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的思考与继承创新论文

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的思考与继承创新论文

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的思考与继承创新

马晨晓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摘 要 人民问题是检验政党与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始终坚持人民本位。“枫桥经验”作为党治理国家非常重要的法治经验,其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自治的矛盾化解方式、坚持法治思维、依法办事的社会治理模式经得起时间考验,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模式的典范。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难度加大,“枫桥经验”在此背景下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实现了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关键词 枫桥经验 人民 社会治理 社会主义法治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不断探索、完善法治工作,修正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环节,逐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今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更上一层的一年,我们党和人民积极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方略,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更好的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新时代的发展;今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陈出新的一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修订了1982年宪法,把最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上升到国家根本大法的高度,汇聚民心,体现民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人民内心安全感与幸福感的提升、为社会治安和谐有序、为国家长治久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社会基层治理依然需要法治保障。在依法进行社会基层治理的实践中,“枫桥经验”历史作用突出,现实意义深刻,它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始终走群众路线不动摇,不仅是当时指挥中国政法工作的一面旗帜、也是当下凝聚人民意志,维护社会稳定,创立和谐社会所必需的标杆。总结“枫桥经验”的发展过程,深刻领会“枫桥经验”的精髓,才能更好的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 “枫桥经验”的内涵

在社会治理问题突出和治理能力不够的驱动下,我们党顺势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目的是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共商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优化社会治理,让人民的基本安全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真正实现平安中国。

1.1 “枫桥经验”的形成发展过程

“枫桥经验”的发展过程是和政治坏境、政治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比如改革开放前为全国的教育改造提供了范例;改革开放后注重发挥群众力量,发展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枫桥经验”都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宝贵财富。五十五年风云嬗变,而“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半个多世纪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从当初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发展到现在“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时代特色,推进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在对“枫桥经验”的积极践行下,社会治安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正是因为“枫桥经验”价值取向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相一致,是体现民意、凝聚民智的创举。

1.2 “枫桥经验”的价值内核

首先,“务实为民”——“枫桥经验”的产生发展中始终贯彻的价值取向是人民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枫桥经验”把人民诉求放在首位,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了思路。从前期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造来看,“枫桥经验”放弃武力改造,把原本不认可社会主义的人改造成了真心认可社会主义、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劳动者,这争取了民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也在法律层面上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

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在我国,民众对转基因食品还存在比较高的质疑,一方面主要是转基因的技术相对不够成熟,存在着许多未知因素,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还难以消除;另一方面是人们对转基因产品在认知水平上有一定的界限,以及对公众机构体制机制的信任度下降,导致对转基因存在着安全疑虑,接受程度相对较低。

其次,“鱼水情深”——“枫桥经验”关注人民,也更注重培养建设党员干部队伍。“枫桥经验”坚持群众的纠纷内部协调,群众的矛盾就地化解,着眼于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枫桥的成功离不开群众,更离不开优秀的领导集体。带领枫桥群众进行法治实践的正是众多群众当中的先进分子,他们组成了党的领导干部,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总而言之,“枫桥经验”证明,枫桥的领导干部确实肩负起了责任和担当,他们有着前瞻性的眼光,有着科学的理论水平,有着统筹规划的能力,也有承担风险的政治勇气。

第一,坚持法治思维,真懂法真用法。法治思维的运用分为四个层次,从基础的认知判断到逻辑推理再到综合决策再到建构制度,对普通干部、领导干部、高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同时,法治思维形成的前提是学法、知法、懂法,有基本的法律知识储备。因此,新时期“枫桥经验”若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更有效作用,培养起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治思维,就必须引导帮助干部和群众学习法律知识,清楚基本的法律常识,培养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在处理社会矛盾中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各类纠纷以法为准,把依靠法律解决问题作为共识。

2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继承创新

高校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建构立体式课程体系,以专业亲近产业,开展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教学,拓宽理论基础,强化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课程建设方面,高校一方面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开设与工匠精神培养密切相关的创新创业类通识教育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并举,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8];另一方面要改进专业结构,紧跟产业变革,以工程问题为线索建构交叉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目标要全面涵盖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并通过跨学科融合优化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复合型知识,养成创新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全面提高职业综合素质。

第一,贯彻群众路线,敦促人民自我管理。五十多年来“枫桥经验”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依靠群众,无论“枫桥经验”的具体内容有了何种变化,其基本方法论原则都是依靠群众,这也是枫桥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和亮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人民矛盾发展的角度来看,需要枫桥创新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的新机制,思考如何解决人民新问题,满足人民新需要。

