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活质量的评价、分析与预测_城市中国论文

中国生活质量评价、分析和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生活质量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国以来,为尽快建立强大的国内经济,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坚持以生产建设为纲,人民的生活被长期置于次要的考虑范围,中国人生活水平很低,而且个体生活内容极为雷同,个性被压抑,“生活质量”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个体生活内容变得多彩多姿,“生活质量”成了一个时髦的名词。然而生活质量并不应当仅仅是个体关心的事,它更应当成为政府的要务之一。现代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际竞争的最终目标也正是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低的国家对个体的激励不足,从而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甚至面临人才流失的严峻考验,其国际竞争力发展的基础会受到严重侵蚀。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70年代起,在制定各项社会经济政策时,就开始重视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内容,80年代以来,无不把改善生活质量置于发展战略的首位。21世纪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世纪,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因此任何负责任的政府都不能忽视人民的生活质量。可喜的是在我国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当第二步发展战略中GDP 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在“八五”期间提前完成后,生活质量目标就更加突现出来,因此研究生活质量的发展状况对中国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中国的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一、生活质量理论

1958年,加尔布雷思在《富裕社会》中提出“生活质量”这一概念,认为“生活质量”是指人们对生活水平的全面评价,此后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总的来看,生活质量虽然是个体的感受,但它却是一个关系到个体、政府和社会的系统工程。从个体角度来看,生活质量是个体对自己身心健康状况的感觉,对生活的满意感和对社会的反馈行为。由此可见生活质量既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也反映社会和心理特征,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一般地,物质生活水平具有较高的可比性,但由于每一个个体所追求的生活目标和心理因素都不尽相同,故不同个体对同一个物质生活水平的认同感不一定相同,而且个体对生活质量的感受还受所处时代及其价值观的影响,如视勤俭为美德的个体对闲暇的认同程度就低于那些所谓追求生命价值的“恐龙型”个体。社会和心理特征的差异决定了每个个体在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的程度和方向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尽管如此,个体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有共性的一面,正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的那样,人们普遍追求更高的收入水平、更舒适的消费方式和更大的自我实现的空间。罗斯托(1971)认为追求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顺次经过的六个阶段,其中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阶段是最高阶段。个体对生活质量追求的共性决定了绝大多数个体会为这些共同的目标作出努力。

但是必须看到,个体努力的结果与他所能享受的生活质量之间并非完全的线性关系,个体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如在城乡严重分立的社会里,农村居民很难通过正当的努力进入城市生活,他们的生活质量被人为地抑制了;又如在一个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社会里,个体须付出很高的成本才能享受适意的自然环境。因此生活质量“不仅意味着社会向人们提供生活的舒适、安逸和享受,而且意味着社会所创造的一种稳定的、和谐的国内和政治环境,意味着使人们在精神上建立新的价值标准。”(罗斯托)也就是说生活质量不仅是个体奋斗的结果,而且是政府和社会努力的结果。个体生活质量的共性决定了社会在维护个体生存和发展方面具有一些基本功能,包括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通过调节收入分配来促进贫困人口的福利,通过法律制度保证社会公平和公正,通过适当的政策措施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以及促成健康的、有利于社会整体进步的社会价值观等。如这些功能能够顺利发挥,将保证社会得到发展,个体生活质量将得到改善。

综上可知,生活质量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个体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又包括个体在其中活动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既有强烈的个性内容,又有一般的发展规律。因此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可以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既可以研究物质生活质量,也可以研究全面生活质量,既可以进行个案研究,也可以就某个人群或全体国民的平均水平进行研究。本文将对一国全体国民平均的生活质量进行全面研究。

二、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

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对各国生活质量现状进行综合评价,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定量依据。

