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早期大师在军事活动中的作用论文

西周早期大师在军事活动中的作用*

★ 刘 源

摘要: 西周早期至穆王之世,大师在王朝的军事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金文材料中,大师常被其部下以“字”尊称,伯懋父、伯雍父即是西周早期与穆王之世的大师。大师在重大战争中,要担任主帅,召集并统率师氏,集结军队,根据功过对部下进行赏罚;在军队行进过程中,大师会与诸侯沟通,勘察道路。大师所统辖的师氏,并非纯粹的武职,而是在王师或基层社会中,教育贵族子弟,及管理、训练庶人的职官,军事培训是其主要职责。西周中期,大师与王朝三有司共同处理政务,其职责已不限于军事活动。至西周晚期,王朝对外战争主要依赖世家大族与诸侯武装,大师在军事活动中的重要性大大下降。

关键词: 西周 大师 伯懋父 伯雍父 师氏 战争

Roles of the Masters in Military Activities in th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

大师(即太师)是西周王朝师氏之长,在西周早期(延至穆王之世)的军事活动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西周中晚期,大师参与王朝内政较多,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似有所减弱。目前,学界已经重视到西周早期战争中大师的地位,但主要是依据《史记》《诗经》等传世文献的记载来谈,即谈师尚父牧野之战、周公东征较多,① 参见陆璐:《说周代的太师》,《史学月刊》2009年第6期。 而对金文所载伯懋父、伯雍父(师雍父)等人的身份、事迹论述的较少。当然,学界对伯懋父、伯雍父在王朝任何职,尚未有定论,值得进一步探讨。大师统率师氏一系职官,是贵族政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然其详情在西周早期金文材料中,所见不甚清晰,不像西周中期那么显著,也有必要辨析。故小文主要谈两方面问题,一是西周早期及穆王之世,金文中大师的判定;二是大师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附带谈一些大师与师系职官问题。

一、伯懋父、伯雍父为西周早期及穆王之世的大师

西周早期的大师,据传世文献记载,较明确的有师尚父、周公。师尚父为大师,从金文材料的佐证来看,问题不大,原因是西周时期,名卑而字尊,贵族称呼大师,多尊称其字,不会直呼其名,以示尊重。如西周金文中的师雍父(臤尊,铭图11807),又称伯雍父(录卣,铭图13331,见图二);师俗父(师永盂,铭图6230),又称伯俗父(五祀卫鼎,铭图2497),都是其部下的贵族以其“字”尊称他们。师尚父,显然也是以“字”来尊称大师。杨宽先生说,吕尚名望,字尚父,任太师之职,亦称师尚父、师望,是很正确的。② 参见杨宽:《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3页。

周公,据《史记》记载,与召公分别担任大师、大保,但西周金文中只有召公任大保的记载,而无周公任大师的明确材料。成王之世的金文材料,记载周公东征之事者较多,如近出的何簋(铭图5136)载“唯八月公夷殷年”,其中的公即周公,但尚未见称周公为大师的金文材料。成王在位之初,周公摄政,其地位凌驾于诸王臣之上,身份正如师永盂铭文所见懿王之世的益公,位在三有司、大师、大史之上,是最高执政大臣。周公东征,也有可能是以摄政大臣身份,统领大师之职,然这一想法,还有待于更多出土文献来证明。

在最后的“尾声”当中,拜厄特重申了创作这部随笔的缘由,即对于两位艺术大师的敬佩和对于他们艺术作品的热爱,并指出自己熟悉并喜爱莫里斯,但佛坦尼视觉世界对她来说是全新的,最后以针对两位艺术家的另外两件设计作品的简评作结。

