱好已使他入迷,并能够排除外来干扰,克服困难,坚持学习,这是兴趣的最高阶段。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入志趣阶段,使之真正达到好学、乐学、爱学的境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了解教学的要求和任务,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把当前的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事,使学生在不断地成功中逐步巩固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同学习兴趣相互影响,学习兴趣会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有利于兴趣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四、优化教学结构,启发学生思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是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教学中必须优化结构,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在讲台上放了一个斜面,把一个圆轮子和一个正方体木块放在斜面上,让学生观察发生什么现象?然后我又在教室空地上画一个长方形和它的两条对称轴,并在对称轴的中心各放一个塑料小桶。八个同学站在四角和对称的交点上,向桶里投小球。投后有学生说:“我们站四角的距离远些,投中少?这很不公平。”我趁机引导:“那么,请大家想想:为什么不公平?怎样才能做到公平?”这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画圆圈。”我说:“对。还有刚才圆轮为什么能滚下去,而长方体不动,你们想知道这些是为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想”。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于是,我马上板书《圆的认识》,“趁热打铁”,开始讲授有关圆的知识了。这节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他们掌握知识也很好。

五、利用悬念式结尾语,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数学教材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在上一节课内容结束时提示下节内容,有意识地给学生思想上造成一种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如,教了圆的认识后,我在课尾提出:“我们学校操场边的那棵大黄桷树,它的树杆最大直径是多少?只要带上长绳子和米尺,就知道了。这是为什么?下次数学课我们就进行探究。”学生会想,绳子和直尺不会穿孔,能量出来吗?下课后学生纷纷找我告诉他们答案,我说这是一个秘密。为了找出这个答案,学生无不盼望数学课的早日到来。这样就为下节数学课的已知直径、半径求周长,知道周长求半径直径作好了铺垫。

六、教学语言的期待效应

每节课的结尾应与小说章节一样,设置悬念,把悬念设置于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思考的热情。

没有学生不接受老师的表扬。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会使学生从中汲取力量,攻克重重难关。一节课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学生,不管回答得是否正确,都要对学生的勇气给予表扬,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对于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与努力回答正确的,教师的表扬更不可少,用赞赏的目光给学生以支持,让学生觉得自己真是学习数学的“料”,帮助学生树立好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教学中,常常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使学生产生恒久不变的动力,促使学生朝着老师期待的目标努力奋斗,这就是期待效应。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产生一种持久的情感,能兴奋而充实地度过每一节课,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同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让学生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论文作者:张宗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5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论文_张宗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