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论文_吴承欢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论文_吴承欢

摘要:中学新课改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农村中学新课改的实施。新课改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战略。当前,面对新课改,农村中学基础教育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困惑,严重制约着新课改的顺利开展。只有解决新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课改实施成功的研究对策,才能实现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要认真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农村高中;新课改;困境

高中新课改的具体实施,在我们农村是困难重重。笔者在农村先是初中历史教学,近几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农村的高中历史教学实在是困难重重,给笔者最大的感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路漫漫而修远!

一、农村中学的生源差——困境的根源

最近几年的生源争急转而下,大量的学生涌向城里。首先是选择省重点中学,然后是市示范中学,今年我们县的录取分数线是,一中是670分,三中是592分二中是521分,农村中学的管店中学是所农村市示范中学分数线是450分,而笔者今年支教的学校潘村中学只有420分。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能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学业水平测试都有很大的困难!

二、初中的历史开卷考试的后遗症——困境之二

初中政治、历史的开卷考的利与弊是众说纷纭,争议很大。很多老师是人云亦云,别人说好就好,其实我们身边的历史教师,第一线的历史教师很多没道出自己的心声。在我看来初中的开卷很是不利高中的教学。开卷考试的“精神”在初中,特别农村的初中有多少教师能真正的领会得到呢?多是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在我看来与素质教育有点南辕北辙的感觉。资料满天飞,无论平时的考试还是中考大包小包的资料往教室里带。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增加了考试的不公平。进入高中后,后遗症严重,高一的一整年都很难完成使学生从开卷向闭卷的转变,特别是主观题学生不敢答、不愿答,不借助书和资料无从下手的感觉,一时难以改变!

三、我们农村中学新课改的落实——困境之四

新课程改革的很多理念与传统教学大相径庭,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课程改革极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在传统教学中也曾露出“蛛丝马迹”,只不过新理念更注重于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似乎更喜欢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更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更可以锻炼他们的多种能力。但是落实要多了解学情,明白学生的能力层次,然而在课堂上形成“百花争鸣”的局面。谁也无法否认,城区中学比我们强,他们有最优秀的学生,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现今新课程改革表面上颇为热烈,可落实到平时上课,据我所知很多城中的学校落实的也不是很好。很多教师有共同的体会,说是减轻学生负担,有的时候却事与愿违,反而增加了学生负担。课本在知识点的要求上确实降低了,可由于现行评价体制并未有实质性的修改,高考的指挥棒依然高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导致我们在权衡利弊轻重之后,往往屈服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开展活动就难免束手束脚,甚至一些教师课内不足、课外补。占用了学生原本就不多的课外时间,使得我们许多的拓展延伸性的活动无法开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就有限了。在农村这些问题恐怕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我们的困境很多远不止这些。我们遇到困难就回避,随之任之可以吗?显然不行,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在思考着,在尝试着努力试图解决它,但由于我的能力有限,知识浅薄,有很多问题至今困扰着我,影响着我的教学。

笔者认为我们的困境,有些是客观的,靠我们个人的能力不能解决它,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对那些可以改变的,或可以改善的,我们应积极主动的尝试着改变,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应尽的责任。

首先,笔者认为要转变思想。其实做什么事会没有困难呢?我们历史上的改革有哪一场是一帆风顺的了?改革出现的问题是必然的,因为是在探索中前进,做一些弯路是必然的,我们应敢于去面对这些问题这些困难,敢于纠正。不敢面对,或发现问题不去解决,消极对待,会有结果吗?只要想办法去解决,就有机会就有可能;如果不去面对不去尝试,肯定没机会没可能没希望!

其次,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都搞好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靠的是兴趣,怎么才能让学生有兴趣了,教师要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上课的艺术性,扩充学生的课外知识面,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一点不可忽视,考试的成绩。毕竟高考的指挥棒依然高悬,家长社会很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如果学生的考试成绩老是不及格,原有的在强烈的兴趣也就被抹杀了!时间长了放弃学习就是他的选择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招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一招,而且效果较好。就是找一些问题让学生来讨论来用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解决,开始的问题是很简单的,后来可以可以慢慢增加难度。让学生感觉学历史有意思,而且不难。

再次,农村如何落实新课改的问题。笔者认为新课改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的转变,是教学方式的改进,不应该教条化,不应僵化。很多人认为新课改就是课件教学,就是多媒体教学,而我们农村学校条件跟不上,改革不到我们这地方。新课改完全就是革旧立新,过去都是应试教育,课件教学、多媒体教学就不是应试教学了,就是素质教育了。对于新课改我的的理解很简单:就是教师教学方式和观念的改进,学生学习的观念学习的方式方法的改变。我们所做的要围绕爱着这个去展开。北京四中的教育模式给笔者的启发很深,“自学是解决学习成绩问题唯一出路”,孩子是靠父母喂大的吗?又开始的喂,再到让他自己吃,自学,就是要养成自己吃饭的能力。还有用这样的一个例子:在安徽的农村有一个叫赵培生的孩子,他小学三年就因贫困失学了,由每个月只挣100块钱的,当民办教师的爷爷抚养。失学后在爷爷的培养下,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自学完高三的课程,199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赵培生成功后,国内许多专家研究赵陪生的现象发现一个问题:赵陪生的英语问题。城市里的孩子3岁上双语幼儿园,上英语辅导班,有钱的请英语家教,买“好记星”、买复读机、买个一百分……我们的孩子学习英语的条件太好了。而赵培生这个孩子,他没有经过一天英语启蒙教育,高考前可怜到没上过一节英语课,但是高考时英语成绩令人不可思议地得了126分。所以我们会发现,当我们的孩子教学的硬件很强大的时候,他们的软件是不是出问题了?这足以证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学的重要性。笔者的新课改观念是:转变学生学习观念,让学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学习方法,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也”。

农村高中教育现如今是困难重重,倡导教育资源平等不能只是一句空话,总有一天回落到实处。我们应该怎么做了,我想决不能坐以待毙,我们需要敢于面对困境,正视困境,想办法去突破,去改变!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坚信明天会更好!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中学 239400)

论文作者:吴承欢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新课改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论文_吴承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