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纷纷展开生活质量的定量研究,形成了几套公认的指标体系。包括美国社会卫生组织提出的ASH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美国海外开发署提出的PQLI生活质量指数方法,评价现代化社会的10项指标,人文发展指数,以及痛苦指数等。这些指标体系都极大地推进了生活质量的量化研究,但它们包含的指标数目有限,因此对生活质量各方面的涵盖不充分,达不到全面研究生活质量的目的。如生活质量指数是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的简单平均,它没有考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和社会公平等其他重要方面。现代化社会评价指标涵盖面相对宽一些,但也没有包括社会公平和消费结构等指标。指标数少的优点是便于操作,但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生活质量,因而达不到研究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展开了生活质量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1992年由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小康生活质量量化标准。这一指标体系从宏观经济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活效果等三个方面提出我国小康标准,其中包括了收入水平指标、贫困指标、消费结构指标,以及反映健康和教育状况的指标,涵盖面较之国外指标体系更为全面,标志着中国生活质量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但这一指标体系所用的人均热能摄入量和人均蛋白质摄入量等指标的量化比较困难;个别指标的代表性不充分,如仅仅中学入学率一个指标不能充分反映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此外也没有包括反映社会公平的指标,如收入分配指标等。因此我国生活质量研究指标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综上,我们认为全面生活质量应包含就业、收入水平、收入分配、贫困、消费、健康、教育、环境和城市化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注:除这九个方面以外,对生活质量更为全面的研究还应包括城乡差别和性别歧视等内容,但限于数据很难获得,因此没有纳入指标体系。)。其中就业和收入水平是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收入分配和贫困反映社会公平和全民对生活质量的共享程度;消费、健康、教育和环境体现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是生活质量的基本内核;城市化则标志着生活质量的发展阶段。依据代表性和可得性,我们选取34个指标(见表1 )对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表1 生活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数 指标名称

就业 3失业率、农业就业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

收入水平 1人均GDP

收入分配 3基尼系数、收入最低的20%人口收入份额、 收入最高

的20%人口收入份额

贫困 2国家贫困线以下人口比重、国际贫困线(每天1 美元标

准)以下人口比重

消费 9个人最终消费支出、食品消费比重、 卫生保健消费比

重、教育消费比重、每千人拥有的电话主线数、 每千

人拥有的移动电话数、每千人拥有的电视机台数、 每

千人拥有的个人计算机数、每千人拥有的因特网站点数

健康 7 每名医生数看护的病人数、每名护士看护的病人数、

能得到安全饮用水的人所占百分比、 能得到卫生设施

的人所占百分比、出生时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 儿

童死亡率

教育 4 成人文盲率、小学入学率、中学入学率、大学入学率

环境 3 人均淡水资源、代表城市总悬浮颗粒物、 代表城市二

氧化硫

城市化

2 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地区能获得卫生设施的人口占城

市人口的百分比

在上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对42个主要国家的生活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这42个国家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70%,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92%。综合评价方法如下:首先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其次计算九个方面的评价指数,方法是对相应指标的标准化数值求和;然后计算生活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方法是对九个方面的评价指数进行加权平均,确定权数的原则是使每个方面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相同,即w[,i] ×n[,i](i=1,2,…,9)都相等,其中w[,i]为第i个方面所含指标数,n[,i]为第i个方面所含指标数,且权数之和为1。

在附表1和附表2中,我们分别给出两个评价结果。附表1是对42 个国家生活质量的评价,由于得不到发达国家的贫困指标,故在这一结果是对除贫困以外的八个方面进行的评价,权数依次为0.11、0.33、0.11、0.04、0.05、0.08、0.11和0.17;附表2只给出17个发展中国家的评价,包括贫困在内,九个方面的权数依次为0.10、0.29、0.10、0.14、0.03、0.04、0.07、0.10和0.14。

由附表1可以看到,除葡萄牙和希腊外, 发达国家的生活质量全部排在前21位,新加坡和韩国这两个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则均排在第21位以后。对比附表1可以看到, 考虑贫困以后,发展中国家生活质量排名没有出现大的变化。

依据附表1 计算生活质量指数与各个方面评价指数的相关系数(见表2)。由表2可以发现:

