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表演与观众的审美愉悦论文_黎华坚

粤剧表演与观众的审美愉悦论文_黎华坚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文化站 523843

摘要:在我国广东地区有一种以粤语念唱为主的特有艺术呈现形式,就是粤剧。尽管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粤剧这一宝贵的地方艺术表现形式却被有效的传承下来。只是由于新时代艺术发展的需要,艺术和娱乐表现形式已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粤剧这一艺术形式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才能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和艺术追求。本文就大众对粤剧表演的审美需求展开了分析,重点针对观众审美愉悦和粤剧本身的审美之间的关联展开了阐述,就粤剧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论述,探索粤剧的推陈出新之道。

关键词:粤剧表演;观众;审美愉悦

作为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颇具代表性的粤剧艺术,经历了漫长的盛衰起伏历程。我国的文化发展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元化的趋势,老百姓娱乐方式也多种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粤剧艺术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冲击。在观众的喜好和取舍面前,粤剧这种表演艺术形式面临着严峻的局面,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以粤剧市场发展为前提,梳理了受众群体的实际情况,并且针对如何提升粤剧艺术形式在老百姓当中的受欢迎程度,提供了客观解决措施。

一、多元的观众群体呈现多面性的审美诉求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粤剧艺术在起起伏伏中一路走来,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当今社会观众分化严重,粤剧艺术必须直面这一现状,受众研究目标不能仅限于剧场观众,还得建立更为开阔的研究视角,将受众群体扩展到社会更多的娱乐形式所涉及的层面。

针对粤剧观众的研究,基本上可以涵盖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粤剧的铁杆观众。这些观众是粤剧艺术的忠实粉丝,他们非常热爱粤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愿意掏钱买票观看剧场内的粤剧演出。相对花钱买票而言,他们更关注的是演出地点是否便利、演员阵容是否有影响力,剧目类型是否有吸引力。其次是普通观众。这部分观众对于粤剧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和基本偏好,碰上好的剧目和演员也愿意花钱买票进剧场,不过他们更愿意参与城乡保长这样的演出唱和。第三是潜在观众。这部分受众对于粤剧艺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爱好并不强烈,相对进剧场看而言,他们接出粤剧艺术更多是从光碟、电视戏剧节目等渠道。第四是未来观众。他们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审美,但是对于粤剧缺乏基本的了解,需要粤剧艺术的启蒙。这部分主要包括学生等青年群体。

上述几种类型观众分布呈金字塔式,其中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观众对于粤剧的审美态度,更多的是与个人的复杂经历和情感有关。在中老年观众年轻时所经历的那个年代里,传统表现形式收到社会上的广泛欢迎,经过现代表演形式包装的新的戏曲节目或者娱乐节目反而引不起他们的兴趣,甚至是排斥。年青一代的观众则是成长与视听丰富的年代,他们更多接触的综艺节目、娱乐节目、流行歌曲等,对于传统的粤剧表演形式接触的很少,甚至有的人从来就没有接触过。想要培养这些年轻人未来成为粤剧艺术的观众,最重要是要进行剧目及表演形式上的创新,通过全新包装的新派剧目去吸引他们。梁启超曾说:“趣味这东西是由内发的情感和外受的环境交媾发生出来的。就社会全体论,各个时代趣味不同;就一个人而论,趣味亦刻刻变化。”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个体的不同,认识到个体因为成长环境、后天教育所形成的审美观的不同,只有充分认识到差异,才能对这部分未来观众形成充分的认识。

二、观众审美趣味的规律

拥有个体差异的观众,也就形成了存在个体差异的粤剧审美诉求。观众是否能够接受粤剧表演,不仅与粤剧剧目本身有较强的关联,也与观众群体的共同审美需求直接相关。观众群体审美需求是存在差异的,所以需要研究大众审美的基本规律,这一点对于实现粤剧剧团自身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近年来大量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粤剧剧目情况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剧目市场占有率极高

