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论文_兰雪莲

黄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论文_兰雪莲

黑龙江省勃利县双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黄瓜标准化生产的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苗、选地、选茬、整地、施肥、移栽、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按本规程实施,亩产安全优质黄瓜5000公斤以上。

1.前期准备工作及育苗技术

1.1品种选择

1.1.1越冬茬栽培品种:选择短日照、耐阴、耐低温、抗病、雌瓜节位低、商品性好、产量高、单性结实能力强的品种:津优35、津优30、津优36、中农21、中农13等。冬春茬黄瓜一般以嫁接为宜,砧木选择根系耐低温、吸肥能力强的品种,如云南黑籽南瓜等。

1.1.2大棚栽培品种:绿剑、津优35、津优30、津优36、中农21、中农13等。

1.1.3秋季延后栽培品种:应选择生长势强、耐热、抗病、优质品种:津优41、津优48、中农16等。

1.2播期的确定

1.2.1冬春茬黄瓜:一般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育苗,11月中旬定植。

1.2.2早春大棚黄瓜: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育苗,4月下旬定植。1.2.3秋延后黄瓜:7月下旬至8月初开始播种,8月下旬定植。1.2.4用于嫁接的南瓜比黄瓜晚播种7天左右。

1.3种子处理

每667平方米需南瓜种籽1500~2000克,黄瓜种籽150克,将种子分别装入沙袋,放入55~60℃热水中不停搅拌,水温降至30℃时搓掉种皮上的粘膜,黄瓜浸种6小时,南瓜浸种10小时,沥干后用湿布包裹在25~28℃下催芽,一般12小时即可出芽,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1.4育苗

1.4.1育苗方式:温室内营养盘育苗。

1.4.2营养盘、营养钵或营养块规格:营养盘为72孔蔬菜育苗盘,移苗前装入营养土备用;营养钵规格为直径8厘米、高8厘米,移苗前装入营养土备用;营养块规格为直径5厘米、高2.5厘米的中间有一个播种小孔的营养块体。方法是先将营养块浇足水,等到营养块膨大到原大的2倍时,把发芽的种子放入营养块中。

1.4.3营养土配制:用未种过黄瓜的园田土和腐熟有机肥,过筛后按6:4的比例混拌均匀,每立方米混合土再加入10公斤腐熟鸡粪和1公斤磷酸二铵。

1.4.4播种时期:根据当地生态条件,节能日光温室春茬12月上、中旬播种,大棚春茬3月初播种。嫁接黄瓜与砧木前后间隔播种时间因嫁接方法而异,靠接砧木提前5天播种,其它嫁接方式砧木同期播种。

1.4.5播种方法:将待播种子播在育苗盘或营养块内,其上覆盖1厘米厚细沙,然后盖好地膜,置于26℃~30℃的条件下,50%出苗后撤膜降温,待子叶展平时移入营养钵或营养块。

1.5苗期管理

1.5.1控水蹲苗。苗期尽量少浇水,适当控水蹲苗,防止高温高湿出现高脚苗。中午发生部分秧苗萎蔫时浇小水,时间在晴天上午9点以后,浇后放风排湿。

1.5.2温度管理。白天24℃~28℃、夜间12℃~13℃,幼苗3片真叶时,逐渐加大通风量,延长光照时间,定植前7~10天进行炼苗,温室草苫早揭晚盖、减少浇水、增加通风量和时间,温度白天保持20℃~25℃、夜间8℃~10℃。

1.5.3光照管理。改善采光条件,及时揭草苫,延长光照时间,棚膜及时清除附着物,晴天早揭苫,晚盖苫。

1.5.4病害防治。苗期温度低湿度大,易产生猝倒病、炭疽病等病害。首先要搞好种子消毒、床土消毒及苗床温湿度调控。若幼苗发病,可适当用药,并严格控制药液浓度,防止发生药害。

1.6嫁接

嫁接可以提高黄瓜苗的抗病力,提高产量。

1.6.1嫁接方法:需要嫁接栽培的可以采取靠接和插接。

1.6.2嫁接时间:苗龄应掌握南瓜茎长7~8厘米,黄瓜茎长8~9厘米,南瓜苗的子叶展平,真叶初露,黄瓜第一片真叶露出约1厘米为宜。嫁接应选择晴天进行(嫁接后最好有4~5天晴天),一般在温室内嫁接,温度保持在25~28℃。

1.6.3嫁接方法:取健壮的、互相匹配的、高低合适的南瓜和黄瓜苗,尽量少伤根,去掉南瓜的真叶和生长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刀片在子叶的下边,南瓜苗和子叶平行距子叶0.5厘米成35~40º角向下斜削一刀,切面长为0.9~1厘米,宽为茎的1/2~2/3;黄瓜苗距子叶2厘米和子叶垂直成30º角向上斜削一刀,切面长0.8~0.9厘米,使黄瓜苗和南瓜苗的切片相勾连,黄瓜子叶处于南瓜子叶之上呈十字形,用嫁接夹夹紧,操作时要注意伤口洁净。

