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商业模式探讨论文_边立云,李宽荣

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商业模式探讨论文_边立云,李宽荣

天津市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摘要: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受到了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电池技术的进步为电动汽车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城市交通电气化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推进电动汽车的发展,本文将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营模式

1.概述

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发布五项重要措施力挺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督促完善财政补贴等政策推动相关产业发展,鼓励资本进入充电桩建设运营。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划文件,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加之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作为基础支撑,本应适度超前的充电桩建设却严重滞后,已成为一定程度上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的充电桩运营模式,单一投资大且无法为运营商快速回收成本,返拢资金。充电桩市场亟需创新运营模式的推动。

2.充电实施发展规划

充电设施的规划原则应经济性原则。在充电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保障负荷充电需求、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规划建设投入要尽可能降低成本。通过政府补贴、风险共担的形式,减少投资者的初期投入。一致性原则。充电设施规划建设要与城市电动汽车需求、交通密度、城市总体规划、电网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的布点规划一致。便捷性原则。由于电动汽车充电的独特性,在充电设施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合理分配充电站点、换电站点以及停车场充电桩等不同充电方式的布局。

充电设施的规划思路。充电设施网络建设应满足城市需求。城市车辆密度大,车辆行驶范围小,充电设施能在城市里得到充分利用。充电设施规划应考虑交通密度、用户出行方式、充电偏好等因素。充电设施规划应与城市和交通规划以及输配电网规划一致。电设施规应考虑区域电动汽车发展趋势。

3.充电设施运营模式研究。

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充换电设施经营企业可向用户收取电费和一定的充电服务费。这个所谓的“充电服务费”,是指车主在公共充电设施上享用充电服务后,需要向服务提供方支付的除基本电价之外的费用。这是常规的运营模式,太高的充电服务费无疑会降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购买意愿,连带危害充电设施产业。

3.1“消费引导”模式

以电动汽车充电桩为中心,建立配套的商品零售与休闲服务商业圈,将成为未来大中型城市发展电动汽车及配套产业的新模式。从战略的角度分析充电桩行业,只是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的一个技术较低的环节,且相关技术及系统也比较标准化,这就说明充电桩依附于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而不是电动汽车依附于充电桩,这个依附关系决定了充电桩的定位是配套服务,而不是主导服务。

这种背景下,运营模式采用“消费引导”模式,考虑提升对电动汽车用户的服务。如与广告商合作,进行桩体广告合作模式;可以与周边商圈合作,达成合作意向。还包括影票代购、消费支付、APP优惠弹出等引导消费的模式。

盈利点。

1)建立以充电服务为中心的商业发展,以配套产品消费的形式获得盈利;

2)此种商业模式解决用户因充电等待时间长而无法等待的问题,引导用户形成消费式充电;

3)提高以充电服务为中心的地理位置商业价值。

3.2“云规划服务”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与传感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车主与充电桩建立实时在线的联系已成趋势。通过对用户行驶里程、充电习惯、个人闲时忙时等数据统计分析,结合市内途径充电站桩的位置、峰谷电价,为客户设计快慢冲结合的充电计划规划;后续发展配套家庭用电计划规划。

充电桩运营可以为充电站经营业主提供灵活的管理工具、丰富的大数据分析、便捷的支付交易流程以及后台支撑。例如:

1)是可以提供充电定价多样化选择方案。经营业主可以根据充电时间、充电流程、充电电量或任何一种组合方式进行自由定价,或针对不同的驾驶者群体或每天峰谷时间定价进行收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是构建智能后端“云服务”运营平台,提供能源计量与管理系统,为充电站经营业主提供多种充电容量与速率选择,可通过提供灵活的充电容量以降低运营成本。

3)是为经营业主提供详细的大数据分析支撑,为改进提升服务提供依据。基于“云服务”为其提供每个充电站具体每天的有效利用小时数、高峰期利用率、充电需求人数、平均充电周期等内容。经营业主仅需登录账户,即可得到详细的数据分析报告,有效识别各站点运营情况,将关注重点及时聚焦存在经营困难的充电站。其核心在于帮助充电站经营业主集中于充电站运营,而不是站点维护等琐碎内容。

盈利点。

1)提升用户的服务体验,提升用户量;

2)一定程度上实现充电桩的总体调配,提高设备利用率;

3)便于进行负荷侧管理,从而对削峰填谷起到积极作用。

3.3“多头连横服务”模式

“多头连横服务”模式通过将整车厂商、设备制造商、用户、充电站经营业主、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方有机融合在一起。依托充电频率、消费记录,及用户信用度评价等,进行车辆换购优惠、VIP用户购车折扣、保险折扣等,与各车企、商城、英大财险等内部单位合作;共同创造富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型企业看到广阔的未来市场空间,深入参与到价值链创造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与充电桩市场的发展。

随着私人电动车增多,出租车充电变得愈加困难。80分钟的快充加上排队等待的时间成本、停车费、充电费,电动出租车的百公里使用成本甚至会超过燃油车。

在这种市场背景下,以充电网络作为入口,可以打造一个充电服务的生态系统,挖掘手机app、汽车检测保养、充电套餐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实现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

由于充电站不同于传统加油站“即加即走”,充电服务时间普遍较长,在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之间,这就给高附加值服务提供了生存空间。在充电期间,充电站可以提供汽车检测、汽车保养维护等服务,还可以通过开发APP,实现手机预约、网上付费、到站充电兼维修保养的流程,打通厂商、消费者到服务商的整个产业链,打造综合服务生态圈。通过对用户消费和大数据分析,可以通过收取广告费、为客户定制充电方案、收取用户附加费等方式,借鉴淘宝模式增加盈利点,进一步增加用户粘性,形成自我成长的生态系统。

盈利点。

1)使各个行业有可能参与到电动汽车相关设备、服务的提供中,丰富充电产品和服务,刺激生态市场化发展,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2)产品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在促进电动汽车发展的同时,广大行业的加入对于解决电动汽车发展瓶颈问题具有优势作用。

4.展望与创新

一是加强充电桩业务商业模式创新的策划与实施。充分整合利用产业链和价值链资源,搭建具有吸引力的平台,通过战略合作、混合所有制经营等多种方式,形成涵盖车企、用户、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在内的合作共赢网络,吸纳大量的互补者积极参与价值链的构建,分享运营收益,推进充电桩产业发展,加快电动汽车推广应用。

二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精确理解,创新充电桩业务的运营管理模式。以用户需求作为价值主张的基点,围绕用户需求开展产品创新。以提供出众的充电设施解决方案为基本定位,在提供便捷操作、界面友好、智能多样的充电设施的基础上,以移动终端APP开发为基础,以软件应用内容为核心提供贴心增值服务;进一步尝试通过远程监控、无人值守等技术手段,运营充电站与充电桩,改进用户服务体验,提升充电桩的运营效率与效益。如采用“分时复用服务”模式。

采用非占用时间为临时有充电需求的用户进行充电,获得收益,一方面为电力用户提供收入的盈利点,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同时临时用户的充电服务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会刺激电动汽车服务市场,推动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市场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姝凝,杨少兵.居民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有序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04:71-77.

[2]贾龙,胡泽春,宋永华.考虑不同类型充电需求的城市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综合规划[J].电网技术,2016,09:2579-2587.

[3]廖斌杰.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及配电网接纳电动汽车能力评估[D].浙江大学,2016.

论文作者:边立云,李宽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商业模式探讨论文_边立云,李宽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