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例分析论文_杨锋荣

杨锋荣

(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普外科 江苏 苏州 215221)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均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一般术后指标。结果:本组4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为(43.26±3.7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4.25±11.02)mL、术后排气时间为(18.24±5.31)h、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6.29±1.37)d;本次研究中40例胆结石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者2例、泌尿系统感染者1例、发热者1例、剧烈疼痛者2例,患者总体并发症率为15.00%。结论:在胆结石患者治疗中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良好可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该手术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胆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7-0090-02

胆结石属于普外科中较为多见的临床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右腹部或左肩部疼痛、厌食油腻等,针对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方案较多,对于结石体积相对较小的患者通常采取内科保守疗法,而针对结石体积较大的患者仅采取保守疗法可能引起阻塞[1],通常以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次研究将探讨在胆结石患者治疗中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胆结石患者40例为研究样本,本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3.6±0.3)岁。患者结石直径均超过5mm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本组40例患者均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后全麻以脐部处为切口位置建立气腹后置入腹腔镜,于右肋下侧放置一5mm套针套管游离胆囊,以手术钳夹对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等夹住后并剪断以手术钳将其提起并经由腹壁切口处取出,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炎和镇痛等常规治疗。

1.3 评价指标

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手术资料包括术中平均用时、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等;统计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2.结果

2.1 患者手术资料情况统计

本组40例患者一般手术资料统计:平均手术用时为(43.26±3.7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4.25±11.02)mL、术后排气时间(18.24±5.31)h、住院治疗时间(6.29±1.37)d,具体统计结果详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饮食不规律等,患胆结石疾病类的病例数量也在逐年增多,若不能给予胆结石患者及时恰当的治疗可能引发胆管炎胰腺炎以及黄疸等不良并发症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2]。针对胆结石患者临床中常以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但手术方案的选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等均会产生不同影响,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胆结石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术式,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安全性高、风险性小、及术后并发症率低等优势。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同时可缩短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也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应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具有切实可行性。本次研究中4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平均术中出血量等一般手术指标均较优,且并发症率较低,低于宫金伟等[3]报道中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并发症率21.33%,并且手术用时、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较报道中的开腹手术显著缩短或减少。因此可表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胆结石患者治疗中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良好,可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该手术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汤亲青,方茂勇.4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胆囊切除术疗效分析和手术时机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15,23(03):176-178.

[2]覃潇茗,向前,周杰,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成本-效用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3):3938-3943.

[3]宫金伟,许军,刘春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术中使用超声刀直接处理胆囊动脉的疗效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08):772-775.

论文作者:杨锋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例分析论文_杨锋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