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观察磁共振波谱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研究论文_张永忠

溆浦县人民医院 湖南溆浦 419300

【摘 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前列腺健康患者1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常规组,选取20例高危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A组,选择26例普通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B组,选取1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C组。实施磁共振波谱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相比于波谱曲线正常者而言,前列腺癌症患者的病变区域波谱表现为:Cho峰上升、Cit峰呈明显减低趋势,CC/C上升,前列腺肿瘤严重程度与CC/C值、峰值波动范畴呈正相关。结论:利用磁共振波谱,观察代谢物变化以及波谱曲线变化,对CC/C值进行计算,为诊断前列腺癌提供了有效参考依据,临床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前列腺癌;诊断价值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技术,随着临床影像学检查设备不断更新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检测手段,是现阶段,能够对特定活体组织代谢、生物化学进行无损伤探测的一种新兴技术[1]。在早期诊断前列腺癌、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定位空间、判断侵袭性中,磁共振波谱的应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本次研究利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对我院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波谱分析,与病理结果相结合,予以统计处理,旨在研究前列腺癌诊断中,磁共振波谱的应用价值。先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前列腺健康患者1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常规组,年龄34-77岁,平均(53.4±2.3)岁,PSA检查提示一切正常,经腹部超声提示前列腺回声正常、体积正常。按照PSA、超声诊断结果,划分为高危疑似前列腺癌、普通疑似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各自20例、26例、13例。划分标准:其中高危疑似:经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存在前列腺结节,排尿困难,PSA超过50ng/ml;普通疑似:经腹部超声检查发现不存在前列腺结节,排尿困难,PSA介于20-50ng/ml之间;前列腺增生:经腹部超声检查提示前列腺回声正常,PSA正常,但体积过大且排尿困难。

1.2方法

检查前1d,予以泻剂,口服,大便排空,使膀胱充盈。针对普通以及高危疑似的患者、前列腺增生、正常前列腺者,实施波谱分析、前列腺核磁平扫,根据MRI平扫结果,选择代谢物化学信息,即Cit(枸缘酸盐)峰、Cho(胆碱复合物)峰、Cr(肌酸)峰,CC/C=Cr/Cit+Cho。针对普通以及高危疑似的患者,进一步实施前列腺指诊,在超声定位情况下,予以病理检查、穿刺活检。

针对行穿刺活检的普通疑似、高危疑似前列腺癌的患者,在完成核磁检查之后5-7d进行活检穿刺,选择彩超穿刺探讨,穿刺针为18号,由专业的超声医师,通过9点穿刺法,加穿结节区域、CC/C波谱异常区域2-3针,病理检查穿刺组织,按照病理诊断结果,确定其为阴性或阳性,使用Gleason评价前列腺癌组织评分,以7分为界定值,若超过7分则视为高分,若低于7分贼视为低分,对照分析CC/C与两只股病理诊断结果。

选择核磁共振仪,3.0T,采用三维波谱扫描序列,予以磁共振波谱扫描检查,1000msTR,130msTE,1300HZ带宽,90度FA,以横断面进行扫描检查,在冠、矢、轴之上,定位三维,30mm*30mm*30mm为感兴趣区域,前列腺组织为矩形范畴,尽量避免前列腺四周脂肪、直肠内内气体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波谱数据采集前,实施自动预先扫描,若线宽低于15时则采集2-4个层面的感兴趣区波谱,予以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例前列腺健康者,与正常波谱标准相符,Cho峰处于3.221.11ppm,Cr峰处于3.031.24ppm,Cit峰处于2.622.20ppm。

前列腺增生13例患者中,与正常波谱标准相符,经手术治疗后,病理结果提示为前列腺增生,呈结节性。对比前列腺正常者,主峰为Cit,Cho呈不同程度的上升或大多数正常,偶有少数的Cho峰上升显著,但Cit减低并不显著。

20例高危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A组,与波谱标准相符,经病理穿刺,提示有10例低分化腺癌,有5例中分化癌,有3例高分化腺癌。阴性2例,经病理确定为中分化腺癌。有8例Gleason>7分,有10例Gleason<7分。对比前三组波谱曲线,提示Cho上升明显,Cit减低明显。

26例普通疑似前列腺癌患者,通过活检穿刺,提示4例低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9例高分化腺癌,活检呈阴性有8例。活检提示阴性的8例患者中,有2例经病理确定为中分化腺癌,3例前列腺增生,3例高分化腺癌;予以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有4例,再次穿刺有4例。经磁共振波谱检查,提示Cho上升程度不一,Cit峰减低程度不一。

各组CC/C值计算结果,具体见表1。

3.讨论

PSA、CT、活检等,是临床用于前列腺诊断的主要方法。PSA特异性较低但敏感性较高,活检可视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但因为出血、穿刺技术等诸多因素而遭受限制,而且此种检查方法为有创检查,容易加重患者精神压力和痛苦[3]。CT检查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面对前列腺正常组织、多癌灶无密度差异时,检查效果欠佳。磁共振波谱的出现,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了指导意义[4]。在诸多疾病检查诊断中,病理变化始终要落后于代谢改变,MRS这种无创性检查手段,通过观察代谢改变,为临床检测病变提供参考信息。

据相关研究报道,Cit峰在2.62ppm处,Cho峰在3.22ppm处,Cr峰在3.03ppm处,在波谱图上,前列腺癌表现为Cit减低,Cho上升,与本次研究结果高度相符[5]。分析本次研究中划分的4组的波谱,计算CC/C值:高危疑似>普通疑似/前列腺增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前列腺正常组与前列腺增生组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我们,针对前列腺病灶区域,分析其波谱,结果发现Cit峰呈程度不一的减低、Cho峰呈程度不一的上升,而使得CC/C值有所上升,前列腺肿瘤严重程度与峰值波动范畴表现为正相关。

参考文献:

[1]庞兰兰,李玲玲,吴顺华,高晓丽. 经直肠超声联合磁共振波谱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07:970-973.

[2]蔡登华,沈桂权,范光明,张莎莎,邹雪瑾. 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波谱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05:527-530.

[3]马茜,苗红,张帅,赵新光,裴中力,张洪峰,赵蕊,刘博,杜爽,崔泓.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32:119-120.

[4]王振强,王冬芳,朱艳丽. T_2WI与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用于临床前列腺癌鉴别诊断的价值[J]. 中国医刊,2017,02:70-74.

[5]李珂. 高场强核磁共振在前列腺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19:84-87.

论文作者:张永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  ;  ;  ;  ;  ;  ;  ;  

临床观察磁共振波谱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研究论文_张永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