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报公信力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_公信力论文

新时期党报公信力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_公信力论文

新时期党报公信力建构中需处理的几个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党报论文,公信力论文,新时期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报的公信力是指党报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近年来,我国频发的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及对部分突发事件的报道使有些受众对党报的可信度产生了一定的质疑,从当前出现的某些受众不爱看党报、党报发行量下降、广告额下滑等均反映了这一问题。受众对党报刊发的内容“信不信”,信了以后“近不近”,近了以后“亲不亲”,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难题。

其实,公信力作为最先在政治学中的一个概念,进而在传媒业得到普遍重视,是因为国内外新闻传媒都在不同程度上遭遇到了信任危机。在传播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公信力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传媒竞争的重要砝码。

笔者认为,党报要真正实现“三贴近”,就必须提高并重塑其公信力,而党报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要搞好公信力的建设除了抓好党报内部制度建设、自律规范、从业者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等机制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新闻观念的转变,尤其是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实现新时期新闻理念的新的变革。

一、党报与党的关系

在新时期、新的社会环境下,随着媒介产业的推进,报纸的商业属性越来越明显。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从宏观上指出了关于媒介舆论引导的“五个有利于”政治标准。即“要造成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们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同时还要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敢于接受党报的舆论监督,要给党报一个较为宽松的舆论监督环境,让党报敢于正言。在党和党报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今年我国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首次就舆论监督做出规定。

条例第八节“舆论监督”第33条中规定:在党的领导下,新闻媒体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通过内部反映或公开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

党报作为庄重严肃的报纸,应坚持自己的定位,要做到“庄谐结合、博专结合”。当前,竞争失范所产生的热衷于求刺激、挖隐私、揭内幕等做法,导致了一些低级趣味的新闻信息泛滥,在此方面,党报不能跟风,要做榜样,并管理好所辖的子报。

“庄谐结合”就是活泼而不失大气、可读性强又不流于俗气。如对某些社会问题的报道,不仅仅要关注事件本身,而更要洞悉这种社会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引导人们的目光透过单纯的社会现象直达问题的根本,从而引起人们的思考。对新闻事件的选择不仅要有代表性与深刻的社会背景,也要被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报道方式上不仅注重严谨,也要透露出睿智与幽默。“博专结合”就是既要集思广益,又要统一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声音。党报要做到“博”,首先就要具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艺术、多种多样的文化、不同的社会现象并存并互相碰撞与融合,党报应该展现出这份纷繁。党报要做到“专”,比“博”更有难度。党报应该注重大方向上的舆论引导,并提倡求同存异,如果生硬地把一切言论都附庸到党的指示上,不仅与党的民主政治意愿相违背,也会让受众感到枯燥,从而丧失了参与的热情,降低党报的公信力。

二、党报与政府的关系

现代社会传媒在公众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党报是公众了解社会信息接受生活指导的重要工具,是政府与民众互置信息、沟通政府与民众关系的中介。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政府制定专门的政策、法律法规来约束与规范媒介的运作。党报与政府有很多共同点:都接受党的领导;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以各自的方式关注着国计民生,并深入到了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两者之间体现出一种权利的制衡关系:党报以代表的人民的知情权与表达权来制衡政府所掌握的公共权力。政府则应通过媒体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需求,并本着真诚服务群众的精神,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要把握好党报与政府的关系,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就要求政府要重视党报的地位。首先要重视党报作为舆论工具的作用。政府在推行某项决策时,如果借助于党报的影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其次,政府要把党报看成是工作中的一面镜子,从中收集民意。第三,制定适合现代传媒特点的法律法规。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也由以往靠礼俗与情绪维系转向以契约来维系。媒介的运营在不断地吸收国外的经验和进行自身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很难用以前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所以政府应该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正、完善与创新,以适应新时期的社会特点,使党报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更好的运作。

三、党报与受众的关系

在新时期党报要注重发挥其引导舆论、引导受众的强大作用。我国的党报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宣传重点,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功能,从上世纪40年代中期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到50年代初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到70年代末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到90年代中期的向平凡人物学习等,都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政治移向经济,新闻观念也从“党报本位”向“新闻本位”过渡。新闻业逐步进入信息化、市场化轨道后,党报追求以事实取信而不是以理论索信。面对日益细分化的受众群、面对伴随着网络而来的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面对不断丰富的都市报等的冲击,党报必须在继续紧扣时代脉搏的同时改变旧的传统宣传理念。比如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要以正面宣传为主,而媒体对正面宣传的理解主要是歌功颂德。其实,有些正面报道中隐藏的恰是负面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要正确理解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含义,并不是所有的正面报道影响都是好的,也不能将批评报道一概划为负面报道,应考虑其传播效果。2003年12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在一次报告中说:“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我们需要辨别什么是正面,什么是负面,说我们的不好就是负面消息吗?不是。判定这个报道的正面负面问题,应该从是否有利于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方面来考虑。比如对之前非典的报道,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负面报道。”

