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论文_王休林

浅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论文_王休林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 湖南省娄底市 417000

摘要:水文地质因素,简单来讲指的是自然界中水资源变化的情况,这种不断变化的水资源在地质空间中长时间储存。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主要来源是自然界降水以及渗透水,其中还包括河流等自然流入的部分。地下水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调节水资源的配置,为人们提供广泛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等。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能够形成自然界的水循环系统,促进自然界中水资源的有效循环,提升我们的生存环境质量。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影响;措施

1水文地质概述

水文地质,一般来说是指地下水的不同流动情况。众所周知,地面以下的地壳结构复杂,这就导致了地下水的活动状态也非常复杂。地震等地壳运动的发生都将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地下水的运动状态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制定出相应的地下水保护措施,以此来避免灾害发生,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在地质灾害中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

2.1地面下沉

当区域内的水文地质发生了变化,直接的表现就是区域内部出现地面下沉的现象,主要诱因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指的是对地下资源不合理开采,开采过度之后引起自然环境的恶化,生态平衡的破坏等现象。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油、气、煤矿等资源的大肆掠夺造成了区域内部的水文地质环境破坏,进而演变成严重的自然灾害,情况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便是地壳板块破坏之后产生的地震。以上相关因素均是地面下沉的主要原因,地下水的使用过量会影响地面沉降,合理使用地下水,保持生态平衡能够有效缓解地面沉降的问题。

2.2砂土液化

水文地质的变化对砂土情况也会产生影响,这种情况发生的诱因基本上是地震等自然灾害。在地震发横的瞬间,地震的作用力会直接影响地面,短时间内会造成严重的破坏情况,破坏疏松粉和西沙土,造成砂土的液化现象。砂土液化的与地质情况具有密切的联系,地质情况不同,砂土液化的情况也会有所差异。成绩颗粒较粗的情况下,液化的作用力较大,当作用力超过了地表能够负担的标准,地表会直接出现冒水或者冒浆现象。

2.3地基变形

水文地质情况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地表建筑的形态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筑的逐渐升级,建筑数量的不断扩张,在建筑过程中对水文地质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出现了建筑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软土地基的土质结构层相对薄弱,水文地质中对土质结构的承载力较低,当受到自然界或者外在因素的影响,土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造成建筑物地基变形[2]。

3控制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影响的方法

3.1开展科学的水文治理工作

(1)环境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尤其是对地下水的保护治理工作。目前我国正处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环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下水环境被破坏,地下水出现严重污染时,人类的日常工作和学习都将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务必要加大力度来确保地下水环境的安全。

(2)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我国的水资源储量从整体来说非常巨大,且降水丰富,但水资源的分配极具地域性和特殊性,实际上因特殊地理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区域气候的差异,我国的水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储量都大相径庭。对于一些用水量大但水资源储量少的地区,人们往往会对水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引发人为的地质灾害;而对于有些降水量过大的地区,则经常会因地下水储量过大,对地壳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为此,各地的相关部门要根据地区具体的降水和使用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采制度,以此来保证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具体措施包括利用地下水进行植被和农作物的灌溉,对于地下水过多的地区还可以进行地下水的引流、利用地下水进行地面或车辆的清晰工作等,这样既可以解决当地的水资源利用问题,还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特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也响应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建立系统的灾害紧急处理机制

(1)当地质灾害发生时,人的生命安全才是重中之重,在进行救援或转移时,要按照先人后物的顺序进行,最大限度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2)对于灾害发生现场,国家和相关部门要指派专业人员进行指挥和救援,以此来保证现场的秩序,最大限度减少因慌乱而出现的踩踏事件以及推搡事件,避免灾情变得更加恶劣和复杂。

(3)灾害发生现成极易出现局部的塌陷以及沉降等恶劣的地质现象,当这些现象出现时,要及时对该区域布置相关警示标志,避免因误入沉降和塌陷处而出现二次伤害。

3.3进行严格的预防和检测工作

对于自然灾害频发的地点应当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特点进行详细的勘察和监督,并且制定出地质灾害发生时的紧急预警措施,联系相关部门制定协同配合机制。一旦发现地质情况具有某些问题,应当及时有效的进行相应的处理手段。在水文地质环境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中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将水文滴地质环境的维护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并且设定良好的检查监督机制,在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检查的细节问题,将这项检查任务逐渐趋向科技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区域内部的地下水也应当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帮助工作人员找到问题的中心,及时判断区域内部地下水资源的情况,以及运行情况。当检测到地下水受到污染时,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工作。

3.4制定紧急救护措施

当地质灾害发生时,会在短时间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尽量减少人们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的损失,并且有效控制地质灾害的扩大化影响,降低影响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尽可能缩小影响范围。在日常的环境建设中应当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定期进行预警演习,增强居民对自然灾害的防治心理,培养居民随机应变的能力。只有在生活中制定了自然灾害经济处理机制,才能够保证居民在真正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处理能力,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紧急演练机制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的紧急应变机制,也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5合理开采和使用自然资源

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并且我国具备众多农业生产的地区,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地下水资源对农业灌溉十分重要。但是过度使用和开采会造成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短缺,影响水文地质。不仅仅是水资源应当合理使用,人类社会中对资源的开采均应当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关部门应针对资源开采做出一定的标准和惩处措施,严格控制资源的利用,保证区域内的水文地质不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当人类社会中对资源的开采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应当进行适当的补救措施,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填补,注入人工湖。尽最大可能保证水文地质不受影响,降低水文地质的改变情况,减少因为地质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减少对人们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影响。适当开采资源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的行为,但是盲目开采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同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和整合方式,降低资源开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促进我国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地质工程灾害的预防本就是一项长久性工作,所以必须将水文地质因素对其影响及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理。否则极易导致地质灾害的形成和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其灾害的有效预防对国家未来工程的建设有着积极作用。本文针对水文地质因素对工程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开展分析,从地下岩石溶洞、致使沙土液化、建筑沉降及对地基结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只有采取科学办法对其影响妥善处理,才能保持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希望文章的分析可以为工程地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实现国家全方面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增铮,刘振荣.谈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科学技术创新,2018(6):315-316.

[2]冯晓琳.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8(19):18-19.

[3]冯伟,么惠全.采空塌陷区管道成灾机理分析及工程防治措施[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37(3):112-115.

论文作者:王休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浅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影响论文_王休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