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城镇景观环境整治方法——以文成铜铃山镇改造为例论文_郑绿荫,高奔

关于小城镇景观环境整治方法——以文成铜铃山镇改造为例论文_郑绿荫,高奔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 325000

摘要:本文以文成铜铃山镇景观改造实践为基础,针对小城镇环境改造中的常见问题与重要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手法。

关键词:小城镇;景观环境;城市家具;乡土植物

文成铜铃山镇为响应中央政策,开始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内容包括道路改造、上改下、截污纳管、建筑立面改造、景观环境改造等。当下由于经济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局限,越来越多的小城镇盲目地以大城市的标准追求大尺度的空间环境而忽视对人的关怀,丧失了原有的城镇特色。因此铜铃山镇如何在整治过程中能存留本身特色,不被这个时代的浪潮所同化,是我们设计的关键。本文从景观专业的角度研究铜铃山镇环境整治的方法,在设计中目标打造宜人、和谐、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同时通过专项设计来实现小城镇的特色化整治。

一、前期调研

1、地形调查

改造工程不同于新建工程,需要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建设,需要设计人员对现状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使工程顺利的进行。一般小城镇的地形图年份较老,和现状存在较大的偏差,因此在设计之前需对现状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步行系统、建筑之间边角场地、居民活动场地、绿化情况、驳坎和桥梁的结构状况等基础设施进行现场调查。同时对设计区域在近几年做过的建设,包括道路两侧绿化、小游园、广场等无施工图纸的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对现有绿化的苗木进行统计,归纳总结适合在本地生长的品种,以达到绿化有效提升的目的。

2、民意调查

小城镇居民房往往沿着道路与河道发展,景观的改造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性的调查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方案的可实施性,如周边居民的晾晒、停车与交流习惯。铜铃山镇的居民房前大多有较为宽敞的场地,居民习惯将车辆停放在家门口,并做一些晾晒的活动。同时,由于镇内无公共活动场地,居民则多在房前进行交流与休憩。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尽量还原居民的生活习惯。

二、详细设计

1、步行系统

小城镇的人行区域多为居民房前场地所形成的连续空间,民房多为居民自主建设,户与户之间室内标高和退让道路的距离并不统一,导致场地坡度和宽度多样,无连贯舒适的人行空间,因此人行道的设计需通过对现状标高的深入了解,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铜铃山镇从安全与使用的便利性考虑,首先需将人行道进行系统化设计,确保侧石高度为12CM,通过台阶或缓坡处理室内外不等的高差。铺装材料的运用上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将文成丰富的桃花红花岗岩运用到设计中,花岗岩的厚度大于5厘米,以适应小城镇停车管理困难引起的车辆上人行道的情况,防止花岗岩被车辆压损。同时考虑与铜铃山镇自然风光相协调,设计运用较为粗糙的面层处理。

2、居民活动场地

镇区内现状无居民活动的公共场地,设计通过对现状局部农田的改造,作为居民休憩活动的场地。此区域通过起伏的矮墙,利用镇区泄洪渠内丰富的卵石砌筑作为花坛侧壁也可为坐凳。同时加入夜景效果的设计,形成良好的互动空间。

3、专项设计

小城镇整治是当下时代的大趋势,如何在改善环境、乡镇面貌的同时又能体现本地的特色,而非千篇一律的小城镇城市化建设是我们重点思考的内容。因此文化尤为重要,文化能展现城市的活力。不仅可以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陶冶,提高审美的享受,也可以调剂人们的情绪,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载体。我们通过对本地文化的提炼和小城镇的定位的研究,提炼出富有特色的元素,融入到城市家具和桥梁栏杆的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城市家具是城市环境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起到聚集的作用,同时能有效激起市民的共鸣和对地域的热爱。

铜铃山镇的城市家居按功能分为公共休闲服务设施、交通服务设施、公共卫生服务设施、信息服务设施、美化丰富空间设施等,包括休息座椅、健身娱乐设施、照明灯具、交通指示标志、自行车停放设施、无障碍设施、垃圾桶、公共厕所、宣传栏、指示牌、花坛、雕塑、小品等。设计将铜铃山镇优美的山体形态抽象化而提炼特色的LOGO,加入到城市家具的设计中来。材料则选择本地丰富的木材和石材,局部采用丰富的颜色加以点缀,在体现本地的文化特色的同时不失现代时尚的气息。

(2)桥梁栏杆

栏杆造型是桥梁总体构造的一部分,要对桥梁整体美观起到衬托和加强作用,因此栏杆造型要能够适应桥型。

由于铜铃山镇有山体泄洪的要求,镇区内有纵横的泄洪渠,主干道与支路均有桥梁通过,需将桥梁栏杆做为景观的一部分,体现镇文化特色与个性。设计通过石材与金属等材料的结合,将山形LOGO加入栏杆,并在几座桥梁栏杆的设计中寻求变化,而非千篇一律。

三、植物设计

铜铃山镇境内植被茂密,空气清新,环境纯洁,最高为石垟林场杨顶峰,海拔1362米,平均海拔为588米,年平均气温13.7℃,7月份平均气温23.6℃,

(1)现状绿化基础较差

铜铃山镇现状绿化基础较差、绿地面积小、绿地类型单一、绿化覆盖率低。部分绿地未充分利用及美化,有的虽然进行了绿化,但树木栽植数量较少。由于外来树种的多样、新奇等特点小城镇绿化在树种选择中,经常会盲目地从异地引种,造成因外来树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差而长势较弱或者死亡。镇区内现状绿地乔木多为香樟、桂花、玉兰等城市树种,植物配置模式单调以常绿为主,缺少通过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展现植物景观艺术效果,且长势不佳。而下木多为红叶石楠、龟甲冬青等城市常见品种,由于缺乏后期维护,现状十分杂乱。

(2)对乡土树种、野生植被利用不够

乡土树种是本土的原生树种,是在本地环境条件下经过多年优胜劣汰的考验,自然竞争后留存下来的,其外貌到结构均适应了本地的环境,对够适应本地灾害性气候有较强的抵御能力,且管理粗放,养护简单。因此,运用乡土树种可节约财力和物力,组成更加稳定的生态景观,不仅能显示出地方自然景观、地方资源特色,而且大大降低绿化建设和养护成本。可根据本地树种的叶色、花色、枝干颜色、果实颜色等特点,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景观和自然的和谐。

乡土树种的萌芽力与成枝力强,生长期枝叶繁茂,能有效地提高绿化覆盖率。同时乡土树种根系深而广,可疏松土壤、调节地温、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还可以穿透深层土壤将其熟化。铜铃山镇本地生长的乡土品种为本地山樱、冷杉、海棠、杜鹃等,均能承受铜铃山镇高海拔的低温气候,且色彩丰富。设计通过山樱、冷杉等的片植,打造出具有铜铃山镇特色的植物景观。

结束语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不断实践、创新和解决现状矛盾的建设项目。要把小城镇建设成一个环境清洁、优美、舒适,现代化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绿色森林城镇,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海龙《浅谈现代城市家具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14期

[2]陈红儒《桥梁栏杆的美学设计》[J].甘肃科技,2004年第10期

[3]赵国亮《浅谈乡土树种在绿化中的应用》[J].山西林业科技,2010年第2期

[4]程新平《高海拔地区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及配置浅析》[J].防护林科,2016年第10期

论文作者:郑绿荫,高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关于小城镇景观环境整治方法——以文成铜铃山镇改造为例论文_郑绿荫,高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