党报要配合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为公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民主环境。在民主政治社会中,知情权是社会公众的基本政治权利。受众可以通过党报了解到自身生存、发展与交际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就会对党报产生一种信赖之情。可见,党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也是培植公信力这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于舆论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浅层次的、感性的认识,并没有涉及到更广的背景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规律,因此,在我国民主化建设的进程中,党报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

党报还要充分注重群众的意见反馈。“读者讨论”是唯物史观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让广大受众通过党报这一有效载体参与公共事务,享有话语权、建议权、评判权,是政治清明社会进步的标志。读者讨论形式有利于统一意见,化解矛盾。因此,我们的党报要注意吸收来自各方面的观点意见,在人民不同的声音里面洞悉社会舆论的流向,并适当地加以总结、归纳以达到引导之目的。如《湖北日报》群众性言论专栏《大家谈》是专门刊登“布衣百姓”对“草帽官”的意见和评论的,此专栏紧扣时代脉搏弘扬先进文化,抓住热点问题策划“互动式”讨论。不是单纯的就事论事,而是突出思想性;不是简单的揭短,而是重在正面引导;不是空泛说理,而是力求以情理相融,在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四、党报与经营的关系

当前,我国的党报大多数实现了办报和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模式,有些省级党报或副省级城市党报成立了报业集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在新时期仅有“两个轮子一起转”的管理体制是不够的,要想实现传媒实力上一个大的台阶,还必须完善和发展管理机制,不断更新经营理念。

首先,加强硬件建设。“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报面向市场之后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党报的决策者必须对自身的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的调控力,“硬件”投入不够,是目前部分党报尤其是地市级党报普遍存在的问题。报社要从过去守摊办报的旧模式中冲出来,要依据市场规则合理规划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实现技术与装备的现代化,为报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要建立一种开放的经营机制。按市场机制的要求,学习国外成功的报业集团的发展模式,建立一种管理严格、经营开放的经营机制,即“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纵向目标管理,横向经济合同,分配与效益挂钩,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要把邯钢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引入到报社的管理中来,严格控制成本,将报社的经营计划目标,分解、下达到报社的各个经济部门和实体,以经济手段对内部进行管理协调,从而保证报社的利益及目标的完成。

第三,要用全新的经营理念经营党报。首先要重视子报的作用。子报队伍富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如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形象意识、危机意识等等,他们的灵活性较高,适合各种报道内容与形式。它们的更新速度很快,勇于尝试一些新的办报方式,对党报形成很好的激励作用。其次,要推动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的建设。一方面,扩大党报势力可以加强党对于新闻事业的领导作用,促进新闻事业向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革与开放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不同类型媒介资源优势互补,促进行业规范的形成。从而增加了我国新闻事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第三、党报也应与互联网接轨,树立一种网站经营意识。中国报业真正同互联网全面接轨是从1997年《人民日报》网络版进入国际互联网开始的。党报应把网络当成一种资源好好利用,而不仅仅是报纸的电子版再现。《人民日报》网络版于2000年改为“人民网”,名称的改变说明党报立足于现实与网络的两大板块同时发展,真正意识到了网络经营的重要性。我国省级以下的党报应吸收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这些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有助于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气氛和先进的管理文化,激活党报的活力。

第四,在广告及经营上加强策划。党报不排斥广告,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党报与都市报的界限在逐渐淡化,党报想稳居市场必须重视报业广告。广告并不意味着唯利是图,尤其是党报上的广告,应该在服务性上多下功夫,如医疗保健、生活咨询、文化教育、法律指导等。党报广告要严谨,坚决杜绝虚假广告,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力求净化与规范报业的广告市场。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我国的党报已经树立起了非常好的公信力,我们应该珍惜这一无形资产。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激烈的报业竞争市场中,党报的公信力面临着一个生死存亡的考验。党报唯有转变观念,处理好与党、政府、受众和经营的关系,才能维护和增强自身的公信力,在我国甚至世界传媒舞台上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

标签:;  ;  ;  ;  ;  

新时期党报公信力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_公信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