西周早期金文中的伯懋父,学者多从郭沫若先生说,认为即文献所载的卫康伯髦,① 杨宽先生认为伯懋父,即康叔之子康伯髦,详见《西周史》,第92页。 即王孙牟,这个看法还可进一步讨论。伯懋父,是字,而康伯髦、王孙牟之髦、牟是名,还不能划等号。孙诒让认为《逸周书·作雒解》所载的中旄父,就是康伯髦,然伯懋父排行为伯,是长子,故也不能视作一人。由此可见,尚不能遽定伯懋父就是康伯髦,然从伯懋父统率殷八师征东夷(小臣簋,铭图5270,见图一),及其下属贵族多为师氏(师旂鼎,铭图2462)等金文记载来看,伯懋父当为师氏之长,即大师。旧多以为伯懋父为康伯髦,故定相关器的时代为康王之世,然从相关诸器铭文记载东夷大反来看(小臣簋),其时代定在成王之世,亦较合适。② 杜勇先生也从郭沫若说,认为伯懋父为康伯髦,但指出伯懋父活动于成王之世,详见《〈尚书〉周初八诰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110页。

穆王之世的伯雍父,又被其下属贵族尊称师雍父(臤尊),他统率成周师氏,身份也应该是大师,而非普通的师。录卣铭载:“王令曰:淮夷敢伐内国,女其以成周师氏戍于由师。伯雍父蔑录历,赐贝十朋……”李学勤先生已指出、伯雍父实为一人,一名一字,自王而言,可称其名;而其下属贵族,则尊称其字。③ 参见李学勤:《从新出青铜器看长江下游文化的发展》,《新出青铜器研究》,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第224页。 最近仍有学者认为不是师雍父,④ 参见惠翔宇、李毅忠:《西周金文中伯雍父、、彔的身份与关系新探》,《四川文物》2016年第6期。 其实把相关金文材料结合起来看,就可以清楚知道录卣铭文记载的受周王之命戍守由师的,正是甗铭文(铭图3359)中“戍在由师”的师雍父,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不必再多讨论。西周大师普遍被尊称其字,而其氏与名则不显,如师尚父、伯懋父、伯俗父(师俗父)、伯邑父、伯龢父(师龢父)等等皆是。这与最高执政大臣通常被尊称其氏名不同,如周公、召公、益公、武公等;也与王朝三有司通常被称其氏名不同,如井伯(司马)、荣伯(司土)等。究其原因,可能与大师以官为氏有关。

1.3 统计学分析 将各组相关数据录入SPSS 23.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大师在西周早期战争中的作用

穆王之世,大师在对外战争中仍然发挥主导作用。当时统率成周师氏的大师,是师雍父。据上引录卣铭文记载,淮夷内犯,师雍父担任主帅,带领成周八师前往抵抗,戍于“由师”这一军事据点。师雍父驻防后,还派遣使者,会合诸侯,视察军事道路,鼎(铭图2340)、甗(铭图3359)铭文均有记载:

知道伯懋父、伯雍父(师雍父)是西周成王(或康王)、穆王之世的王朝大师,就能进一步通过相关金文材料,去了解当时王朝大师在军事行动中承担的职责,并加深对西周王朝师氏一系职官的认识。

五月初吉甲申,懋父赏御正卫马匹自王,用作父戊宝尊彝。

东夷大反,伯懋父以殷八师征东夷。唯十又二月,遣自襄师,述东,伐海堳。

计及需求价格弹性的区域能源中心建模与日前优化调度//陈泽兴,张勇军,许志恒,蔡泽祥,ThanhtungHA//(12):27

雩厥复归在牧师,伯懋父承王命赐师率征五隅贝。小臣蔑历,眔赐贝,用作宝尊彝。

铭文所述的东夷大反,应发生在成王执政之时,⑥ 参见杜勇:《〈尚书〉周初八诰研究》,第110页。 伯懋父以大师的身份,统率驻扎于殷地的王朝精锐部队八师前往征伐。这八师,应各有师氏担任其指挥官。伯懋父此次东征战役,取得胜利,一直进军至海滨。班师回到牧野,⑦ 参见杨宽:《西周史》,第92页。 承王命,对部下进行赏赐。这次重大军事活动,伯懋父担任主帅,反映了西周早期大师在战争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2 MMSE评分 术后1d、术后3d时,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25.30±1.12)分与(26.57±1.02)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唯四月,白懋父北征。唯还,吕行捷,俘兕,用作宝尊彝。