(1)生活质量与各个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其中与消费的相关系数最大,印证了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生活质量最基本的标志。从消费的具体指标来看,生活质量与电话拥有量和计算机拥有量的相关程度最高。当代发达国家已将追求生活质量的重心转向信息产品,而众多发展中国家还在争取基本生活条件,信息产品远未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对信息产品的需求和利用程度的差异正是当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生活质量的最显著的差距。美国1993年制订的《国民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中写到: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以“改变美国人民的生活——改进地理、残疾和经济地位的约束——给所有美国人一个平等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和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段话揭示了信息产品对个体发展的重大意义,应当引起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充分重视。

(2)生活质量的八个方面之间普遍存在较强的正相关, 只有收入分配与环境之间的相关系数不显著,这就提示我们改善生活质量的过程是一个各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选择若干方面为突破口,通过各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推进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具体来看,下面几对关系的相关程度较高:收入水平与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消费与健康、就业与健康、就业与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8,就业与收入水平、 就业与城市化、收入水平与健康、城市化与健康、教育与健康、收入水平与城市化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7。它们的相互作用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以看到健康是生活质量其他各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城市化是决定生活质量的初始决定因素:城市化水平决定了就业水平及其结构,就业影响到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决定了相应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消费进一步决定了健康程度。同样,教育对健康的作用从根本上也是受城市化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到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61。 由此可知提高生活质量与提高城市化水平如同硬币的正反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往往较低,因而极大地制约了其生活质量的发展。据联合国1995年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翻一番,其中很大一部分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因此如何借城市化的契机促进生活质量的发展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依据附表2计算生活质量与贫困的相关系数,仅为0.49, 反映出各国减贫工作的绩效存在较大差异。泰国的减贫工作富有成效,因此它在附表2中的排名要好于在附表1中的排名,菲律宾则相反。应当看到,贫困不仅减弱了贫困人口享受福利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且会导致犯罪和暴力等其他社会问题,因而是一项社会性的任务。联合国制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将贫困人口减少一半,该目标的顺利实现有赖于各国政府实施有效的扶贫战略。

表2 生活质量各方面相关系数

生活质量 就业 收入水平 收入分配 消费 健康 教育 环境 城市化

业 0.88 1.00

p=.000

p=- -

收入0.880.77 1.00

水平 p=.000 p=.000 p=- -

收入 0.62

0.35

0.51 1.00

分配 p=.000 p=.023 p=.001 p=- -

消费 0.94

0.81

0.88 0.54

1.00

p=.000 p=.000 p=.000

p=.000 p=- -

健康 0.92

0.82

0.770.51

0.84 1.00

p=.000 p=.000 p=.000 p=.001 p=.000 p=- -

教育 0.78

0.66

0.62

0.37

0.68 0.76 1.00

p=.000 p=.000 p=.000 p=.016 p=.000 p=.000 p=- -

环境 0.68 0.620.54

0.18

0.67 0.53 0.50 1.00

p=.000 p=.000 p=.000 p=.265 p=.265 p=.000 p=.001 p=- -

城市0.80 0.76 0.58

0.37

0.67 0.77 0.61 0.47 1.00

化 p=.000 p=.000 p=.000 p=.016 p=.000 p=.000 p=.000 p=.001p=--

三、中国生活质量分析

建国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进步更是令世人瞩目。1979年,中国的人均GNP为417元,1998年达到6392元,是1979年的15倍;1978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为138元,1998年提高到2973元,20年间增长了20倍。与此同时, 人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预期寿命由1980年的67岁提高到70岁,婴儿死亡率则由1980年的42‰降至33‰;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已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但是,当我们把中国与其他国家对比时,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沉重的事实:中国人的生活质量不仅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苏东前计划经济国家,也不及我们的亚洲邻国和拉美国家。把排名相对靠前的指标作为中国生活质量的资产(优势),排名相对靠后的指标作为负债(劣势),编制中国生活质量资产负债表见表3。

表3 中国生活质量资产负债表

负债 资产

指标名称 指标值 排名指标名称指标值排名

能得到卫生设施的

人所占百分比(1995) 2142

失业率(1998)

3.1 1

代表城市总悬浮颗

377

42 国家贫困线以下

6.5 1

粒物(1995,毫克/ 人口(1995)

农业就业比重49.9 41 小学入学率(1995) 118 2

(1998)

