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论文_严嘉军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穿孔性阑尾炎与非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均经手术与术后病理证实,术前均进行CT检查,根据手术与病理检查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穿孔组(24例)与非穿孔组(36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CT表现与检查结果。结果:非穿孔组患者的阑尾直径(10.25±2.64)小于穿孔组的(13.19±3.48),P<0.05;非穿孔组患者的腹膜腔脓肿、阑尾壁强化伴缺损、盆腔改变、阑尾周围炎症、阑尾腔内外粪石、阑尾腔外气体等CT征象与穿孔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CT可对阑尾及其周围情况进行准确反映,也可清楚显示阑尾并发症情况,也利于了解阑尾周围邻近脏器病变情况,对于阑尾穿孔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有效鉴别穿孔性与非穿孔形阑尾炎。

【关键词】穿孔性阑尾炎;非穿孔性阑尾炎;CT表现

急性阑尾炎属于临床常见急腹症的一种,发病率较高,25%左右急性阑尾炎患者存在急性阑尾穿孔症状,且多伴发小肠梗阻、伤口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多排螺旋CT在空间分辨率、容积扫描、后处理等方面技术均得到显著提升,在临床诊断中也得到广泛应用。CT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有效鉴别患者是否出现穿孔症状,对于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组研究旨在探究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均经手术与术后病理证实,术前均进行CT检查,根据手术与病理检查结果将60例患者分为穿孔组(24例)与非穿孔组(36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且自愿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研究,穿孔组24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区间在18~76岁,平均年龄为(37.58±3.28)岁;非穿孔组36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区间在20~77岁,平均年龄为(38.73±3.1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纳入本组研究的60例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处;参数设定:管电压120kV,管电流500mA,探测器宽度为40mm,显示野距离36cm,螺距1.375:1。扫描结束后将扫描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充分显示患者阑尾位置、阑尾脏器组织的分布情况;其中35例患者行CT增强扫描,利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注射100ml碘海醇,注射速率为2.5~3ml/s,注射对比延迟后1min进行静脉扫描。

1.3 图像评价

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的CT征象:①阑尾直径与位置差异,可根据阑尾走形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对阑尾位置进行确定;②阑尾腔内、外存在粪石;③阑尾腔内外存在气体;④阑尾周围发炎症状、脓肿、淋巴结节肿大;⑤阑尾壁局部限制性强化缺损;⑥盆腔炎改变[2]。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组间数据比较,计数资料以(n,%)进行描述且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 ±s)描述且行t检验,若组间数据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穿孔组患者的阑尾直径(10.25±2.64)小于穿孔组的(13.19±3.4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3.5615,P<0.05。

2.2 非穿孔组患者的腹膜腔脓肿、阑尾壁强化伴缺损、盆腔改变、阑尾周围炎症、阑尾腔内外粪石、阑尾腔外气体等CT征象与穿孔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所示。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医疗设备水平大幅度提升,CT技术在临床诊断中也得到广泛应用[3]。多排螺旋CT在进行常规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时,可清晰了解患者回盲部解剖结构,对于阑尾显示率较高,同时CT表现也与患者阑尾位置、炎症反应时间、腹部脂肪、对比剂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并发症等存在密切联系。通过本次研究可知[4],非穿孔性阑尾炎与穿孔性阑尾炎在CT表征中存在明显差异,可通过患者阑尾直径、阑尾腔外粪石、阑尾周围脓肿、盆腔炎症改变、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等方面存在密切关联。同时根据临床实践发现,穿孔性阑尾患者出现腹腔脓肿、阑尾壁强化伴缺损、阑尾积气、合并附近大肠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应用CT诊断时,因阑尾腔外气体与周围腔内气体的征象较为相似,临床诊断时易发生混淆,因此,在临床诊断时仍需联合其他辅助检查手段进行综合性诊断[5]。

综上所述,应用临床CT检查诊断时,可根据患者的CT表现,清楚观察到患者阑尾本身、阑尾周围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于阑尾周围病变也可有效显示,在阑尾穿孔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穿孔性阑尾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叶崇云.穿孔性阑尾炎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J].大医生,2017(5).

[2] 杨川桦,刘文军.多排螺旋CT对穿孔性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J].医疗装备,2016,29(16):14-15.

[3] 孙延春,刘长春,范占明,等.256层螺旋CT对成人穿孔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8):1449-1451.

[4] 朱军.CT对穿孔性阑尾炎与非穿孔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0).

[5] 李耀强.多排CT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急诊杂志,2016(5):393-395.

论文作者:严嘉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4

标签:;  ;  ;  ;  ;  ;  ;  ;  

穿孔性和非穿孔性阑尾炎的CT表现论文_严嘉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