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课问题探究及对策论文_李 娜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课问题探究及对策论文_李 娜

李 娜 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 262703

现代音乐的欣赏形式确实是多种多样,主要是以抒发创作人的思想感情和表行行为为主。培养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音乐场景的想象力是各学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程的目的所在,以便提高学生在德、智、体、美中“美”的综合素质。

一、学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主体性地位未得到体现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下,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美术欣赏课变成了一言堂,教师只注重讲解美术作品的历史、已有见解的介绍,缺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忽视学生对作品所发表的见解,甚至对学生不同于主流的观点或看法进行随意评判或批评,不顾学生感受,师生之间缺乏交流,长此下去,致使学生逐渐失去兴趣。

1.教学方法陈旧。在当前中学美术欣赏课中,无论什么欣赏类型的课,教师往往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只顾对欣赏的作品既有的主流观点和看法的讲授,很少采用讨论式、问答式及案例式的教学方法,令原本可以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变得索然无味。

2.教学手段单一。美术欣赏课的特点对展示作品的设备和场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影仪、幻灯机、互联网、多媒体教室和展厅等设施设备在教学中就显得不可或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区域的不平衡,内地及边远地区的很多学校缺少了这些设施设备,教师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当然,设施健全的学校中,也存在因教师自身素质不会使用或因惰性不想使用现代设施的情况。

3.音乐教学内容偏离实际 音乐教学内容不能跟上现代音乐形式,存在时代音乐新,音乐课程守旧的现象。教育部认为有些音乐的形式不能当做教学内容,使得书本上的音乐内容与现实的音乐效果相偏离。另外,把专业院校的音乐教学内容直接编成到非专业音乐欣赏的课程中,不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导致音乐欣赏行为下降,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丧失,音乐的创新行为无法发散;再次,音乐课程的内容缺乏新意,致使学生的理解程度不高。

4.教师音乐素养偏差。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各大学校的音乐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底蕴和音乐艺术的天分,并且更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高的音乐的文学素养,以及独创音乐作品的能力。但就目前的音乐师资水平看,相差甚远。

二、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尝试

1.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学生每天沉浸在繁重的学习和作业中,遇上音乐课总希望轻松一下。据此,在上课准备铃响,可以播放选定的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缓缓走进教室,悠扬抒情、婉转动听的音乐,会使学生的身心很快得到放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核心,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形式呆板,目标单一,忽略了学生其它能力的培养,也束缚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好动的天性;同时,老师应注意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平等交流。

2.鼓励学生表达,战胜创新的大敌——羞怯。“羞怯”是创新的大敌。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音乐欣赏课中,由于作品听觉效果在各人的心理产生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对某一个问题的解释也各有见解,这时,老师注意教学语言上对学生的尊重,如“请”、“让我们一起来试试”、“你想到的比我想的还全面”等,让学生大胆去想象和发言,对于不同的释疑应给予及时地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以自我价值的实现。

3.在想象与情感体验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想象可以说是创造力的源泉之一,同时也是创造力原始本质的再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创造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中我很注意自己提问的创造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大胆想象。在欣赏《江河水》时,让学生自己听完后,充分地发挥想象,理解音乐的内涵,自立一小标题,写一短文来表现音乐,文体不限,而后让学生随《江河水》的音乐朗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注意了情感体验,随之而来的就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情感得到了升华。

4.注重音乐创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讨厌的就是你将知识满堂“灌”给他们,反之,教学中若能精心设计一些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但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实践活动中,个性化的思维得以自由抒发,求异思维也得以全面发展。

例如,我给学生欣赏中国民歌时,讲到了民族调式,这是一个较难讲的问题。我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中国民歌《小白菜》,指出这是用中国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音阶创作的,乐曲主要由1、2、3、5、6五个音写作而成,这也是我国民歌的特点之一。例如,如果把“|5 3 3 2-|5 3 32 1-|1 3 2 6-|2 1 76 5-|”中的个别音换成4、7,会是怎样的?这样学生就各自进行着自己的创作。写完之后,我将同学们改写后的曲子拿来弹奏,同学们一听觉得许多都失去了中国民歌的味道,更有趣的是还有一位学生改写的音乐,竟似一首日本民歌“|4 3 3 1—|4 3 31 7—|1 3 4 3—|3 1 17 7—|”。

参考文献:

[1]查雁楠 职高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2]张媛 培养人文素质 塑造完美人格--高职高专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3]张安利 高师音乐欣赏课创新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03,(03)。

[4]罗红玲 音乐欣赏课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龙岩师专学报,2002,(08)。

论文作者:李 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4年1月第14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8

标签:;  ;  ;  ;  ;  ;  ;  ;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课问题探究及对策论文_李 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