服务业就业比重

(1998) 26.441 国际贫困线(每天1 22.212

美元标准)以下人口

(1995)

人均最终消费支出

(1998,美元) 350 41

食品消费比重 44 41

(1996)

卫生保健消费比

5 41

重(1996)

每千人拥有的计

7 41

算机数(1998)

城市地区能获得

卫生设施的人口

人口的百分比58 41

(1995)

在学入学率

5 41

(1995)

人均GDP(1998, 765 40

教育消费比重

640

(1996)

每千人拥有的

0.21 40

因特网站点数

(1997)

城市人口占总

32

40

人口比例(1995)

代表城市二氧

90

40

化硫(1995,毫克/

每千户居民中的 73.6 39

电话主线数(1998)

成人文盲率(199617.8 39

每千户居民中

20.1 36

移动电话用户

用户数(1998)

每个护士看护

1086 36

的病人数(1997)

五岁以下儿童39 36

死亡率(1996)

婴儿死亡率 33 35

(1996)

在全部34个指标中,中国有21个指标排在倒数十名以后,只有4 个指标列为资产,情形不容乐观。具体来看,在21个负债指标中,属于就业的有2个,收入水平1个,消费8个,健康4个,教育2个,环境2个,城市化2个,其中收入和城市化的负债比重2为100%,消费负债比重高达89%,其他几个方面的负债比重也超过50%;在4个资产指标中,1个是就业指标,2个是贫困指标,另外1个是教育指标。由此可见城市化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双低是中国生活质量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传统的就业结构、低级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不良的健康状况、落后的教育水平以及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等与此都有深刻的联系。

一般来说,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比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高,因为城市人口在收入较高的现代部门就业,而且城市能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1996年,中国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1%,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46%。同时中国城市的各种服务设施发展滞后,1995年,中国城市居民中只有约一半的人口可获得卫生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城市化要求一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瓶颈。

城市化水平低导致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很低。1996年,世界人均GNP的平均水平为5130美元,中国仅为750美元,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7, 低收入必然限制中国生活质量的发展。

城市化程度低的状况决定了中国的就业是以农业为主、服务业比重很低的传统型结构,与这种就业结构伴随的是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因此广大农民的收入维持在较低水平,不仅制约了中国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且因其购买力低也导致对工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足,构成了中国生活质量总体水平提高的重大障碍。

由低收入水平又决定了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很低,消费结构也比较低级,除了人均电视机拥有量以外,其他8 个指标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食品消费仍然是中国人最主要的消费项目,而卫生保健和教育消费比重则很低(注:这三个结构指标在中国是指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其他国家则是指全部居民的消费结构,若是拿中国全部居民的消费结构作对比,差距将更大。)。在几个反映现代信息产品消费的指标中,除电视机以外,其他几个指标的水平都很低,反映出中国人尚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良机实现个人生活的现代化。

尽管收入很低,但中国卫生保健工作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是三个最能反映健康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常被用来全面衡量生活质量。中国预期寿命为70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7岁;两个死亡率指标虽然是中国生活质量的负债,但也好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在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卫生保健设施和医护人员短缺,从而使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面临一定的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教育水平日益提高,成人文盲率由1982年的32%下降为1996年的17.8%,义务教育的推广使中国小学入学率名列前茅,是中国生活质量少数资产之一。但1995年大学入学率仅为5%,而1980年世界平均水平就已达到14%。前面已指出当代国际竞争体现为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技术人才的竞争,因此高等教育不仅是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继续提高教育水平是中国政府今后的主要任务之一。

由于大城市规模过大,又缺乏各种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中国城市环境令人担忧,尤以大气污染为甚,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中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均严重超出健康标准,报载许多外企白领纷纷要求离开北京等大城市,首要原因就是空气污染难以忍受。前面指出中国城市化水平很低,今后加大城市发展力度是必然的选择,因此有效控制城市化过程中的污染、使城市化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面临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中国失业统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真实失业率未必处于如表中所示的低水平,故对失业率需要慎重使用。事实上,近年来城镇下岗问题突出,这部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面临恶化的危险,应当引起特别重视。

