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姚宁

探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姚宁

姚宁

贾汪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江苏省 221011

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很多行业的发展,土木工程行业也不例外。社会发展的同时人类的思想水平也不断提升,所以对建筑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土木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就是就是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文章从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对于土木工程的危害、土木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这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希望能给土木工程施工企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技术作为土木工程的关键技术,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想把握好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就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和混凝土的配置比例,还要做好现场的其它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现场的有序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工程质量的前提保障,企业只有确保这个技术环节上不出现失误,进而才能确保其最大经济效益和长久发展。

一、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对于土木工程的危害

如果混凝土在制作过程中因为技术问题而出现裂缝,这样会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碳化和腐蚀钢筋等问题,会给混凝土结构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通过裂缝与混凝土内部游离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具有碳化作用的碳酸钙,这样会彻底降低混凝土的碱性,进而会加剧混凝土收缩开裂程度,进一步破坏混凝土的结构。在混凝土内有渗水以及溶解部分水泥的化合物,这些都会造成对溶蚀性腐蚀,降低混凝土的耐腐能力。如果混凝土水泥石中的松软物质被腐蚀就会产生一种盐酸,对于混凝土的腐蚀力度较大,如果不及时发现和处理,这种盐酸盐在混凝土的裂缝内存积,就会产生一种溶解度极低的化合物,造成更加严重的膨胀性腐蚀,整个土木工程将面临更大的危险。由于混凝土技术质量的原因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会直接将支撑整个工程重力的钢筋暴露在空气中,并且可能会被渗水浸泡和腐蚀,还有渗水产生的盐酸盐也会对钢结构产生腐蚀作用,钢筋的抗压和抗拉功能会逐渐减弱,影响整个土木工程的安全。

二、土木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良好的施工准备工作是实现施工目标,确保施工质量的良好开端。在土木工程施工前,需要做的施工准备工作多而杂,施工方应当根据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以及施工的方案,合理统筹施工准备工作的各个环节。许多施工单位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重视力度不够,认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就是简单的原材料堆积,其实则不然。施工前原材料的堆放位置对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合理的施工场地行车路线设计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施工进度的快慢。

1、原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原材料主要包括砂石、石子、水、骨料等基本材料,另外还有一些调节混凝土性能的粉煤灰和外添加剂等其他原材料。在选择这些原材料时,质量是关注的重点,只有原材料的质量过关才能配制出合格的混凝土。

2、混凝土配合比的设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的确定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其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定中,需要充分结合实际的施工状况、气候环境以及原材料的相关参数等,根据试验室的试验结果合理确定配合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间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水的比例,具体来说如果水太多了,就会使混凝土的强度不达标,水要是少了,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堵塞,因此要求相关人员一定要把握好比例。

3、施工现场的其他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除了需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的混凝土调配比例外,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还需要充分做好施工的基础工作,对相关的隐蔽工程进行逐一检查验收。重视混凝土浇灌前模板支撑体系的质量,检查模板是否牢固,是否存在缝隙。另一方面,测温管是监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参数的重要设备,测温管安置的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到混凝土温度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最后,重视技术交底工作的严谨性,技术交底工作是混凝土浇灌前的最后一道准备环节,该环节应当关注的重点在于确保基础施工技术验收合格,各项前期准备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为后期混凝土浇灌施工做好铺垫。

三、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1、混凝土的材质控制技术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比如最基本的原料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海水均不能使用。另外,水泥强度的掌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的品质产生直接影响。混泥土施工水泥是必不能少的应用材料,主要有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三种。混凝土水泥一般使用通用水泥。所以一定要掌握水泥的性能及应用方法,然后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另外,在水泥施工时应注意保持水泥储藏地的干燥,防止水泥受潮变质;施工工地上的水泥应遵照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及出厂批号进行标示,以便分类储存和应用。

2、水泥水热化降低技术

由于混凝土主要由水泥、水等原材料构成,水泥固有的水热化现象势必会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选择同等规格参数中,水热化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条件,选择质量较好的骨料,合理应用添加剂和水,以便在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同时,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实现降低水热化的目的。另一方面,水热化的降低还可以采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的做法,可以通过循环冷却水的办法降低水泥的使用带来的混凝土水热化。

3、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技术

混凝土浇筑需要在浇筑前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的位置、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查,随后清除模板物质并仔细检查模板缝隙的堵塞情况以及程度。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仍然需要不间断地持续进行浇筑,体现为前一层混凝土凝固前需要浇筑完毕下一层混凝土。混凝土浇筑之后,工作人员不但需要仔细检查混凝土的均匀程度,而且需要仔细检查混凝土密实程度,进而为整个模板能够得到充实提供保障。受到水、水泥之间水化反应的影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裂痕现象,由于水和水泥会产生水化反应,容易造成混凝土的裂痕,多年经验总结得知,温度梯度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因素。因此,为能够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痕,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温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能够保障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一方面需要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另一方面需要尽量将混凝土置放点温度控制在一个恒定的范围中。而未能够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对新混凝土和酒混凝土之间可能出现的融合现象需要采取措施予以防止。

4、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施工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施工过程主要由坡脚、坡中部、坡顶三处三道振捣。在进行三道振捣前,应当根据施工设计的要求,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标准,确定三道的位置,处理好三道振捣之间的关系,做好协调配合,以确保振捣可以覆盖全部的坡面,从而使得混凝土振捣后可以达到标准要求的密实度。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需要重点控制振捣棒的震动时间和植入深度,其深度以处于下层混凝土5厘米以上为宜,移动的间距保持在40厘米左右,振捣棒需要快速的插入,缓慢的拔出。待混凝土振捣密实之后,使用刮杠将其表面刮平,混凝土凝结前应当使用木板抹平,抹平的次数以两次为宜。

5、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

混凝土施工前需要根据施工的要求,于实验室中进行混凝土配比实验,确定合理的配比比例。但施工现场毕竟不是实验室,两者之间在环境和操作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配比施工前,应当尽量减少这种差异的存在,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并在实验室模拟时予以考虑。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在进行土木工程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只要把握好混凝土的材质、水泥的水热化现象、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混凝土的振捣技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标准这几个大的原则,就能确保企业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最终推动我国土木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名龙.浅析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5(13):285.

[2]耿振刚.关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J].江西建材.2015(02):86.

[3]于兴会.关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10):160.

[4]李德国.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08):109.

论文作者:姚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  ;  ;  ;  ;  ;  ;  ;  

探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姚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