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沥青面层防水处理的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于耀翔

桥梁沥青面层防水处理的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于耀翔

摘要:对于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出现的坑槽龟裂变形扭曲及车辙剥离等病害现象,原有的简单挖补只治标不治本,只能使桥面平整,无法防止桥面水下渗。为确保桥梁构件稳定,维持桥面耐磨抗滑性能,恢复桥面正常使用功能,可采用ASP沥青防水剂对桥面进行处理,防治桥面水下渗,延长桥面的使用寿命,确保高速公路桥梁的行车安全,某工程大桥,桥面坑槽车辙等病害严重,采用ASP沥青防水剂对下行的桥面进行了防水处理,通过与下行未处理的桥面对比及近两年的运行看,处理后的桥面在防水提高抗滑性能及维持桥面其他使用功能等方面效果良好。同时良好的材料性能,使得在路面工程的维修中花费的成本也越来越低。

关键词:桥梁沥青;面层防水;施工技术;处理分析

一、桥梁工程防水系统的组成

桥梁工程防水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防水层的防水、防水隔离层、沥青表面的明沟排水和泄水孔的防水等。

由于桥梁工程通常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且长期受到高压荷载,因此其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产生裂缝。如果防水层设置不好,就会将上部的沥青面层拉裂产生各种裂缝或者直接滑动到一起堆积起鼓。所以对于防水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工艺要求非常高 二、桥梁防水施工的特点

基于以上防水层作用的分析,我们总结出,防水层的特点如下:

1、桥梁防水层必须要有较强的融合性能,不仅能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效粘结还要与上部的沥青面层高度融合,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只要有一个方面没有粘结好,在两者发生变形或受压不均的时候,就很容易脱落而达不到防水效果。

2、桥梁防水层必须具有抗高温性能。一方面是面层沥青施工的时候,处于高温状态(温度至少有130度),直接铺设在卷材上的时候很容易将卷材烫伤甚至烫穿而发生破坏;另一方面,沥青路面是暴露在空气中,特别是夏天高温的时候,由于长期吸收热量,路面温度会非常的高,这些热量通过沥青传递到防水层,如果耐高温性能达不到要求,也很容易破坏。

3、桥梁防水层必须具有高度抗碾压能力。由于桥梁工程上经常会有大型车辆的通行,对路面会形成高强度的碾压,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对卷材会形成侧向拉力,而使得与结构层脱落。

4、桥梁防水层必须具有高强度压力下的不透水性能。在上部高强度荷载作用和侧向拉力状态下,对卷材的抗渗能力非常高。

5、桥梁防水层必须具有对大的温度变化的抵抗能力。由于桥梁工程是处于室外,在冬季和夏季会有非常大的温差,甚至是每天的早中晚都会有较大的温差。这就要求防水层有较强的抵抗温差变形的能力。

6、桥梁防水层的维修较一般防水系统更困难。我们知道如果要对防水层维修,就必须将面层拨开,将破坏的材料进行更换。由于桥梁工程是公共交通工具,如果要将表面沥青层拨开,则会对交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维修起来会更麻烦。

7、桥梁防水层必须具有抗腐蚀性能和高度的抗老化能力。桥梁工程设计使用年限是70年,甚至更久。由于其维修的复杂和困难,因此要求防水层必须具有高度抗老化能力,才能保证长时间的正常使用,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频率。

二、桥面防水层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材料选择不当

目前市场上的防水卷材有很多种,每种材料由于其组成原料、生产加工工艺、厚度等的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工程条件。很多施工单位在不同的项目上都喜欢选择自己熟知的材料和工艺。倘若根据环境的不同,选择的防水材料不当,会在后期引起很多的问题。

2、基层条件不够,就进行防水层的施工。

由于桥梁工程的特殊性,其工期要求更高。很多施工单位在钢筋混凝土基层还不满足方式施工的条件下,就开始放水层施工。如钢筋混凝土表面垃圾未清理干净、有凸起的骨料或钢筋头、表面未充分干燥、有浮渣等。在这类情况下施工的防水材料,往往与结构不能进行有效的粘结,发生脱落、空鼓、起皮、开裂等现象,达不到防水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施工过程中没有安装规范要求进行

防水施工一般分为热熔法和冷粘法,不管哪种施工方法都有其对应的要求。桥梁工程中以热熔法居多,在此法施工中对基层要求就更高,对于卷材的搭接宽度、铺贴的方向、室外环境温度、底子油的涂刷都要对应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操作规程来施工,也很难保证防水层的施工质量。

4、在桥面分隔缝处的防水处理不到位发生渗水

桥梁工程至少都有几百米,多则几千米,需要进行不断的分隔。在分隔缝处的防水处也需要进行断开后二次施工。由于新旧环境的不同,如果此处的接头处理没到位就很容易渗水。

5、防水层上下不材料不一样,导致变形的差异

防水层下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是沥青面层。二者在材料的各方面性能上都有差异,特别是不同温度和荷载下的材料变形。当温差变化较大的时候,二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处于中间的防水层,就会在不同的拉力作用下,而发生脱落或者撕裂,发生破坏。

三、桥梁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只有制定好了全面、适用的管理制度才能将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在制度中必须明确个人的岗位职责、施工工序的检查验收程序、质量检查的要点和要求、发生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和方法、相应的处罚管理制度等。

2、加强防水材料的控制。

防水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保证防水效果的前提。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特征和外部环境,我们应该选择对应合适的防水材料,不要千篇一律使用自己熟知的而放弃合适的。在材料进场之前,要对厂家进行考察,获知他的生产情况和实力,是否正规等。材料进场后,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复验,在复验合格状态下,才能进行使用。

3、加强防水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不同的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对基层要求不一样,因此我们要根据材料的选择来对基层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混凝土表面存在的浮浆应进行铲除、外露的粗骨料或钢筋头应及时割除、如果表面有油质等影响粘结的物质要及时清除、有水的地方必须要进行清扫使之保持干燥等。待基层处理完毕后,经各方验收,真正达到了防水施工的条件,再进行下部施工。

4、加强防水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防水施工是一个关键的工序,必须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审查审批后再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对于粘结的工艺、搭接长度、细部节点的处理、工序的交接等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重点。在施工时必须要设置专人进行旁站和实时的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正和处理。

5、提高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的素质

人是施工过程的管理者和具体实施者,因此要求我们的施工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职业责任心,并熟知施工操作要点,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同时管理人员要对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熟知施工和验收标准、经验丰富,能迅速准确的洞察出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每一道工序都满足质量的要求。

6、环境要求

根据材料选择的不同,在雨雪或大风天气,高温、低温状态下,均不宜进行防水层的施工。

7、试水实验

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一定要进行试水实验,合格后再进行上部沥青的铺装。

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控制主要是一系列施工质量的控制。既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又包括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另外基层的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到面层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铺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创造优良工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张占军,胡长顺,王秉纲.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14(1):56-59.

论文作者:于耀翔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  ;  ;  ;  ;  ;  ;  ;  

桥梁沥青面层防水处理的施工技术的探讨论文_于耀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