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强骨方治疗65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痛论文_魏智祥,李文彦,吕云佳,诸圆圆,陈培凤

魏智祥 李文彦 吕云佳 诸圆圆 陈培凤

(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普陀 200333)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强骨方治疗65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痛。方法:选择门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痛患者65例,给予补肾强骨方,治疗三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分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总有效率81.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骨方是一种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痛症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补肾强骨方;骨质疏松症;腰痛;补肾;健脾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349-02

骨质疏松症是目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大疾病, 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1]。 中医学属 “骨痿”、“骨痹”、“腰背痛”等范畴。疼痛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腰痛是骨质疏松症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中医学根据 “肾主骨生髓”的理论,采用补肾壮骨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但近年来研究认为肾虚、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病机,应用补肾健脾法改善骨质疏松腰痛症状取得了明显疗效。

笔者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选取55~75周岁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门诊老年患者,采用补肾强骨方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门诊选取65例患者,男7例,女58例,筛选参照《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2];中医脾肾两虚证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主症:腰脊疼痛、酸软少力、肌肉枯萎瘦削、神疲倦怠;次症:目眩、重者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久泻不止、舌质淡或偏红、脉细弱无力。

2.治疗方法

采用补肾强骨方(仙灵脾30苁蓉12当归12白芍12徐长卿12淮山药12生地12山茱萸9骨碎补9牛膝9 白术9)治疗,1袋/次,2次/日,3个月1疗程。

3.判定指标

3.1 疗效观察指标按 VAS 评分[4] 与 JOA评分[5]。

3.2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价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

显效:疼痛完全消失,骨密度检查显示骨质密度增加;

有效:疼痛明显缓解,骨密度检查未见骨质密度下降;

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

3.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22.0: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

3.4.1腰痛VAS评分比较

表1 治疗前后腰痛VAS评分(x-±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1, BP<0.01,

4.讨论

骨质疏松引起腰痛在临床老年人中属常见病症,尤其绝经后妇女,其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骨吸收加快,骨量丢失,骨质疏松发病率达40%以上。又因骨质疏松,使胸腰椎生理应力改变,产生腰痛等症状。据中医“肾主骨”理论及目前对骨质疏松症所开展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骨质疏松症的病因被认为主要是肾虚,其次与脾虚也有关。腰痛在中医教材中一般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和肾虚腰痛四大证型,其所涉及脏腑主要是肾。而人体骨矿含量[6]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与祖国医学肾主骨理论相符,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肾虚衰老症状的产生是一致的,表明了肾主骨理论的科学性。“肾主骨生髓”,肾虚导致骨质疏松;“脾为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脾虚则肌肉消瘦,肢体活动不利,进而导致骨质疏松。“治病求本”,根据其病因病机,补肾健脾之法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首要治法[7],更是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取得了公认的临床疗效。深入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具有类性激素样作用,主要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而防治骨质疏松。此外,补肾中药还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提高血清中1,25(OH)2D3的水平,抑制促骨质疏松形成的细胞因子IL一6、TNF—a等的生成b3等。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主百骸,化生气、血、精、液以荣润骨骼。提倡健脾益气防治骨质疏松者从“治痿独取阳明”立法,认为中医的“脾”不仅包括整个消化系统功能,而且与机体免疫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物质代谢功能等都密切相关。若脾胃虚弱。不仅能影响胃肠对钙、磷等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氮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还影响药物的吸收利用。有发现血清1,25(OH)2D3功水平降低或肠道对其敏感性减弱时,会引起肠道钙离子吸收下降,而健脾养胃药可以促进1,25(OH)2D3生成[8]。

补肾强骨方,以仙灵脾为君药温补肾阳,苁蓉、生地、山茱萸、骨碎补、牛膝,补肾填精、健腰壮骨;淮山药、白术健脾益气;当归、白芍、徐长卿养血柔肝,活血止痛;组方中,补肾中药有类雌激素样作用,促进成骨细胞的增值分化,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达到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 [9]。淫羊藿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抑制破骨细胞的功能[10]。山茱萸中有效成分可明显提高去势大鼠雌激素的水平和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11]。骨碎补有部分抑制类固醇激素所致骨丢失的作用[12],改善骨松质骨微结构,提高生物力学性能,对实验动物的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13]。当归成分中的多糖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14],挥发油具有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15]徐长卿具有中枢镇痛作用并且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和抗炎作用[16]。补肾和健脾有协同作用,可相互提高疗效,补后天有助于促先天,补先天有助于养后天,使先后天相互促进。以上中药共同补肾健脾,调整机体激素水平,可以改善腰痛及周身关节疼痛等骨质疏松症状。

65例病人治疗后临床疗效显示无效12例占18.5%,有效39例占60.0%,显效14例占21.5%,总有效率为81.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强骨方对于改善骨质疏松症腰痛有一定疗效,补肾强骨方通过补肾和健脾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背痛等骨质疏松症状,改善骨代谢、骨密度,为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质疏松学[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142,529.

[2]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 1):1-2.

[3] 中药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 149-150

[4] 宗行万.疼痛的评价--用特殊的视觉模拟评分法作参考 [J].实用疼痛杂志,1994.2(4):153.

[5] 岳寿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第二版)[M]. 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2-134.

[6] 赵玉堂,刘凯军,李金花,等.骨矿古量与肾虚、肾主骨关系的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6,2(3):9-21.

[7] 倘艳锋,陈久毅等,补肾健脾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理论探讨 河南中医,2008,3,28(3):17-18.

[8] 张荣华朱晓峰 脾肾两虚兼血瘀与原发性骨质疏松关系的探讨。四川中医 2003,2l(5):11-12.

[9] 寿清耀,杨荣平等.中药防治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重庆中草药研究,2004,2:51-53.

[10] 李国永,贾锐裸.席洪涛淫羊渡与骨代谢研究现状.中华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312.

[11] 李平,李晶,王惠明.山茱萸总苷对去势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影响的实验研究.天津中医药,2007,24(4):315-317.

[12] 马克昌,高子范.骨碎补对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中医正骨,1992,4( 4) : 3.

[13] 李展春,程光齐等.骨碎补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4): 9-11.

[14] 宋敏,黎七雄,何成龙.当归提取物的鉴定及镇痛活性观察.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 ,23(3):194-196.

[15] 杜俊蓉,白波等.当归挥发油研究新进展.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8):1400-1406.

[16] 许青松,张红英等.徐长卿抗炎及镇痛作用的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07-1408.

[17] 熊恩富,何成奇等.运动与原发性骨质疏松.中国临床康复.2005.9(3):206-207.

论文作者:魏智祥,李文彦,吕云佳,诸圆圆,陈培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  ;  ;  ;  ;  ;  ;  ;  

补肾强骨方治疗65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痛论文_魏智祥,李文彦,吕云佳,诸圆圆,陈培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