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事业在近些年亦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并为我国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在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尽快发展生态水利工程事业已是大势所趋,将水利工程事业的生态观落实到位成为了当前水利工程规划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此,本文便对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的原则进行分析,并论述其规划设计的有效方法,以期能为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贡献一份薄力。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前言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事业与生态学相融合的新学科,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处于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在近些年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恶劣影响。为此,发生生态水利工程无疑成为了当代中国对水利事业的必然要求。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中,保证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优先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生态水利现状,从而坚持生态水利的规划建设原则,并以此促进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有效实施。
一、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的原则
(一)经济性与安全性原则
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建立与满足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需求,让人们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下享受水利事业带来的“福利”。值得注意的是,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还要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准,在建设与规划中时刻考虑工程建设的生态环保问题,确保工程规划设计符合科学发展观,尽可能避免走上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中“边破坏,边治理”的老路,即安全性原则。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建设要围绕着“生态”二字展开建设工作,即工程规划设计要从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着手实施,确保生态环保功能的实现。一般情况下,生态学的发展基本原则重视在较小的风险中发展,并获得较大的回报,即经济性原则。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与设计原则
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表现为自主组织和自主设计性,这种特性是自然生态中各个物种的自然选择,在经过了历史的考证与淘汰,存留下的物种便继续寻找新的能源和适应条件。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其能够完全支撑某一物种的生态与繁衍,让整个生态环境呈良性的系统发展下去。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也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与设计原则,在规划建设中严格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结构推进建设工作,从而提升工程建设中的持久性生态环境。
(三)保证景观尺度和整体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和规划要立足与宏观计划进行实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发展规模庞大,小规模的规划设计会涉及多种不良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水利工程建设的良好发展,此外,小范围的生态修复在效率上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求,从而无法让生态水利工程的价值充分实现。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繁杂,且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对复杂的关联性,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中要重视生态系统中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正确处理好其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方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此外,河流生态的保护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要建立一套全面的生态系统监督方案,从而对生态河流进行长期、稳定的监管,即坚持景观尺度和整体性原则。
(四)保证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水利工程中的河流修复工作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其河流的修复时间与生态系统的发展时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系统本身的成长时间很长,这直接决定着河流的修复时间亦会相对较长,即河流的修复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不能追求在短时间内有最大的成效。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与规划主要以成熟的河流生态为参照,尽可能的满足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随着新的水利工程建设竣工后,其便于参照工程进行相互交替运作,从而达到水利工程职能的长久发挥。交替运作会给水利工程的工作带来缓冲,从而避免河流在生态演进的过程中进一步受到人们生产的破坏,以及防止河流生态系统恶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可见,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中,要切实遵循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既要满足水利工程的服务性职能发挥,又要按照严谨的规划流程进行设计,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让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与多学科融和在一起。
二、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的方法分析
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人类社会的需求,让人类社会得益于水文价值,而生态水利工程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对生态环保理念认识加深的体现,即人们已经在大自然的各种不良灾害中感受到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一定要维护好生物多样性和河流生态的稳定发展。
(一)以生态水文和工程水文为基础分析水文过程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构想自提出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其具体的实施力度并不大,主要在于生态环保和水利工程建设分属于不同的两个领域,加强两个领域的融入建设与发展并非易事。为此,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要以生态水文和工程水文为基础来分析水文的过程,尽可能避免从事生态环保研究的工作人员设计出脱离实际情况的水利工程。此外,可以对从事生态环保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让其除了了解林业、草原、农业和消防等知识外,还要清楚的认识到生态目标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和规律,从而方能保证生态水文建设的实用性。
(二)识别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敏感目标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要满足服务社会和生态环保两个基本要求,因此,在设计工作中亦要准确的认识到工程建设对生态目标所造成的针对性影响。在工程初期规划阶段便对其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预防措施,确保生态环保工作的要求落实到位。此外,工程建设还要注意在设计中对河流敏感点的考虑。
(三)结合生态水利工程和环境科学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一定要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技术要点与生态环保设计的理论技术要点进行结合,让二者在本领域的知识体系中找到切合点,从而实现水量和水质的同步达标。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中,污水预防与治理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其治理过程要融入水利工程的技术条件,并结合生态环保中的理论指导进行实施,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的解决污水问题。此外,水利工程建设的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十分大,在一些降雨较多、较大的地域,雨季的工程规划建设困难较大,若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管理规划,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四)生态水利工程措施分析
生态水利工程的优化措施有很多种,例如:第一,乔灌草结合法。该法常用语环境治理工作中,乔灌草结合法将水利工程领域的植被进行科学配比,使得传统河岸生态压力过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有效环节了河岸两旁群落固有结构的破坏问题,并以此让植被与土质、水文相适应。第二,植被净化法。针对不同河道的生态情况进行覆盖与选择十分重要,如利用芦苇等水生植物能够有效的净化水文,确保生态水利工程中某一段水域的净化,对于河流系统本身,其有效的保证了河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水利工程事业的良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事业作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与建设的道路中应重视长久性,即在发展中注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尽可能将生态平衡的维护工作置于首要地位,从而保证水利工程造福社会的同时,又能保证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此外,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仍然立足创新,从而不断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炜.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与规划设计[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04).
[2]邓培.基于生态理念视角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7).
[3]李亚炜.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7).
论文作者:黄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生态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水利论文; 河流论文; 水文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