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设规划思考论文_张朝辉,李海静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设规划思考论文_张朝辉,李海静

(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南苑分公司 北京 102600)

摘 要:本文根据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实际情况,分析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设规划思考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加强专业建设 , 培养出合格的通航维修人才。

关键词:飞机维修;人才培养模式

引 言:航空工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航空工业既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程度的展示,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十章第二节 “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中明确提出: 建设新型国产干支线飞机、 通用飞机、 直升机产业化平台是十二五期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首要任务;国发﹝2010﹞32 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也指出: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2012 年 7 月 6 日《国发﹝2012﹞24 号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指出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 到 2020 年,航空年运输总周转量达到 1700 亿吨公里,年均增长 12.2%;全国人均乘机次数达到 0.5 次,飞行总量达 200 万小时,年均增长 19%,航空服务覆盖全国 89%的人口。

一、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设内容

1.推进校企对接

实施专业与行业对接进一步深入调研民航业、飞机制造业、机务维修业等行业, 实现行业与专业的对接。 加大与行业优势企业的合作力度,依据“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配置教学资源、共同选派师资力量、共同实施学生管理”的原则,实现在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学生管理等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共享优势资源。 引入行业、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前移行业企业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度,并敬业、乐业自身的职业。

2.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根据行业特点,在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上,课程标准涵盖行业准入标准。 在技术教育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建立起符合行业职业素养的学生培养体系。

3.建立贴近行业岗位的实训基地

建设符合行业岗位实际应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系统性的建设民航维修模拟装备。 构建起校园仿真实验室, 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体验性。初步建成设备设施较为完善的航空维修实验实训基地, 计划购置 1 架退役飞机,6 台军民用飞机发动机,设有钳工实训室、钣铆实训室、机械传动装配实训室、液压管路实训室、复合材料修补实训室、标准线路施工实训室、 发动机拆装实训室、 飞机结构维修实训室、起落架实训室、附件拆装维修实训室等。

4.专业教学团队建

设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 建立起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的安排和成效, 与合作企业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工作机制及内容等。 到本规划末期,重点解决教学团队的专业结构问题, 以支撑新专业的发展。 计划招聘青年骨干教师 4-5 名,引入 3-4 名行业专 家 来 校 担 任 专 兼 职 教 师 , 使 教 学 团 队 中 教 授 有 2人, 副教授以上职称 4 人, 建设有较为完善的师资结构和专兼职教师队伍。

二、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1.完善“2.5+0.5”培养模式

以往,我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2+1”,即两年在校理论学习,一年去企业顶岗实习。理论学习方面,为使学生就业后能尽快顺利地通过维修基础执照考试,课程教材就直接选用维修基础执照考试用书。实习实训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实训设备制定实训项目,丰富校内实训内容,提升校内实训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现在,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必须至少 2.5年的学习,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将变成“2.5+0.5”。第五学期将由顶岗实习改为在校学习,根据职业岗位和其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能力上。目前,我院正在积极和航空企业合作,将飞机维修专业课程进行调整,结合 147 基础培训课程,探索能将学历教育与 147 基础培训课程实现学分互认和资源共享的路径,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学习同时,夯实在民用航空领域的能力素养基础,降低学生学习成本的同时,培养更多符合行业要求的人才。

2.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①新老结合,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是专业建设的宝贵资源,不仅在于其丰富的教学经验,更多的是职业精神的传承和专业建设的支撑。但受限于专业领域、精力等因素,仅靠已有的教师队伍无法完全承担教学任务。为专业健康发展,培养和锻炼年轻教师,以老带新、分工合作,完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②专兼结合,飞机维修人员的专业和类别复杂。即便是同一类别人员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涉及很多方面。法律法规、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等课程都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仅仅依靠在校专任教师很难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根据教学计划、课程性质灵活聘任兼职教师,尤其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维修一线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补充。在实践过程中尽量聘请校企合作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当地具有一定基础的维修单位人员,照顾双方需求,协调教学地点时间,形成跨学期、学年的长期合作。

3.真正的“双证书”模式

在做问卷调查时,关于大学生所获哪方面证书比较重要?在提供的 8 个选项中,专业技能培训证书位居第三。根据维修基础执照的申请条件,学生不可能毕业就取得,但学生能在校期间利用学院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考取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申请考试。毕业从事 1年航空器维修工作之后就可申请基础执照,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获取执照所需时间。为此,我院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陕西金宇航空科技公司签约合资成立河南金宇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筹建具备民用航空维修培训机构资质和考点的综合能力的航空实训中心,为我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学生提供免费的学历教育教学要求相关的实训和实习,及自费的局方认可的专业技能培训。学生还可以在本考点申请考试,既节约了时间成本,也提高了食宿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4.特色的专业英语教学

各招聘要求里,均提到了英语能力;问卷调查中,外语证书的重要性位居第二。而我院招收的学生,绝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为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在课程设置时,除大学英语外,又增设了三个学期192 课时的专业英语。专业英语任课教师也特意选择了在航校工作多年的译审人员,既有丰富的航空工作经历,又有非常高的英语水平。专业英语任课教师在实训室里结合专业实训设备对进行讲授,让学生有强烈的直观感受,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改进教学组织飞机维修岗位对维修人员实践技能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必须获得基础执照才有上岗资格,因此,在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实训内容的设置,根据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按照基础执照实操考试题库划分成多个项目,项目难度系数不一,每个项目对应不同的知识技能,再根据知识的连贯性设计教学环节,制定出符合岗位需求的实践项目内容。将实训内容划分明确后,每个实训老师负责 1-2 个实训项目,实训老师可更快地发现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在下一组学生中改进,形成良性循环。

结 语

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飞机维修人才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前提,根据岗位分析和人员素质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为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组织方式,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实用型飞机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 颜影 , 尚永锋 . 通用航空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中国西部科技 ,2014(07):92-93+121.

[2] 王丹 , 朱玉波 . 大战略下的路径选择 [N]. 吉林日报 ,2018-08-30(02)

[3]吴全全.跨界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J].广东教育,2016(9)

论文作者:张朝辉,李海静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建设规划思考论文_张朝辉,李海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