资产负债表中有两个资产指标是反映贫困的指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在消除贫困的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1978年,虽然中国还没有官方确定的贫困线,但贫困现象广泛存在是无庸赘言的事实。据国家统计局估计,1978年,中国有2.5亿农民,占农村人口的30.7%生活在贫困中,到1996年,这一比例减少到5%, 平均每年减少1000万;1978年,中国28%的人口食品短缺,到1988年这一比重已降至8%。目前,中国总体的减贫势头仍在继续, 但必须注意到区域和城乡间的不平衡正在加剧,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而这些移民往往得不到正常的社会保障,从而又形成了新的贫困。此外,西北地区的贫困状况仍然十分严重,这些问题都是中国进一步消除贫困进程中的重点。

总的来看,中国生活质量在不断发展,但总体水平之低警示我们改善中国生活质量应作为下世纪发展战略的中心议题。

四、中国生活质量发展略及其目标预测

在文章开始部分已经指出生活质量对于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尤为迫切。但是发展生活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何在?是依靠个体奋斗,还是依靠政府的推动?回答这个问题需结合当今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分析。

当今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即正处于现代化过程中,而现代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世俗化过程,这一过程的特点就是原来集中于中央政府的许多权力,逐渐转移到社会各种利益集团、自治团体以及独立承担风险和收益的个人身上。显然,发展生活质量是一个需要个体、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改善生活质量的基本思路应当是: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生活质量首先是个体事务,应当尊重个体选择、尊重市场经济原则,促使个体在竞争中为改善自身生活质量作出最大努力,由公平竞争导致的个体生活质量的差异反过来将成为个体改善生活质量最好的激励。

2.政府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政府在维护公平竞争、社会公正等方面的功能的正常发挥将保护和推动个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否则社会就会走向动荡和无序,个体的生活将充满风险,生活质量将无所依托。其次,政府在改善教育和健康等方面应当发挥重要作用,教育与人均公共教育经费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8,健康与公共卫生保健支出占GNP的比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 表明政府投资确实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而相关系数数值并不是很高则表明各国对政府投资的利用效率不同,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因此更要注重提高政府投资的利用效率。此外,政府在扶贫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已是社会共识,但取决于是否有正确的公共政策:公共支出如倾向于为城市里上等人昂贵的保健和高等教育提供补贴,而忽视农村贫困人口的初级保健和教育,必将加剧贫困的程度;相反,明确面向穷人或贫弱阶层的政策则有助于缩小这种差距。

3.各种社会团体则充当了个体与政府之间的联络员和润滑剂,使二者得到更好的沟通,尤其是在道德建设和价值观演化方面,社会团体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发展生活质量的大背景除了现代化以外,还有其独特的背景,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目前,中国人的竞争意识和自我实现意识发育还不充分,社会组织的发展也很不成熟,因此政府在改善生活质量过程中依然处于支配地位。这种状况决定了近期中国生活质量的发展战略应当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向市场决定型过渡。具体来看:首先,政府要加强财力,通过实施开发西部战略和扶贫攻坚计划,解决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问题,尤其要保证对教育和卫生保健的投资,把发展人力资本放在首位,以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要求,保证发展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性。目前中国的公共教育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提升全民族教育素质的要求,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比重仅为2.3%,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2%,而公共卫生保健支出占GNP的比重仅为2.1%,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2%;其次,要继续深化政府职能改革, 减少对个体生活的过多干预或保护,制定并贯彻维护市场环境和公平竞争的法律及有关制度,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服务效率,促使个体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激励个体为自身生活进行决策和努力,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个体生活的不安定感;最后,要鼓励发展各种有益的社会组织,如消费者保护协会、见义勇为基金会和希望工程等,倡导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为社会公众服务。今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化,政府的作用将以维护市场环境为主,个体和社会组织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另外需强调的是,生活质量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二战以来几十年的经济发展经验证明,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可能会不一致,但二者之间存在一种长远的关系,表现在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相比,生活质量通常更高。我们在前面指出中国生活质量低的主要症结在于城市化水平和收入水平双低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持续的经济增长为基础。城市化是伴随着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而逐步深入的,这是一个经济规律,不能靠行政命令来实现,因此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中国生活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而这又对深化市场经济提出要求。