2.1 牢记枫桥精髓,坚持人民本位

要不断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中心向基层方向移动,从基层就要营造起积极和谐的治安环境。“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典范,应继续坚持法治思维,创新基层治理方式。

陈少平:广东农垦是中央直属垦区,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垦区的改革发展寄予很高期望。广东农垦必须牢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立足新时期农垦定位、使命,充分发挥广东农垦的优势,紧抓机遇,励精图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扎实工作,砥砺前行,以新担当和新作为,进一步提升改革发展质量和水平,努力在贯彻落实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上走在全国农垦前列。

第二,优化干部队伍,监督干部高效廉洁。新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多样化,也对干部工作的效率、执行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干部自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设清廉高效的干部队伍需要从源头开始。从选拔任命上,要严格规范程序,公开透明,选择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度高的人为任命对象;从思想上,要加强思想教育建设,提高法律意识,明确法律法规,实现干部自身的知法守法用法;从政绩落实上,要勇于接受群众监督、干部监督、社会监督。总之,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

2.2 传承法治思维,创新基层治理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的最终价值目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依法治国是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因此,在依法治国方略中,突出保障人民民主,维护人民利益,提升人民幸福感是现实归宿。因此,枫桥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依旧要从人民本位出发,让人民有更多满足感、获得感。

最后,“生生不已——“枫桥经验”凝聚党和人民智慧,是真理与实践、继承与发展的统一。从真理的角度来看,“枫桥经验”是反映在党和人民心中开展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正确理论,这一理论基础支撑枫桥从历史走向现在,也将从现在走向未来。从实践的角度看,“枫桥经验”从初提到发展成熟,其理论的效度逐渐凸显、信度逐渐加深的原因在于“枫桥经验”下社会治理井然有序、人民矛盾顺利化解的有效实践。五十五年的创新发展,枫桥呈现出来的是独树一帜的阶级改造、成效显著的治安整治、远近闻名的治理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跳出”小治安,建设“大平安”。枫桥为我们贡献出的不仅是一方安定,更是建设整个平安中国的宝贵财富。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难度加大,“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实现了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第二,适应社会矛盾变化,发挥多主体作用。当前社会矛盾复杂多元,社会治理措施也要创新和多元。所谓多元,即社会治理主体不同,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在整个治理过程中,首先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保证社会治理坚持正确方向以及治理体制的有效性、科学性。枫桥地区的党员干部一直走在开拓创新的前列,领导枫桥地区在社会治理中大胆创新,才让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标杆。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更要做一个实干家,为充分调动起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积极性。其次要坚持政府的有力领导。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社会治理的各项举措、完成各项治理目标,切切实实为人民服务。最后,“枫桥经验”要发挥社会群众的作用,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体会责任感和成就感,这才是真正的共商共建共享。比如枫桥地区为群众提供自治平台,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成立专业自治委员会,提高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也提升了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3 打造“互联网+”环境下的“智力”治理模式

互联网或者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个领域的建设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从社会治安管理角度看,一方面,网络让社会交往打破了地域限制,更加快捷、便利。另一方面,网络安全问题、网络信息管理问题也成为社会治安管理中的难点。“枫桥经验”发展至今,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与时俱进,这也是五十多年来保持其科学性与真理性的条件。新时期“枫桥经验”若要继续获得高效的社会治安管理效果,就不能忽视互联网技术,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新枫桥经验”。

湍流模型选用较常用的RNGk-ε湍流模,气蚀模型为Rayleigh Plesset模型。输送介质为25℃的清水,温度设为25℃,水的气化压为3 574Pa。近壁面处选用标准壁面函数,壁面界条件设为绝热无滑移壁面,壁面粗糙度设为12.5mm。叶轮与蜗壳进口的交接面用frozen-rotor interface 连接。采用二阶离散格式对计算区域进行离散,计算精度设为高精度,收敛精度设为10-5。

3 小结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枫桥经验”在党和人民半个世纪的探索中不断成长、成熟,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中的常青树。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枫桥经验”都展示出了别样的社会治理智慧,为解决基层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在于,“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群众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追求真理,敢于创新;与时俱进,打造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其思想精髓牢牢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当中。时代飞速发展,法治信念永存,“枫桥经验”将带着更加坚定的法治信念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67+27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44+49.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75.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8.

[6]葛波儿.践行“枫桥经验”促进基层善治[N].绍兴日报,2019-04-22(002).

[7]郑宏伟.略论“枫桥经验”与村民自治[J].法制博览,2019.

中图分类号: D631.4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  

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的思考与继承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