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电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厂、学校、事企业单位和居民生活对于电量的需求不断攀升;同时,我国电力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电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对供电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企业用电,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对电量需求量不断增加,电力计量管理作为企业用电结算依据,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分析和优化电力计量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计量管理;降损增效
前言:
本文通过分析电力能源损耗产生的原因,围绕电力能源实现降损增效措施进行讨论,论述了基于计量管理实现降损增效的可行性,试图对电力计量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1电力计量技术介绍
1.1传统人工抄表技术
人工抄表是一户一表,抄表员负责在每个区域定期抄表并进行电费的核算。这种计量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也无法实现用户的统一管理,因此只能局限于个体应用。
1.2远程抄表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合远程通讯技术的电力计量技术———远程抄表技术诞生了。由于计算机管理的可靠性及通信方式的便捷性,远程抄表技术能够高效地管理用电用户,并对用电情况进行监管。相较于人工抄表技术,该技术是一种更加现代化的电力计量技术。
1.3智能抄表技术
智能抄表相对于人工抄表、远程抄表显得更加智能化和科学化,其收集到的数据更加多样和完善,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明显控制电量的消耗。同时,智能电表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多次备份及分析,将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是一种相对适应发展的电力计量技术。运用智能电表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有效防窃电。窃电现象的存在造成电能的巨大浪费,而智能电表的使用能够有效缓解窃电现象发生所带来的影响。窃电现象发生时,智能电表将使用其特有功能分析出现的异常用电情况,从而找到窃电端,能够使用户及时遏制被窃电的情况。②高效节能。智能电表能够控制用户的用电时间,并科学合理的分配电器的用电量,例如将用电量大的操作避开用电高峰期。③能够有效帮助智能电网系统管理配网。智能化的电力计量管理过程中,智能电表在实时检测用电情况方面起了关键作用。智能电表能够实时搜集大量可靠数据,这些数据的可靠性与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密不可分,这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力计量管理的智能化使得反馈信息更加高效迅速,为用户与电力企业之间的沟通及科学决策购电提供了方便。智能化系统的建立也大大保证了检测动态性的提高。
2电能计量装置常见故障与其主要影响因素
笔者对现阶段电能计量装置的常见故障进行整理,并出于故障主要原因、所造成后果类型总结为以下几种:
(1)电能计量装置运载电压超过设备负荷上限
近年来,随着电力设备的普及度不断提高,并且生活电器总体种类数量不断增多,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逐渐提高,而在现阶段,电力公司所配置的电能计量装置使用时间较长,设备出现老化问题等,实际运行的电能计量装置的负荷上限低于实际运载电压,长时间超负荷运行致使出现各类故障。其次,由于我国配电网供电系统中对于线路内部材质的选择较大部分为铝金属导电丝,而铝金属导电丝在连入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金属氧化问题,从而致使电能计量装置内部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损烧、毁坏现象,致使电能计量装置出现故障。
(2)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致使的电能计量装置出现故障
相较于电能计量装置在城市中各类常见故障而言,在较为空旷地区以及农村地区,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暴雨、暴雪等灾害对于电能计量装置的腐蚀问题、雷雨天气下闪电过高电流压强而超出电能计量装置的负荷问题等,以及在我国北方的深冬季节,较为寒冷的地区室外温度有时达到零下三四十度,极寒条件下对电能计量装置造成了一定损害。此外,人为因素也是致使电能计量装置故障频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例如人为将各类液体喷洒至相关设备上,而导致的设备失灵、故障等问题的出现。
(3)倍率差错因素而导致的电能计量装置设备故障频发
在设备的安装施工过程中,由于相关安装工作人员未按照操作规则安装,致使电力计量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计算倍率与正常倍率出现较大偏差,从而导致电能计量装置出现电表飞走、精度差、数据乱等故障的出现。
3降损增效的电力计量管理优化措施
3.1强化资金投入
电力企业在改革管理模式的同时还应该引进现代化的电力计量技术和电力计量设备,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电力计量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因此得到保证。电力企业购置智能电表,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及自动化采集电量,使得电力计量设备的工作过程更加便捷高效。除了电力计量设备和技术的引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外,引进专业的、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也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消耗,短期的资金投入换取长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明智的。
3.2电力计量工作的管理科学化
首先,可以建立专门的考核小组负责电力计量工作,划分各自负责区域,对各自用电单位的用电量进行考核计量并限额,帮助用户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在实际的电力计量工作中,应严格实施监控管理,定期检查校验企业的电力计量,顺利完成工作。遵循国家电力部门的规定并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实现不定期或定期检查电力计量设备,提高电力计量设备的准确性,保证电力计量工作的正常进行。电力考核制度也应该更加的科学化,且考核强度不应只停留在初级水平。针对使用大型用电设备或需要大量消耗电力的大型企业,更应该完善用电考核体系,加强电力的全面检测,定期检查其电力平衡状态。从而实现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3.3系统智能化和综合化
进行电力计量的管理过程中,应用数据信息和局域网组成的智能综合化系统,科学合理的考核用电单位的实际电力应用数据。根据对采集的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决策发电厂实际的用电方案,得出发电量的不足量与多出量。在电力计量工作的过程中,运用智能的远程电力计量系统,根据电力配电通信模块的数据信息,通过构成基于分布结构的电力计量局域网,使得管理电力计量工作更加智能化和系统化。真正实现降损增效,帮助用户降低电力能源的消耗量。
3.4提高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处理工作效率
第一,制定系统化故障检修维护工作流程,并明确具体维修检测工作的工作步骤,以降低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第二,明确各区域责任范围。在现阶段,电力公司对于各区域负责维修范围没有明确划分,致使故障出现后发生各区域没有派遣相关维修人员检修等问题,严重降低了故障处理效率;第三,电力公司加强对于电能计量设备的检测工作强度,定期派遣维修人员上门维修,不但能及时预防电能计量装置的各类故障,还整体提高了电能计量装置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电力损耗产生的原因和电力计量技术的诸多方式,论述了如何利用现代化手段,降低电力能源损耗,增加电力能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电力网络的降损增效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做到降低配电用电过程中的能源损耗,还需要不断增加供电单位和用电用户通过电力能源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程度实现电力能源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强.刍议电力营销管理中的降损增效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1):172-173.
[2]潘富萍.刍议电力营销管理中的降损增效方法[J].低碳世界,2017(13):99-100.
[3]吴凯建.探索供电企业节能降损增效新路子[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429.
论文作者:靳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电力论文; 电能论文; 装置论文; 电表论文; 设备论文; 抄表论文; 智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