我院此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不同的护理服务措施,探讨分析了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通过对比常规护理服务措施和在执行常规护理服务措施的同时,额外在患者入院时采取良肢摆放的方法,发现采用增加采取良肢摆放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增加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西周早期的重大军事活动中,大师作为师氏之长官,要担任统帅。牧野之战中,师尚父即率领师氏担任统帅。学者已据《诗经·大雅·大明》《逸周书·克殷解》等传世文献材料,详细论述过师尚父在牧野之战中担任统帅及勇猛作战的事迹,本文不再赘述。⑤ 参见杨宽:《西周史》,第93~95页。

唯六月既死霸丙寅,师雍父戍在由师,从师雍父,使事于胡侯,侯蔑历,赐金,用作旅甗。唯十又一月,师雍父省道至于胡,从,其父蔑历,赐金,对扬其父休,用作宝鼎。

菌核病是油菜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虫害,菌核病主要是在油菜生长初期发病,一般高发于油菜开花期,秋播油菜由于受到气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菌核病的发病期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油菜感染菌核病的主要表现为植物叶片的边缘明显发黄,中间会生长出不规则的黄褐色圆斑,受菌核病感染越重,圆斑颜色越深,会逐渐变成灰褐色斑点,还会导致油菜茎表皮破裂,如不加以防治,会导致油菜发黄枯死。

唯三月丁卯,师旂众仆不从王征于方雷,使厥友引以告于伯懋父,在艿,伯懋父乃罚得、、古三百锊。今弗克厥罚,懋父令曰:“义播。厥不从厥右征,今毋播,其有纳于师旂。”引以告中史书,旂对厥于尊彝。

简而言之,大师是师氏之长。师氏是王师各支部队的指挥者。在周初的重大军事活动中,大师的职责,是召集指挥王师的师氏,如殷八师的师氏、成周师氏等,组织集结军队,并担任统帅,前往目的地征伐。在召集师氏的过程中,大师还负责赏罚,对于不从王命的师氏处以罚金,详见师旂鼎铭文(铭图2462)。大师对下属的奖赏,应来自王命,而非个人行为,详见御正卫簋。二器铭文内容如下:

此外,伯懋父还帅军北征,见于吕壶(铭图12372)的记载:

北京市东南郊灌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利用城市污水进行灌溉,2003年开始该灌区逐步利用再生水灌溉农作物,近年已发展再生水灌溉面积3.857×104 hm2。目前为止有学者对该灌区部分区域土壤有机氯农药和PAHs进行了研究(何江涛等,2010;马文洁等,2010;石钰婷等,2011),而关于该灌区土壤和作物酚类含量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灌区酚类污染水平和人体健康风险水平还不明确。该灌区是北京地区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因此有必要对该灌区土壤和农产品酚类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从土壤、农产品和人体健康三方面综合评估灌区现状酚类水平,以期为典型灌区保证农产品安全和控制土壤酚类含量提供理论支撑。

从时间上看,在六月,师雍父先派遣出使于胡侯,协商勘察道路之事;至十一月,师雍父始在胡地视察行军道路。

成王之世,伯懋父担任大师,东夷大反,伯懋父接受王命,统率殷八师前往征伐。小臣簋记载:

用CPITN刻度探针检查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牙周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 AL),简化口腔卫生指数(Simplify Oral Hygiene Index, OSH-I),软垢指数(DI-S),OSH-I牙石指数(CI-S);用镊子检查指数牙松动度(Looseness, M)。每个指数牙均检查颊(唇)、舌面的远中、中央、近中6个位点,取平均值作为该指数牙的最后得分,计分标准[6]如下。

从上述金文材料看,伯懋父担任大师,会惩处部下师氏人员。师旂众仆不跟从周王征伐,被伯懋父判处罚金,结果并未执行,仍交给师旂本人处置。伯懋父奖赏部下的御正卫,则是出自王命。由此看来,王朝大师对下属贵族的奖惩,并非擅自决定,至少从名义是出于王命。

需要说明的是,西周早期,王朝的主力精锐部队,是王朝师氏统领的殷八师、成周八师,为不同称呼的同一支部队,在不同时代驻地不同,故名称有所变化。① 参见李道明:《六师、八师新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 殷八师或成周八师,各有师氏负责管理训练,战时由师氏带领出征,统一听从大师的指挥调度。