1.6.4嫁接后管理:要扣小棚保温保湿、遮荫,避免直射光,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遮荫3天后逐渐见光,昼温25~30℃,夜温17~20℃,到第7天可全天见光,去掉固定夹,将死苗挑出,成活的苗按大小挤紧,保持地温,培育壮苗。若中午萎蔫可适当遮阴2~3天。

1.7定植

1.7.1定植时间:冬春茬黄瓜一般在11月中旬定植;早春大棚种植一般在4月下旬定植;秋延后一般在8月下旬定植。

1.7.2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定植前7~15天进行田园清理、灌水,待土壤稍干后施入基肥,一般1 公顷施入有机肥150吨以上,磷酸二铵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有机肥要充分发酵,肥料中2/3用于基肥,而后深耕40厘米,整平后起垄、刨埯,每个埯内再施入剩余肥料,用小铲将埯内土壤与肥料拌匀,再覆盖地膜,既保墒又可减小温室湿度。在低温季节栽培黄瓜,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加强土壤养分供应、促进根系正常生长,保证黄瓜在低温季节生长发育正常。

1.7.3壮苗标准:定植时幼苗应具有4~6片真叶,苗龄40~50天,高度12~15厘米,下胚轴(子叶以下部分)要短(3~4厘米),茎粗壮,节间短,叶片厚实,色稍深且有光泽,子叶肥大,无病虫害,根系发育良好,吸收力强,定植后缓苗快。

1.7.4定植方法: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25厘米,小行间沟要在10厘米以上,以保证浇水畅通,定植时按25厘米株距刨埯,然后摆苗,定植时将苗从营养钵中取出时要尽量防止钵中土壤散坨,栽植深度为苗坨上表面低于垄面1厘米,摆苗后埯中浇足水,水渗后封垄,并把小行间沟整顺,为防止地膜下沉影响浇水,可在下面用竹片支起地膜,定植前2天苗床灌足水,定植后立刻灌缓苗水,定植三天后,选晴天浇一次缓苗水,要浇足浇透。灌水采用膜下暗灌。

2田间管理

2.1温度管理

缓苗阶段不要通风保持较高温度,为保证黄瓜能在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要求昼夜温差15℃,白天25~30℃,夜间13~15℃。超过30℃时黄瓜的光合作用率开始降低,要及时放风。冬茬黄瓜定植后外界条件较好,定植后温度较高,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因此缓苗期要适当放风降温,草苫子要早上揭晚上盖,阴天比较暖和时,上午9点揭苫,下午降到12℃时盖苫,连续阴天时要在中午放1~2小时的风,如遇寒潮夜间可加盖小拱棚,白天揭开。

2.2整枝

因为冬春茬黄瓜采摘期较长,所以绑蔓(或吊蔓)要认真。瓜秧开始吐须时,及时插架绑蔓,绑蔓要在黄瓜节的下方,以免影响瓜条的生长,生长点要向一个方向,同时要曲蔓,使生长快的慢的在同一个平面,以免互相遮荫。在绑蔓的同时,去掉卷须和雄花,减少消耗养分,20片叶后要去掉下部老黄病叶,盘主枝落蔓,以延长生育期,提高总产量。为提高早期产量可于植株23~25节摘心。

2.3肥水管理

2.3.1水份管理: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下,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在浇足定植水的情况下,根瓜坐住前水分要“见干见湿”,在大行间深中耕,根瓜长到6~8厘米时,才能浇水,浇水后先升高温度至32~35℃再放风,采用膜下暗灌,有条件的可采用滴灌,2月中旬以后,可以7~10天浇一次水,惊蛰以后摘一次瓜浇一次水。

2.3.2肥料管理:追肥可隔1水追1肥,从根瓜坐住后开始追肥,每次1公顷硫酸铵225公斤,每个垄沟内追腐熟的有机肥一平锹,随水慢慢冲入垄沟中。

2.4叶面追肥

如在不能浇水时出现脱肥现象,尤其是定植后根系未发出前,可进行叶面喷肥,可以喷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或生物菌肥等。

2.5灾害性天气的管理

在深冬出现连阴的天气10天以上时,要注意揭苫,并在中午放风1~2小时。为增光保温要保证3~5天擦一次棚膜,随着光照的减弱要降低室温。为防止出现冻害晚上要加盖小拱棚,白天揭开以争取光照。为提高植株的抗寒性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2.6人工补光

冬春季节光照较弱,温度较低,导致植株光合产物低,前期产量低。因此可采用人工补光和人工加温等方式,可采用白炽灯、卤钨灯、日光灯等补充光照,但此方法成本较高;也可采用张挂镀铝聚酯反光幕提高光照利用率。

2.7加温措施

提高室内温度既要采用人工加温的方法,还要利用多层覆盖和外覆盖减少温室贯流、放流损失温室内热量。同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建造蜂窝状保温墙体,加强白天对温度的蓄积,避免夜间温度过低。

3.收获

及时采收根瓜,前期瓜也要早采,瓜长在30~35厘米采摘最适,否则,会影响总产量。到盛瓜期1~2天采收一次。如生长过程中出现畸形瓜及时摘掉,并根据畸形瓜特点合理调整管理方法。

论文作者:兰雪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黄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论文_兰雪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