进一步地,我们对中国生活质量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预测。我们的预测原则是假定今后5年内其他国家生活质量保持不变,在此期间, 中国的各负债指标均改善到世界平均水平(或以中位数计,或以现代化社会基本要求计),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预测结果表明如果负债指标能达到上述目标,则2005年中国生活质量将提高到第27位,综合评价指数为-0.44,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各方面目标预测见表4。

表4 中国生活质量目标预测

就业 收入水平 收入分配 消费 健康 教育 环境 城市化

排名 30

22 31

25

25192232

指数 -0.96 -0.19-1.60

-1.37

0.98

1.14 0.08 -0.69

附表1 42个国家生活质量综合评价

生活质量就业收入水平

收入分配

排名 指数

排名指数

排名指名

排名 指数

挪威

12.643 2.61 2 1.68

23.57

瑞典

22.187 2.16 8 1.00

43.50

丹麦

32.05101.76 3 1.65

33.53

加拿大 41.919 1.8417 0.50

16

1.31

芬兰

51.87180.6811 0.88

53.47

荷兰

61.764 2.6012 0.88

13

1.47

比利时 71.71151.039

0.92

63.46

瑞士

81.665 2.281

2.04

23

0.29

澳大利亚9

1.598 1.8918 0.46

22

0.67

奥地利 10

1.56131.286

1.07

14.21

美国

11

1.552 2.664

1.55

30 - 1.50

日本

12

1.53111.695

1.44

12

1.57

德国

13

1.47170.817

1.04

10

2.60

法国

14

1.44160.99

10

0.90

20

0.95

英国

15

1.396 2.20

13

0.82

19

0.96

新西兰 16

1.33121.38

21 -0.07

27 -0.92

新加坡 17

0.831 2.84

14

0.69

29 -1.41

西班牙 18

0.5832

-1.17

20

-0.02 17

1.09

爱尔兰 19

0.5328

-0.17

16

0.51

25

0.07

以色列 20

0.52141.16

19

0.20

24

0.25

意大利 21

0.44260.07

15

0.54

15

1.43

韩国

22

0.20230.36

25

-0.67 21

0.80

捷克

23

0.17190.63

27

-0.82 73.41

匈牙利 24 -0.03200.46

29

-0.84 92.82

葡萄牙 25 -0.07270.06

23

-0.34 28 -1.39

阿根廷 26 -0.31220.41

24

-0.42 32 -1.62

希腊

27 -0.3731

-1.10

22

-0.25 26

0.00

波兰

28 -0.4533

-1.46

32

-0.92 82.89

俄罗斯 29 -0.5334

-1.50

37

-1.09 14

1.45

智利

30 -0.96210.44

26

-0.81 39 - 5.66

委内瑞拉31-1.23 250.25

31

-0.89 37 -3.20

墨西哥 32 -1.62 240.34

30

-0.87 35 -2.29

马来西亚33-1.70 29-0.43 33

-0.97 38 -3.68

哥伦比亚34-1.89 35-1.91 35

-1.03 40 -5.97

菲律宾 35-2.19 38-3.18 39

-1.18 33 -1.81

土耳其 36-2.28 39-3.65 34

-0.98 34 -2.21

巴西37-2.29 30-0.87 28

-0.83 42 -6.86

泰国38-2.38 36-2.36 38

-1.10 36 -2.66

南非39-2.69 41-4.32 36

-1.04 41 -6.21

印度尼西亚40 -2.94 37-2.62 42

-1.23 18 0.99

中国41-3.47 40-3.97 40

-1.19 31 -1.60

印度42-3.51 42-6.16 41

-1.22 11

2.27

消费 健康教育 环境

排名 指数

排名指数

排名指名

排名 指数

挪威

210.66 2 4.9819 0.81

24.95

瑞典

48.26

1 5.117 2.42

42.28

丹麦

57.63