三、师系职官并非纯粹武职

大师是师氏的长官。所谓师氏,即师,氏是附加的指示代词,强调其职。② 赵林指出,师氏之氏,指拥有师这一官衔的人们。赵林:《论“氏”的造字成词》,《甲骨文与殷商史》(新1辑),北京:线装书局,2008年,第189页。 过去学界多认为师氏是武职,实际上是误解。战国之前,贵族政治并无明确的文武分职,某类职官较多参与军事活动,也不能说明就是纯粹的武官。③ 参见李凯:《商周“史”的文武双重身份——兼论战国以前文武无分职》,《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2期。 李峰曾提出,师氏可能曾有军事经历的群体,是较有道理的。④ 参见李峰:《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第226页。 杨善群也早已发现,西周金文中的师氏,有武职的,有文职的,也有文武兼管,还有乐师,相当复杂。他发现金文所载师职文武兼管的现象,与《周礼·地官·师氏》所记职文相合,这是很有见地的。⑤ 参见杨善群:《西周铭文中的“师”与“师氏”》,《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2期。 我们认为师氏职掌之所以复杂,正和其官在王朝的特殊地位有关系。

从师永盂、裘卫盉(铭图14800)、五祀卫鼎(铭图2497)等材料来看,师氏在西周王朝的行政管理和军事组织机制里具有重要的地位。王朝内服地区的土田及庶人的管理,是由天子委任大师、三有司、大史等王朝大臣来管理,并由基层的三有司、师氏、史官来具体操作。基层师氏与三有司的职责有何区分,目前尚不是很清楚,我们认为应该师氏的职责偏重于对庶人的管理和军事训练,而非对田的管理。师永盂记载天子(懿王)赐师永田,涉及的土地范围较大,包括师俗父田和阴阳洛疆,很可能牵涉到相关田土上的庶人,故由基层三有司会同基层师氏(师氏邑人奎父、毕人师同)一起执行;而裘卫盉、五祀卫鼎记载的裘卫与矩伯、邦君厉的土地交换,只分别有十三田与五田,也许涉及庶人较少,故只有基层三有司负责勘界,地方师氏没有参与。师氏平日对庶人进行军事培训和管理,故战时将庶人组织为军队,统率出征,在其部下有百夫长、千夫长,作为辅助。《尚书·牧誓》载武王呼命的各级长官“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中,千夫长、百夫长应即隶属于师氏。

基层以上的师氏,如殷八师或成周八师的师氏,应该也承担军事训练等职责。西周贵族社会中,贵族子弟的教育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多个方面,师氏在这个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如柞伯鼎(铭图5301)记载,周王(昭王)命南宫率王多士,师父帅小臣习射,柞伯成绩优异,获得赤金十钣的奖赏。其中的师父即大师,负责教授小臣即贵族子弟的射术。如果简单将大师、师氏理解为武职,就忽视了西周贵族宗法社会中,贵族教育文武礼乐并重的时代特点。

四、结语

从金文材料来看,西周早期至穆王之世,担任王朝大师之职的贵族,除文献所载的师尚父外,还有伯懋父、伯雍父。大师以字称,以显示其身份尊贵。大师在重大军事活动中,会担任主帅,统率师氏,前往征伐,对部下师氏进行奖惩。在军队行进过程中,大师要会合诸侯,视察道路。

大师是师氏的长官,是西周王朝的重臣,在西周中期以后,如上引永盂、裘卫器铭文所载,大师成为执政大臣之一,与王朝三有司共同处理政务,其职责已不限于军事活动。至西周晚期,成周八师等王师已丧失战斗力,天子对外战争主要依赖世家大族和诸侯,大师在军事活动中的重要性也大大下降了。

需要说明的是,师氏虽然在西周军事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职并非纯粹的武官,而是负责教导、训练贵族子弟和庶人的群体。西周王朝设置师氏,其覆盖面,从中央直至基层,具体职掌也有区别,但本质上是起着教导作用。故师氏之师,理解为“师傅”之义较妥。

附图

图一 小臣簋铭文(集成4238)

图二 录卣(集成5420)

中图分类号: E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883-(2019)02-0016-04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中华思想通史”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刘源,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潘 宏]

标签:;  ;  ;  ;  ;  ;  ;  

西周早期大师在军事活动中的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