传统剧目在现在仍然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情节生动的粤剧剧目在观众当中仍然有较强的吸引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的粤剧剧目题材涉及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宫廷政斗、才子佳人、惩恶扬善等等,都是些普通观众喜闻乐见的民间题材,在面对新派艺术作品的形式创新上,还是保留着传统剧目的市场竞争力,因为它所传达的惩恶扬善的思想依然契合观众的审美需求,这也是传统剧目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之一。如肇庆市粤剧《雾锁东宫》、《梨花情》等,就一直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得出,道德标准是粤剧剧目取材必须遵循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尽最大限度迎合观众审美,这样就可以得到观众的喜爱,让传统剧目能够继续得到良好的发展,让粤剧能够吸引和维系住观众。

2、融入人性哲理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作为开放的前沿阵地,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维模式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粤剧艺术作为广东的地方传承艺术形式,必须与时俱进,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创新去满足观众的审美,才能实现更好的传承。但是在新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随着影视及网络的广泛普及,给观众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观众的审美情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逐渐偏离了传统粤剧的发展路径。今天的观众走进剧场,他们希望获取的不只是传统的价值观念,更多是与现代感相结合的视听审美,这给粤剧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粤剧的创新迫在眉睫,不管是题材的选择还是表演形式的选择,都应该紧跟现代社会不断加快的发展步伐,应该与时俱进的紧扣观众审美情感的变迁,这样才能吸引观众、留住观众。

客观一点来看,通过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观众审美情感的转变更多是对于现代元素融入的表象上的改变,在对于人性、人生等深层次的哲理思考层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如以“新编历史剧”题材为例,取材方向还是基于古代题材的基础,但是却以新的“情态”来达到对观众需求的满足,不仅将复杂人性进行了很好的诠释,还以情感浇灌的呈现形式进行了展现,同时也深层次挖掘了人生哲理,因此在拓宽戏曲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吸引并留住了观众,也推动了粤剧创作与观众审美的结合在不断完善发展过程中日趋紧密。

三、传统与时尚有效结合

作为传统艺术形式,粤剧如果想要不断延续发展和传承,就必须力求创新,在形式上迎合观众审美,在情感上打动观众,让观众从粤剧表演中能够得到情感共鸣。另一方面,也必须在继承传统粤剧精髓的基础上力求剧目上的创新,将传承和创新进行有效结合,以应对现代社会丰富多样的娱乐形式的冲击。

比如《刑场上的婚礼》。该剧创作上采取全新思维,创新的视觉效果带给观众别开生面的观感,内容上避免了过度英雄主义和刻意呆板的说教,从情感渲染的角度使用户的共鸣更多体现在对于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感动上。剧情主人公临刑不受诱惑的坚毅、相爱不能相守的哀伤、凛然献身的无私无不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心,也让这场婚礼成为了一曲慷慨悲壮的史诗赞歌,不断回荡在观众的心中。在形式上,该剧在场景和道具以及演员的表扬方式角度都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创新,感人肺腑,惊险处扣人心弦,激昂处响彻云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比如《洛水情梦》、《帝女花》等。这些剧目的创新从题材的选择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都保留了粤剧精髓,在此基础上融入新时代思维,如音乐配器和舞台调度等,符合新时代的审美时尚,也很好的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深得观众喜爱。

结语综合以上分析,如何将粤剧表演艺术和观众的审美情感进行很好的结合,是一个需要持久探索的课题。粤剧表演艺术工作者需要以粤剧仪式表演规则为准绳,以此开展对于观众群体审美需求的研究分析,准确把握新时代背景下观众的审美特征,从艺术上进行传承和创新,让粤剧艺术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梁敏.粤剧表演与观众的审美愉悦[J].南国红豆,2012,(06)

[2]蒋书红.论粤剧的危机与粤剧语言艺术的创新[J].文化遗产,2010,(03)

[3]肖婉婷.试析小旦在粤剧中的表演程式[J].南国红豆,2015,(02)

论文作者:黎华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  ;  ;  ;  ;  ;  ;  ;  

粤剧表演与观众的审美愉悦论文_黎华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