9 4.3614 1.21

15

0.80

加拿大 10

5.92

11 4.222 3.67

34.66

芬兰

111.44 5 4.7910 2.26

52.00

荷兰

11

5.65

14 3.963 3.10

12

0.90

比利时 15

3.37

7 4.644 2.76

23

0.05

瑞士

96.38

3 4.9821 0.78

71.20

澳大利亚6

7.04

15 3.951 4.67

14

0.81

奥地利 13

4.45

8 4.6318 0.85

10

0.93

美国

3

10.59

20 2.92 5 2.51 25

-0.06

日本

76.72

16 3.9320 0.78 22

0.16

德国

16

3.27

13 4.0517 0.96

9

0.93

法国

86.704 4.8111 2.09

8

1.18

英国

14

4.11124.066

2.45

29 -0.37

新西兰 12

4.56222.899

2.36

15.09

新加坡 19

1.76104.3032 -1.53 27 -0.22

西班牙 24 -0.706 4.7512 1.77 110.93

爱尔兰 18 1.90 173.6013 1.35 190.31

以色列 23 -0.58 193.0225 -0.40 31 -0.63

意大利 17 2.13 261.2729 -0.92 28 -0.26

韩国

20 0.70 241.68 15 1.05

32 - 0.89

捷克

25 -1.40 231.72 30 -1.07 24

0.05

匈牙利 21 -0.48 271.00 33 -1.69 30 -0.47

葡萄牙 22-0.49 212.90 8 2.39

13

0.84

阿根廷 28-3.51 32-3.5424 0.07

21

0.20

希腊

29-4.04 18 3.3123 0.16

34 -1.58

波兰

27-1.74 25 1.4326 -0.65 39 -2.52

俄罗斯 26-1.46 29 -1.51

16 1.04

37 -2.34

智利

32-4.91 28 -1.41

34 -1.77 16 0.80

委内瑞拉35

-5.99 30 -2.46

36 -1.90 6

1.47

墨西哥 34

-5.97

31 -3.08

31 -1.33 41 -4.36

马来西亚31 -4.87

38 -7.15

41 -5.01 17

0.72

哥伦比亚36 -6.10

33 -3.88

27 -0.81 20

0.29

菲律宾 42 -13.67

39-8.63

22 0.70

35 -1.81

土耳其 38 -7.54

35 -6.10

40 -4.61 40 -3.82

巴西33 -5.28

36 -6.76

38 -2.93 18 0.42

泰国30 -4.34

37 -6.95

39 -4.35 33 -1.40

南非37 -6.12

40 -9.54

28 -0.82 26 -0.22

印度尼西亚41 -13.3442-15.60

37 -2.59 36 -2.28

中国40

-12.72 34-6.0235 -1.81

42 -6.25

印度39

-8.00 41-14.64

42 -8.01

38 -2.48

城市化

排名 指数

挪威

200.68

瑞典

121.16

丹麦

9 1.27

加拿大 150.84

芬兰

250.15

荷兰41.48

比利时 11.91

瑞士28

0.05

澳大利亚 10 1.27

奥地利

26 0.15

美国 16 0.84

日本 14 0.90

德国 7

1.37

法国19

0.74

英国 5

1.48

新西兰

8

1.32

新加坡

2

1.83

西班牙

17 0.84

爱尔兰

30-0.17

以色列

3 1.59

意大利

22 0.31

韩国 13 1.16

捷克 23 0.26

匈牙利

24 0.26

葡萄牙

35-1.28

阿根廷

6 1.48

希腊 29 -0.06

波兰 27 0.15

俄罗斯

18 0.84

智利 11 1.21

委内瑞拉 36 -1.52

墨西哥

33 -0.82

马来西亚 31 -0.33

哥伦比亚 34 -1.21

菲律宾

32 -0.76

土耳其

21 0.50

巴西 38 -2.55

泰国 39 -2.62

南非 37 -2.25

印度尼西亚 40 -3.42

中国42 -4.87

印度41

-4.18

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1998)》和 IMD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1999)数据计算。

