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人民创新载体积极推进文明城建设_文明创建论文

创造人民创新载体积极推进文明城建设_文明创建论文

为民创建 创新载体 以文化人 沈阳市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沈阳市论文,文化人论文,为民论文,载体论文,创建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是党中央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体现一座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提高市文明素质,创建文明城市,沈阳市从五个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筹推进

沈阳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省会城市,始终坚持把落实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群众、打牢城市建设和管理基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市民素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在经济建设方面,自2003年中央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开始,到2006年,沈阳市全面完成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转制,走上了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加快全面振兴的快车道。国务院和东北振兴办授予沈阳铁西区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示范区。在文化建设上,自2004年中央确定沈阳市为全国文化体制试点城市以来,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实现文化大繁荣的基础上,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异军突起,出现了像本山文化企业集团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在社会建设上,创新社会管理,创造了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沈阳模式”,在全国推广。

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坚持重心下移,眼睛向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文明创建工作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主题活动阶段。就是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题的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二是目标创建阶段。就是以创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为重点,围绕一个总体要求,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有组织的争创活动。三是量化测评阶段。就是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创建标准,以实现城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达标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是回归人本阶段。面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以后,后文明城市创建如何发展进步的问题,文明城市创建进入了“在人们头脑中搞建设”,大力促进人们心灵宁静、道德提升、素质提高。

当前,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刘云山同志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精神,创建文明城市就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坚持“为民创建,利民惠民”的宗旨,扎根群众、代表群众、依靠群众、造福群众。一是以促进全面振兴为目标。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必须紧紧抓住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出问题,通过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注重办实事,求实效,不断抓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二是以创建文明城市为载体。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补缺、补短、补软,让强项更强,把缺项补齐,努力为人民群众创建良好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是以举办全运会为契机。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在辽宁举办,沈阳作为省会城市将承办大部分赛事,提出了“全民全运、文明全运、节俭全运”的理念,将“全民参与,健康生活”作为赛区的主题口号,走出历届全运会拼投入、讲排场的误区,回归奥林匹克的本质,实现人的体质、意志和精神的全面发展。广泛开展“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等系列创建活动,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市民健身设施改扩建等民生领域,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创建成果。

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以测评体系为指导,创新工作载体,提高参与度,扩大覆盖面,增强认同感,不断增强工作的吸引力

文明创建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好的活动载体是创建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效平台。如何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展创建工作的新课题。一是要注重以震撼力的活动吸引人。在设计活动时,要广泛调研,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形成活动理念,植入创建行动。在“文明出行好市民”评选活动中,2010年沈阳市拿出3台克鲁兹高配置轿车,重奖文明出行好市民标兵,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强化了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意识。二是要注重在角色体验中感知城市责任。在教育引导方法上,注重以体验教育唤起市民的城市责任。借市花“玫瑰”,开展“沈阳我的家园”十万支玫瑰传递活动。借意“平安”开展市民为出租车送苹果行动,传递“第一名片”意识。为环卫工人送去橙子,传递“责任在手中,城市在心里”的城市责任。开展文明排队“大雁行动”,传递“排队向文明看齐”的理念。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宣传等多种手段,确保工作成效,在重要公交站点设立排队护栏,完善排队硬件设施,交警与志愿者配合执法,组织城市文明观察员挖掘存在问题,各种传媒方式各展所长,号召文明出行。三是要注重用群众教育群众。群众的自我教育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现代家庭的家长面对孩子成长的烦恼,胜过自己工作上的烦恼,对孩子培养的成功胜过自己事业的成功。针对这一普遍性的家庭教育问题,设计了3+1家庭教育讲师团。通过媒体向社会招募愿意向大家分享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志愿者,由三位家长和一位专家组成家庭教育报告团,到社区、学校、单位进行宣讲,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特别是面对未成年人这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必须与时俱进。连续四年举办青少年“网奥赛”,通过网上网下呼应,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累积参与活动的青少年和家长达到50多万人次。

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以文化人,发挥文化的精神激励、道德引领作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工作的感染力

以文化人,发挥文化陶冶情操、凝聚力量、增强信心、鼓舞士气的功能是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途径。一是服务惠民。持续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在全市农村组织开展“新风貌、新生活、新农民”农村广场文化展演活动。逐步推动全市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和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二是活动惠民。持续开展沈阳市全民读书月活动,举办书市,向市民优惠售书;开展图书捐赠,丰富农家书屋;向弱势群体赠送购书券,覆盖全民读书范围;开展古诗文诵读大赛、读书微博、图书漂流、中外经典诗文音乐朗诵会等活动,激发广大市民读书热情。三是艺术惠民。实施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通过组织面向大众的专业艺术培训和覆盖城乡的艺术服务,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艺术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百万市民免费走进高等学府共享培训、百万市民走进剧院共享高雅艺术成果的目标。至2010年底,沈阳市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受众达到72万人次,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受众共计194万人次。

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坚持党委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形成创建工作合力,努力提高创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文明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各个领域。推动文明创建深入开展,需要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完备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迎全运文明沈阳行动领导小组。每周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协调全市公安、城建、交通等42个部门、14个地区,共同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重在解决问题,合力攻坚,实事实办。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定期评选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风景区、文明市民、优秀志愿者,激发全市上下开展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建立考评机制。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标准,对社区、网吧、校园周边、窗口行业、公共场所、公共秩序等分类进行打分,对各地区进行排名,并在市属媒体上公布。四是建立宣传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用好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宣传媒介,宣传创建工作典型,营造浓厚工作氛围。五是把握科学方法。坚持打基础、建规范。抓重点,出亮点。做品牌、树形象。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中,坚持以量化确定标准,以活动营造氛围,以典型引领方向,以测评整体推进。

标签:;  ;  ;  ;  

创造人民创新载体积极推进文明城建设_文明创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