附表2 17个发展中国家生活质量综合评价

生活质量 就业

收入水平收入分配

排名

指数 排名 指数 排名 指数 排名 指数

捷克 1 0.28

1 0.63 3-0.8213.41

匈牙利2 0.04

2 0.46 5-0.8432.82

阿根廷3 -0.32

4 0.41 1-0.428-1.62

波兰 4 -0.46

9-1.46 8-0.9222.89

俄罗斯5 -0.61 10

-1.50 12

-1.0951.45

智利 6 -1.01 3 0.44 2-0.81

14

-5.66

委内瑞拉7-1.19 6 0.25 7-0.89

12

-3.20

马来西亚8-1.36 7-0.43 9-0.97

13

-3.68

墨西哥 9-1.42 5 0.34 6-0.87

10

-2.29

哥伦比亚10

-1.66 11

-1.91 10

-1.03

15

-5.97

泰国11

-1.96 12

-2.36 13

-1.10

11

-2.66

巴西12

-2.14 8-0.87 4-0.83

17

-6.86

南非13

-2.41 16

-4.32 11

-1.04

16

-6.21

印度尼西亚14 -2.65 13

-2.62 17

-1.23

6 0.99

菲律宾

15 -2.66 14

-3.18 14

-1.18

9-1.81

中国 16 -3.13 15

-3.97 151.19

7-1.60

印度 17 -3.71 17

-6.16 16

-1.22

4 2.27

贫困 消费健康教育

排名

指数 排名 指数 排名 指数 排名 指数

捷克

5 0.86

2-1.40 11.93 4

-0.51

匈牙利 8 0.73

1-0.48 20.28 6

-0.51

阿根廷 13

-0.23

5-3.51 50.16 3

-0.88

波兰

9 0.50

4-1.74 3

-2.48 5

-1.15

俄罗斯 100.26

3-1.46 7

-2.50 1

-1.79

智利

110.16

8-4.91 4

-3.34 11

-1.89

委内瑞拉14 -0.51

11

-5.99 6

-3.35 9

-2.07

马来西亚21.29

7-4.87 13 -4.62 14

-2.10

墨西哥 31.04 10-5.97 8

-4.71 7-2.70

哥伦比亚40.97 12-6.10 9

-7.48 10

-2.75

泰国11.76 6 -4.34 12 -8.30 16

-3.99

巴西

12

-0.22 9 -5.28 10 -8.59 13

-4.56

南非

15

-0.68 13- 6.12 14 -9.86 2-4.60

印度尼西亚6 0.85 16-13.34 17 -10.0815

-5.62

菲律宾 16

-3.68 17-13.67 15 -11.448-5.70

中国

7 0.80 15-12.72 11 -16.2512

-5.80

印度

17

-3.87 14-8.00 16 -18.6417 -10.02

环境城市化

排名

指数

排名 指数

捷克

7 0.054 0.26

匈牙利 9-0.475 0.26

阿根廷 6 0.201 1.48

波兰 15-2.526 0.15

俄罗斯13-2.343 0.84

智利 2 0.802 1.21

委内瑞拉 1 1.4711-1.52

马来西亚 3 0.727 -0.33

墨西哥16-4.369 -0.82

哥伦比亚 5 0.2910-1.21

泰国 10-1.4014-2.62

巴西 4 0.4213-2.55

南非 8 -0.2212-2.25

印度尼西亚12-2.2815-3.42

菲律宾11-1.818 -0.76

中国 17-6.25

17 -4.87

印度 14-2.48

16 -4.18

资料来源:同附表1。

由表4可见,中国教育、 健康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水平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城市化水平仍将低于平均水平,收入水平也达不到平均水平,从而导致就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仍将有较大程度的滞后。另外,我们预测的前提是其他国家水平不变,事实上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没有哪个国家会静止不动,因此要达到上述目标,中国要发展得比其他国家更快。我们相信只要每个中国人与政府一道沿着正确的发展战略,奋发图强,我们就一定会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质量。

标签:;  ;  ;  ;  ;  ;  ;  ;  ;  

中国生活质量的评价、分析与预测_城市中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